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老朱悲伤,带剑守灵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演技再好,也需要一个能够打动人心,触及柔软深处,引起情感共鸣的优秀故事。

朱允熥就在讲故事,讲一个勾起老朱回忆,无法抗拒的故事。

朱雄英,皇嫡长孙。

洪武年最为特殊的存在。

从他的名字,就能从其他孙子区分出来,特殊的地方。

老朱给儿子们取名必带木,孙子辈的名字,他也是亲自定下规则的。

虽说后来才正式定下规则,朱雄英取名在前,看似没有按照规则来。

实际上,老朱不可能犯那种错误。

儿子们的名带有木字,木生火,二代木生下的三代子,带火是应有之意,正常人都能想到。

老朱对儿子们是这样的取名方式,怎么可能偏生在三代就出现意外了呢?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朱雄英之所以特殊,完全是老朱的封建家长做派在作怪。

即朱元璋有很多儿子,但朱重八只有一个好大儿与好大孙。

在朱重八的观念里,家产都是留给好大儿继承的,同时家产最终也要落到好大孙的手里。

所以,朱重八就想用朱雄英这个独特的名字,将朱雄英与其他孙子区分开。

彰显对朱雄英的宠爱,也是表现出朱雄英在他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隔代亲,在老朱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几乎是把朱雄英亲自带在身边,与马皇后共同抚养的。

因此。

朱雄英在降生后,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带无数光环。

上面是老朱,马皇后,朱标,下面是常氏家族,淮西勋贵集团。

得到无数人的拥趸,不管是礼法还是制度上,他都是无可争议的。

他的诞生,注定将成为大明第三代帝王。

谁都不能动摇他的地位,威胁到他的存在。

只不过,朱允熥的这位好大哥,却在八岁的时候夭折。

间接导致,朱标薨逝后,带来的历史上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

朱允熥在说出朱雄英要守灵。

殿内所有人猛然惊悚的看向他。

谁也想不到,朱允熥会玩这一手。

惊悚不是以剑守灵,他们是震惊于三皇孙,竟然会想出这样的托词来。

他捧着雄英剑,代表着皇嫡长孙朱雄英,又是一母同胞兄弟。

他不跪在孝子首位上,还有谁更适合。

朱允炆?

在朱雄英面前,他算个屁啊。

也配拿着雄英剑跪在首位?

只要朱允熥跪在孝子首位,别管他手里是不是捧着雄英剑,他的身份就必定要比朱允炆高出一大截。

“这个三侄子,心思端的是恐怖,小小年纪,怎么会有这种手段的。”

朱棣深深的望着朱允熥。

敢跟老头子硬刚就不说了,关键是硬刚的好让老头子无话可说。

允还是不允?

这完全不用去想的好吧。

朱樉与朱棡等亲王,也是大开眼界。

老大家的儿子,出了个嘴皮子利索的人才啊。

“大孙……!”

老朱伸手,遥遥探向朱允熥捧着的雄英剑,嘴里在呢喃。

这两个字一出。

所有人明白,陛下陷进去了。

黄子澄等文官闭目仰头,棋差一着,输了,而且还输的一败涂地。

“这是咱当年给大孙的。”

“大孙,咱想你。”

“咱真的想你。”

老朱虎目含泪,几乎要潸然泪下。

“妹子,你跟大孙在下面还好吗?”

“老大也来了。”

“咱对不起你啊妹子,咱没看好老大,咱……。”

朱允熥听着老朱悲痛的声音,脸上也露出悲伤难抑之色,要紧跟上老朱的心情步调,保持一致。

“皇爷爷不要伤悲。”

“孙儿相信,大哥,皇奶奶,还有父王,都不想见到皇爷爷悲伤过度,伤到身体。”

“你要保重身体,以大明江山社稷为重啊。”

朱允熥膝行几下,来到老朱的身边,一手杵剑,一手抱住老朱的大腿,轻声安慰道。

他与老朱之间,关系太生疏了,要尽快弥补修复双方的关系。

在老朱的心目中逐渐占据一定地位。

好大哥又帮了他一次忙。

“好孙子,好孙子!”

老朱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一手轻拍着朱允熥的后背,含泪道:“你就跪在这里,带着你大哥跪在这里,为老大守灵。”

“陛下!”

听到老朱的话,黄子澄情急之下就要开口。

但老朱回头,眼角带水的目光,那老虎悲伤却带有极致的威压,瞬间朝着黄子澄压迫而去。

噗通!

黄子澄跪在地上。

连带着其他官员也跟着跪。

吕氏眼眸深处,怨毒的望着朱允熥。

这个孽种,他怎么敢的,怎么会想到利用这样的方法来,抢夺她儿子的位置?

老朱神色悲恸,身姿也萎靡了一大截,他悲痛的看了一眼朱标的灵柩后,转身朝殿外走去,背影显得很是落寞与孤独。

朱允熥注视着,看着他消失在殿外,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老朱来都没能动摇他的孝子首位,就别说其他人了。

这是来自老朱的认可与应允。

谁还敢说三道四?

“信国公,开国公,陛下谨身殿召见!”

老朱前脚刚走,后脚就派人来召见人。

“臣遵旨!”

汤和暗自叹息一声,该来的总归会来。

他们这次随三皇孙来文华殿,就注定避免不了,要受到陛下问询的。

“二爷,我们先走一步。”

“允熥,你好好守灵,有事叫我们就成。”

众国公准备告退,朱允熥却是喊道:“等一等。”

众人留步,朱允熥看了一眼朱允炆与吕氏,眼神冷淡的移开,道:“曹国公与魏国公留下。”

“本王身边没有人可用,也好有个传话的人。”

“表兄,叔叔,你们觉得呢?”

他就差说,这特么文华殿内,没有一个是自己人的。

你们都走了,我有事都不知道怎么传话。

额!

汤和与蓝玉看向李景隆与徐辉祖。

要两个国公留在这里,听候差遣。

也就三皇孙想的出来吧?

李景隆苦笑,徐辉祖也是无奈。

“既然如此,臣就留下。”

事已至此,皇孙都开口了,喊的是堂兄叔叔,他们没有拒绝的理由。

两人留下,跪到一边去。

吕氏再不愿意,也只好让朱允炆,跪倒原先朱允熥跪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