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头碎弦
- 范烟桥著 王稼句整理
- 1142字
- 2025-03-24 16:24:05
卖唱
“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止不住,泪珠儿,点点如麻。奴好比,未开花,风吹雨晒。儿的乳娘,风吹雨晒,缺少个绿荫儿遮盖奴家。”
——梆子《检柴》
卖唱由来已久,并且全世界各色人等都有,这和以技能换钱是没有二致的,所以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神圣的职业。
但是卖唱也有十分悬殊的等级,像名角儿的卖唱,大家都奉为高等艺员,甚至称为大王,他们的生活,也就大为舒服,比国家的特任职人员还华贵些。至于最低的一流,唱了一天,所得的钱,说不定不够一人的糊口呢。
我们在四马路,或是大世界附近的许多菜馆里,常见女孩儿颊上涂了些胭脂,走到我们的桌儿边,展开她手里的已经破烂的折子,很柔媚地说:“阿要唱一只?”“唱一只罢?”要等到我们声色俱厉地还绝她三四遍,她才拖着失望的苦闷的步子,走到别一个桌儿边去。我们倘然不甚词严义正地对她,她准会老是不去的。可是谁都不愿意花两毛钱来欣赏她的歌唱的,因此她在一个黄昏里,能够卖到几毛钱?能不能回去安慰她的抚养者?是很使人怀疑的。

以前是专唱京调的,现在连流行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之类,也会唱了。论她们的年纪,小的大约只有十多岁,大的也不过二十多岁罢,在诗人看去,分明是豆蔻年华,说得摩登些,正在黄金时代,然而她们的遭际如此,将来如何归宿,想想也大大可怜呢。
“卖嘴不卖身!”这是卖唱们的帮口里一句挺硬黄的标榜,可以卑视一切卖艺而兼卖身的人。所谓“见金夫,不有躬”,她们是不屑做的。因此她们给生活驱着出门,给生活迫着还家,清清白白地,可算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可是和她们生涯相似,而目的完全不同的“群花会唱”,就不对啦,她们是把唱做钓鱼的饵,仿佛是一种诱惑,仿佛是虫鸟引致异性的鸣声,对于卖嘴不卖身的话不敢说得怎样响了,虽然中间也有许多是称为小先生的,实际上就有点名不副实。所以我倒以为前者较后者来得光明,来得圣洁。可是后者瞧不起前者的,以为她们是卖唱者,其实后者何尝不是卖唱呢。
等而下之,还有走旅馆的,大概以老枪居多,我们在转展反侧,一时走不入梦境的时候,听到了凄楚的胡琴或是月琴的弹动,恨不得把他们赶开去,我想像这些哑喉咙唱出来的歌曲,哪里还动听,谁高兴花这些冤枉钱呢?

《水浒》上逼着鲁智深上梁山的,不就是卖唱的女子么?鲁智深只为了一点佛心——恻隐之心,就惹下了是非,鲁智深岂是懂得歌唱艺术的人!所以与其说是“音响效果”,不如说是“苦闷的共鸣”。我们在见到这些卖唱之流,常有这种不相干的思潮涌起来的,其如爱莫能助何?
在大热天,她们不能坐在汽车里兜风,不能坐在电扇边纳凉,挨着饥饿上菜馆去,见人家拥着满桌儿的菜肴,很乐意的吃喝,几乎要垂下涎来,想人们省下一斤花雕钱,给她们去解决明天的三餐,而人们报以白眼,报以恶声,怎么不是人类的残忍呢?
(《机联会刊》1936年第1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