第29章 三月敕令

回到柏林后,林恩忙碌了几个礼拜,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在了腓特烈·威廉三世面前。

“陛下,这是我为普鲁士拟定的全面改革计划。”

国王翻开文件,眉头随即紧锁:“这……太激进了。”

文件中详细列出了一系列改革。

除了之前他已经在实践的新式军队,还有包含废除农奴制度,建立现代行政体系,改革教育制度,发展现代工业等。

几乎触及普鲁士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刚刚在莱比锡取得了胜利,为什么现在要冒险改变一切?”国王问道。

“陛下,那不是胜利,只是暂时的喘息。”林恩直言不讳,“拿破仑现在正与奥地利作战,他的手暂时伸不到我们这。”

“等他解决完奥地利的事务,我们再想改变,就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尽快增强国力,应对下一次挑战。”

坐在一旁进行公开议事的容克贵族们面色阴沉,一个个眼神不善。

毕竟林恩提出的那些改革计划,都触及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荒谬!”其中一位贵族拍案而起,“林恩中校,你的军事才能无人质疑,但这些社会改革将动摇我们的根基!”

“阁下,我们的根基是国家,如果输给法国人,我们的根基将不值一提。”林恩平静地回应。

那位贵族顿时被气得脸色铁青。

而退役的老将军冯·卡尔克罗伊特此时也站了起来。

他身材高大,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

“这份计划简直是对普鲁士传统的亵渎!尤其是解放农民这一条,会毁掉容克的根基!”

他声音提高了几度。

“诸位,容克贵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普鲁士军队的脊梁。”

“如果农民不再依附于我们,谁来维持秩序?谁来提供军官?”

“如果我们不改变,谁来保卫普鲁士?”一个清冷的女声响起。

路易丝王后走入会议室,所有人立刻起身行礼。

她神情庄重地向众人点头示意,而后走到林恩身边。

“林恩中校在对抗法国人的战役中证明了他的判断力。”

“如果没有他的决策,或许今天我们连讨论改革的机会都没有。”

刚才那位贵族似乎还想争辩一下,他的脖子梗的红红的。

“陛下,战场上的胜利不等于他理解国家治理。”

“那么谁理解?”王后反问,“是你们这些在战役之前一直信仰旧制度的人吗?”

老贵族们一个个都沉下了头。

陆军中威望最高的布伦瑞克公爵因为受伤坠马不治去世,而霍恩洛厄亲王又在耶拿战役中大败受到林恩的救援。

现在似乎这些贵族里,真的没有能跟林恩比较声望的人了。

“我支持林恩中校的计划。”

一个温和的声音打破了僵局。

首相卡尔·冯·哈登堡站了起来,他身材瘦削,面容儒雅,“普鲁士需要改变。”

“诸位,法国为什么如此强大?不仅仅是因为拿破仑的军事天才,更因为法国大革命释放了无数民众的力量。”

“相比之下,我们的农民仍被束缚在土地上,工业停滞不前,教育落后。”

“首相大人,您是想让我们也来一场流血革命吗?”一位容克贵族冷笑道。

“恰恰相反。”林恩插话,“改革正是为了避免革命。如果我们自上而下推动变革,就能避免自下而上的爆发。”

“狡辩!”卡尔克罗伊特怒斥,“你这是要动摇整个贵族阶层的地位!”

“不,将军,我是要拯救它。”林恩直视对方的双眼,“当农民们看到法国的自由时,您觉得他们会永远甘愿做农奴吗?”

“我们可以主动给予他们自由,换取他们的忠诚,或者等待他们自己拿起武器,就像法国农民那样。”

争论无休无止,国王此时陷入了两难。

此时,一位体态微胖、面容和善的中年人走上前来。

他是弗莱赫尔·冯·施泰因男爵。

“陛下,林恩中校的计划虽然激进,但方向是对的。”施泰因温和地说,“普鲁士之所以在耶拿战败,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国家制度的失败。”

“我们需要调动全民的力量来对抗法国。”

国王沉默了好久,最后叹了口气:“诸位,给我些时间考虑,今天先散会吧。”

“林恩中校,国王对你的计划很感兴趣,尤其是解放农民的部分。”

会议结束几天后,林恩被施泰因男爵邀请来府邸做客,他坐下后就直接切入主题。

“但容克贵族的反对非常激烈。”

“这在意料之中。但我们必须打破这个桎梏。”

林恩当然明白这些老贵族们的想法。保守派的根本在于他们不会去尝试自己不熟悉的东西。

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是每个人的习惯。

“国王希望你能提出一个更具体的方案,说明如何在不激怒容克的情况下推行改革。”

“那是不可能的。”林恩摇头,“任何真正的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神经。”

随后他话锋一转:“但我们可以尝试安抚他们。”

“我建议分阶段实施改革。首先解除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但土地改革可以稍后进行。”

他走上前给施泰因男爵递上一份刚刚撰写的详细文件,都是他思考的关于改革的细节。

“我们可以向容克贵族提供补偿,比如国家债券或其他特权。”

施泰因认真阅读后,点头道:“这比之前温和多了。我会向国王推荐。”

“还有一件事。”林恩说,“我想亲自走访一些农村地区,了解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制定更切实可行的方案。”

“这是个好主意。”施泰因赞同道,“我会安排人陪同你。”

几日后,林恩的马车就驶入勃兰登堡乡村。

沿途的景象让他心情沉重:荒芜的田地、破旧的农舍、面黄肌瘦的农民。

看看这里,这就是普鲁士的根基。

如果这些人没有希望,国家又怎么会有未来?

林恩深切的知道,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于农民,他们恰恰是沉默的大多数。

改革,也必须从他们开始。

他们在一个村庄停下,当地的容克领主,冯·德尔菲的中年男子出来迎接。

德尔菲相貌堂堂,但举止傲慢。

“林恩中校,我听说过您的'光辉'事迹。”德尔菲的语气充满讽刺,“一个军人,却想教贵族如何管理自己的领地?”

“冯·德尔菲先生,我想请问,如果战争再起,您准备如何动员这些农民?”

“我命令,他们服从。就这么简单。”德尔菲似乎根本不在意他眼中这些低等人的想法。

林恩却并不恼怒。不如说他今天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想法的根源。

德尔菲见林恩不反驳他的话语,以为自己在第一轮交锋中已经胜利了,于是高兴地邀请林恩参观他的庄园。

在参观过程中,林恩注意到这位容克贵族虽然言辞刻薄,但对农民的态度并非全然苛刻。

到了晚餐时,林恩认为,是时候与这位德尔菲先生说明情况了。

“德尔菲先生,您可能不知道,在法国,农民已经开始获得自由。”

“如果普鲁士不改变,您认为这里的农民会怎么想?”

德尔菲放下了酒杯,语气带着些不悦:“您是在威胁我吗?”

“不,我是在陈述事实。”林恩平静地说,“改革已经不可避免,问题只是我们是主动引导还是被动应对。”

德尔菲似乎有些挣扎:“林恩中校,我的家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百年。”

“农民依附于我们,我们保护他们。这是一种互利关系。”

“那是过去。”林恩说,“现在,法国人已经改变了所谓的传统。如果我们不想被法国人甩在身后,就必须改革。”

这餐饭吃的很不愉快,临别时,德尔菲略带讽刺地说:“希望您的改革顺利。”

“不,”林恩微笑,“是一定会成功。”

在走访了多个地区后,林恩返回了柏林,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农村状况报告,呈交给国王和内阁。

当他到达时,发现哈登堡、施泰因和几位重要大臣已经在场。

国王站在窗前,手中拿着一份文件。

“这是最新的战报。”国王声音凝重,“奥军在乌尔姆与法军交战,拿破仑亲自指挥部队摧毁了他们的阵线。奥军正在溃退。”

房间里一片寂静。大家也没有想到奥地利会如此快的陷入危机。

“诸位,”国王转身面对众人,“我想我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了。”

“林恩中校,你的改革计划,我批准了。”

他提起笔,在桌上的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敕令,即日起生效。解除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职业,处置个人财产。”

《三月敕令》,将解放整个普鲁士的农民,也将深深改变普鲁士的命运。

而林恩的心里,已经在准备新的变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