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希腊的战略形势也比较复杂,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刚刚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加上希腊人受到奥斯曼人三百年的统治和压迫,独立战争的时候,双方又欠下了大量血债,和奥斯曼帝国可以说是死敌。
同时,希腊想要扩张,无论是从希腊人的感情,还是从实际情况下出发,正在不断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掌控下的巴尔干半岛都是第一目标。
但巴尔干半岛的形势也极为复杂,它位于奥地利、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三国的交汇处,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奥地利和俄罗斯对现在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半岛都起了心思。
现在的俄罗斯的国力正处于强盛时期,国力不断地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正是它主要的进攻方向。
英国本着大陆平衡的政策,不想要让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单一强势的国家,拉着欧洲大陆的次强对抗最强是它一直以来的国策。
二十多年前拿破仑横扫欧洲的时候,就是英国拉拢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出钱出力,一起围攻法国。
随着反法战争的胜利,俄罗斯又一次在俄土战争中胜利,将影响力进一步朝着巴尔干岛扩散。
现在冒头的俄罗斯就成了英国打压的目标,所以才会拉着法国一起来压制俄罗斯。
奥地利其实也不想要俄罗斯吞并巴尔干半岛,除了它自己对巴尔干地区也有野心之外,更关键的是一旦俄罗斯吞并巴尔干半岛,那么从战略势态上看,奥地利就要被俄罗斯包围。
到了那个时候,奥地利只能仰俄罗斯的鼻息,成为俄罗斯的小弟。
所以别看现在奥地利和俄罗斯的关系非常不错,但也在暗地里支持英法联合压制俄罗斯。
现在希腊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靠拢英国,可偏偏现在奥斯曼正是英国扶持的目标,并不会允许希腊过度的削弱奥斯曼帝国,给俄罗斯创造机会。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靠拢俄罗斯,作为辅助,在俄罗斯入侵奥斯曼帝国的时候,打打辅助,说不定有机会喝口汤,从奥斯曼帝国这里夺取一些利益。
可这样一来,就必然要与英法为敌,以希腊的地理位置,英法两国的海军,完全可以轻松地将希腊完全封死。
曾经历史上的奥托一世就因为顺应希腊国内的民族主义思想,对奥斯曼帝国强硬,结果英法两国的海军直接将希腊的港口都给封锁了,这对希腊来说极为致命。
也就是说,无论希腊做出哪一种战略选择,都要面临强大的阻力,想要打破阻力,除了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之外,还需要强大的国力。
“也就是说,目前选择完全靠向哪一方都不合适,现阶段还是要苟几年,将国力发展起来再说。”
思索了良久,奥托一世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先左右逢源,先发展国力,有一定的实力之后,看周边局势发展再做决定。
说到埋头发展种田,上辈子身为一个远东帝国人,奥托还是有一定的想法的,他第一时间就去考察了希腊境内的煤矿产地。
希腊境内的煤矿大多都是褐煤,这种煤矿的质量很差,不像是高质量的硬煤,不适合工业化,现在的蒸汽机可都十分的娇贵,使用褐煤会大大的缩短其寿命。
但褐煤用来民用还是足够的,价格便宜总有人会购买,开采出来也能够有一定的利润,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劳力。
经过了多年的独立战争,希腊损失了超过二十万人口,国内的劳动力缺乏,还要确保农业发展,矿场这种需要大规模人力的产业,还真不好搞起来。
对此管家维斯特建议奥托从巴伐利亚国内招募一些人手,反正这年头还没有工业化的德意志地区人口有一些过剩,每年都有人移民国外。
这个建议倒是提醒了奥托,他果断选择从奥斯曼帝国境内招矿工,尤其是巴尔干半岛地区,而且他特意交代,招募的对象最好还是非希腊人。
“像是塞尔维亚人、波黑地区的斯拉夫人、阿尔巴尼亚的当地人、保加利亚人、罗马尼亚人,都可以招募,待遇从优,并且只要他们学会说希腊语,还能够适当的提高奖金。”
奥托这么对维斯特说道:“人力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希腊境内缺乏人的力可以用这些人来替代,这些产业只要能够不赔钱就可以了。
关键是把这些人留下来,希腊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要持续引入劳工。
同时我们的农业公司也可以在希腊境外,像是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地区等地也可以购买土地开设农场,仿照国内,对招募来的当地农民,则可以和东正教会合作,教导他们希腊语言和文化,这些人未来都可以转化成我们的人。”
被打开了思路的奥托很快想到了许多办法,多在奥斯曼帝国境内招人,利用这个时代良好的待遇,将这些人渐渐地变成自己人。
这样可以减少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人力,一定程度上削弱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同时加快希腊的发展速度,一正一反就是双赢。
至于将农场开到巴尔干半岛和克里特岛等奥斯曼帝国的地盘,则相当于在奥斯曼国内埋下钉子。
如果按照奥托领地内那样的发展模式,还能在奥斯曼境内搞出来一支支小型的私军。
至于会不会成功?
要知道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可不是未来现代化的国家,本质上还是一个封建制国家。
封建国家的特点就是对地方的掌控力很低,尤其是巴尔干半岛这种统治基础不稳的地方。
远东帝国封建时期皇权不下县,在欧洲的封建王朝已经属于顶尖优秀级别的统治了,而现在,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基本上都只能局限于城市之中。
巴尔干半岛一直以来都不平静,叛乱时有发生,人口一直上不来,反倒是土地并不缺乏,许多适合种田的土地都荒废着散养放羊。
以希腊和东正教教会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换一个名头,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购买土地经营大农场并不困难。
就奥斯曼帝国国内的腐朽程度,只要打点到位,就不可能被现在的苏丹政府察觉到有问题。
这样做其实有一些类似于变相的农村包围城市,对腐朽的封建帝国,这样的套路早就在远东帝国上一世的历史上证明过,可以说是格外的有效。
想到这里奥托就觉得很有搞头,不声不响就能够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出去,而和奥斯曼帝国战争,在希腊的立场上可不就是相当于造反。
推翻腐朽的苏丹政府的统治,让奥斯曼帝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给巴尔干半岛的人民带来自由,想到这里,奥托心中就充满了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