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在路上

马车行驶在空无一人的小路上,张天赐恼怒的看着地图,旁边是吃着大饼的诸葛阳。

“靠!这地图看不懂居然也配叫地图!”

张天赐把地图随手一扔,扔到了马车的一个角落。

“先到下一个城镇,再找人问问呗。”诸葛阳咬下一大口饼子,含糊不清的说道。

“你作为咱天影堂的天才少女,居然不会看地图?”

“废话!我从出生就在天影堂,出去的次数用一只手都数的出来,怎么可能会看地图?”

“那怕是到学宫考试结束,我们都到不了了!唉,我振兴天影堂的第一步,居然折在看地图上了!”张天赐仰天长啸,诸葛阳无动于衷。

“那里有城,往那里走。”

“好嘞!”

终于,两人到了城下,牌匾上写着“杭城”。

验过文书,两人驾着马车,行在城中。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坐在一个酒楼门口,捧着一本经书,津津有味的看着。

“你!赶紧滚蛋!别挡在我这里!”

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出来,用手里的算盘打在书生的背上。

“死书生!别挡在这里!老爷说了,你要是再出现在咱丰登楼前面,就叫人给你打出去!一天到晚捧个书不知道读了个啥,倒是把自己读成一个大傻瓜!”

书生也不恼,乐呵呵的拿着书走下台阶,嘴里念诵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那管事被气笑了,高声吼道:“切,读书还有黄金拿?那你看看读书读的钱多,还是咱这丰登楼赚的银子多!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头发短见识更短!”

管事骂骂咧咧的收起算盘,一路回到了酒楼里去。

书生一合书本,把它系在腰间,嘴里喃喃道:“也罢也罢,这里不是我该呆的地方。嗯,去哪里好呢?”

张天赐看着思考的书生,心生一计,对着他说道:“这位小兄弟,可想去学宫看看?”

书生抬起头看了看,直到看到张天赐期待的大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于是又左右看了看,确定之后才说:“这位小哥是在和我说话?”

张天赐哑然失笑。“当然了。这旁边也没人啊。”说着,张天赐还调皮的转头看看。

“是吧,没有人。”

书生紧了紧腰带,走上前去。张天赐也是第一次能够看清楚书生的脸庞。

眉眼很干净,长相虽然不是话本小说里那种,待在庙里会被狐仙给勾引的那种,但却自带一种气度。至于是什么气度张天赐说不太上来,但想来就是儒生自带的那种气质。

自己只见过荀况,也没见过其他读书人是什么样的,不过大概也就这样了。

书生笑了笑,温和的开口道:“其实现在的读书人,大多都不像我这样。”

张天赐一怔,诧异道:“你能看出我心里想什么?”

书生脸上依旧是那一副温和的笑容。“这又不难猜。你的脸上都写了,要不是我认字,还真的看不出来。”

不知道为什么,书生虽然是在说调侃的话,但很难让人心生反感。

诸葛阳一把拉过张天赐,附在他耳边低声道:“你要干嘛?随随便便找上一个不认识的人,你不怕出点什么事?”

张天赐奇怪道:“能出什么事?我们现在是天影宗的弟子,也算是新生的名门正派,和江湖上的人交流再正常不过了。”

“可是我们是杀手啊!”

“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现在咱就是名门正派!”

两人一合计,觉得确实没什么好怕的,于是转向书生。

书生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张天赐一拱手,缓缓开口道:“在下是天影宗弟子,此次出门,是带着师妹一同赶赴学宫大考,路遇兄台,器宇轩昂,气势不凡,便想来结识一番,若能有幸,一同去学宫,实在是张某三生有幸。对了,在下名叫张天赐,这位是我的师妹,诸葛阳。敢请教兄台大名?”

书生微笑着,恬淡而沉静,说道:“阁下谬赞。我是这杭城一书生。我叫郭凡。”

“不知二位这天影宗是何宗门?为何我在江湖上从来没有听过?”

“我们这天影宗人才凋敝,没什么人气,平时也就在山中清修。这次下山,得山中师傅等老人家所托,集全山的希望,下山考试,也算是第一次出世,因此名声不显。”

郭凡“哦”了一声,也不知道是信还是没信。

“那不知小生可有幸,能与二位同行?”

“那是自然。这也是我二人的荣幸啊。”

郭凡再次紧了紧腰带,爬上马车,坐在张天赐一边。本来两人的座位,加入了第三个人,便有些拥挤。

这里没有谁的位置呢?

诸葛阳默默地提起衣摆,转身进入马车的车厢。

郭凡接过张天赐递过来的地图,扫了一眼,说道:“这里离洛水还有十五天的路程。如果路上没有发生什么的话,我们到的第二天刚好就是学宫大考的初试。对了,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是从梁城来的。”

郭凡诧异的看着张天赐,那神情,像是在看一个笨蛋一样。

张天赐被看得有些发毛,说道:“怎么了?”

“从杭城往洛水,是往东边走。而从梁城到杭城,是往西边走。你们为什么会走完全相反的路啊?”

“哈?”*2

不光是张天赐感到了惊讶,诸葛阳也从车厢里探出了脑袋。

“都怪你!连个地图都不会看!”

两个人同时说道。

郭凡看着默契的二人,感觉到自己是不是有点多余了。

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

这两人关系真好啊!不愧是师兄妹。

对了,昨天睡前看的话本好像讲的就是师兄妹历尽磨难最后修成正果的故事啊!

自己这一路还是安安稳稳的别说话,把充足的时间留给他们二人吧。

于是在接下来的十五天,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面。

张天赐在驾车,诸葛阳和郭凡轮流在他身边坐着。三人一个一个的都不说话,像是死了人一般的沉默。

“你这读的是什么书啊?《道》?这不是道家的书吗?你一个儒家人,为什么要读这个?”

“我只是一个读书人。但凡书要是有价值,自然是要读的。这本《道》是燕国青山观在宣传道教时用的课本,必有其不凡之处。”

张天赐来了兴趣,问道:“那怎么判断一本书有没有价值?”

“书不读,就无从判断。所以只要把书读一遍,便知道它有没有价值。”

“那岂不是所有的书都要读一遍?”

郭凡颔首道:“当然!”

“那你还记得你之前读过的书吗?”

“有些记得,有些忘了。”

“那你读了有什么用?”

“凡是读过,就会有痕迹。虽然现在不显,但是我觉得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会派上用场。”

张天赐点点头。他是不太能理解郭凡说的,不过反正不是他读书,他也懒得理会这些。

车顶上的诸葛阳突然拍了拍车厢,

“快看!那就是洛水吧!”

郭凡和张天赐随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条大河流过,汹涌的水势击打着岸边,气势磅礴,动人心魄。

张天赐这一次才真正感受到了陈月之前说的,什么叫沟渠和洛水的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