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张千兰
- 本想大杀四方的我被娘亲宠成咸鱼
- 漫三七
- 2015字
- 2025-03-30 17:48:28
五年前,朝廷花了大笔银子修筑昌平府的河堤,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号称能保五十年平安。
可是现在才过了五年啊。
赵强明指骨攥得发白,悲愤道:“夫人您不知道,那群狗官偷工减料,河堤中打下的木桩七八成都被转卖了,只留下桩头充数,背河面都用的是灶灰杂草,水一冲就慢慢散了。”
坐在榻上的祝新柔抬起头,前世她听到的都是昌平府地方官不作为,没有维护好河堤导致河堤的一点裂口扩大,最后导致了大灾。
原来从一开始就没有固若金汤的河堤。
只是前世舅舅、宋家还有许多人都做了那些人的替死鬼。
宋婉君听得脸色发白,一旦决堤,就是一件滔天祸事。
“哥哥上报朝廷了吗?”
“宋大人和昌平府的一众官员联名上报朝廷了,走的是八百里加急的路子。”
宋婉君深吸了口气,“你现在和我去见夫君。”
她又扬声去让丫鬟赶紧去宋府把自己的二叔请过来。
她们所在的定康府毗邻昌平府,时间紧迫,她们需要立刻行动起来。
一来是要安排人去昌平府帮忙,二来是要赶紧从各地调粮。
*
定康府的一处富商宅邸中,一个人拿着信忧心忡忡。
张千兰重生回到了十岁的时候,前世她的爹爹一路做到皇商,之后花钱买了爵位,她也进宫做了皇妃。
一觉醒来,又回到了年幼。
这一世,她要走的更高。
第一步,就是要把一直趴在她们一家身上吸血的舅家踹飞!
张千兰走进了客厅,“我知道爹爹在愁什么,是不是祝家又派人来要粮食了?”
“你怎么知道?”
张千兰胸有成竹,“因为女儿知晓未来,爹爹,不要再给祝家钱粮了,这样祝家不会对我们感激,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当初你和娘亲两情相悦,是祝家故意要拆散你们,把娘亲推出去联姻,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娘亲的幸福。”
“是娘心意坚定,执意不肯,才能嫁给您,我知道您因为这件事,处处善待祝家,希望祝家能看在这些钱粮的份上,重新认回你娘。”
“可是这些年过来,我们两家都在定康府中,祝家从来没给娘亲下过帖子!”
张百万叹气,“当初你娘嫁给我,祝家说要和她断绝关系,若不给钱粮,我怕祝家更不会承认你娘了。”
“而且现在祝家的当家夫人,你的舅母出身宋家,眼高于顶,一向看不起我们这些商贾人家,这是她第一次给我们写信,我若是拒绝了,怕是会彻底得罪了她。”
张千兰对这个姓宋的舅母没什么记忆,但是她记得前世这个时候宋家就要败落了。
“爹,昌平府通判就是宋家人,马上河水决堤,宋家会被皇帝彻底厌弃。”
张百万失声惊呼:“决堤?”
“是,再过几天就会决堤,爹,马上粮价就会飞涨,你现在一定不能给粮食!”
她记得前世她们家就是利用这一次机会,家产翻了数倍。
张百万先是一喜,又忧愁道:“可是我直接拒绝了祝家,我怕你舅母怀恨在心,以后唆使你舅舅更加冷待你娘啊。”
张千兰道:“爹可以给,但是也要看看他们的态度,哥哥今年十三了,我和娘亲去祝府要一个云麓书院的名额。”
“如果舅母给了,那就是有心认下我们这门亲戚,如果找理由推脱,那就是只想从我们手中捞钱,以后就彻底断了这门关系!”
云麓书院是大楚赫赫有名的顶级书院,每届科举的进士名单中,一定会有云麓书院的人!
如果能进去读书,就是提前预定了一批进士同窗。
张百万听得心头火热,可是又担心,“我们张家是商贾人家,按照律令,商人子嗣不能参加科举。”
张千兰胸有成竹,“爹爹,律令是这么说,但是私下里有许多操作法子,等我们有钱了,就花点钱请知府帮哥哥改了户籍,从商户改为民户。”
张百万同意了。
祝府,后院书房。
宋婉君和人统计着粮仓的粮食,祝新柔坐在一边的榻上玩着九连环。
这时,忽然听人来报说,“富商张家女眷在门外等候,希望拜见夫人。”
宋婉君头都没抬,“直接撵出去就是。”
“夫人,老爷的长姐就是嫁给了富商张家。”
宋婉君神色转冷。
她记得这件事,那时她还没有嫁到祝家来。
祝家这一代的嫡长女,祝鑫的胞姐祝忆霜在灯会上相中了张百万,和他多次私会,两人私定终身。
祝家长辈发现了,严令她和张百万断绝关系,祝忆霜不愿意,以死相逼。
最后祝家把祝忆霜除名,让她嫁给了张百万,自此,两家再也没有来往。
宋婉君不喜欢她的做派,但总归是祝鑫的胞姐,多年不上门,现在来许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把人请进来吧。”
宋婉君趁着这时候抱起榻上的女儿,“嬷嬷,你先带新柔去花园玩。”
祝新柔死死抱着娘亲的胳膊,笑得露出了两排整齐的牙,“娘,喜欢娘……”
吧唧一声,一个大大的带着奶香气的吻落在了宋婉君的脸侧。
宋婉君眉眼瞬间柔和下来,抱着女儿舍不得放手了。
“娘,想看~”
女儿都撒娇了,宋婉君还能怎么办,当然只有答应的份了!
“那宝宝乖乖的,到时候不要讲话哦。”
祝忆霜心头非常不悦,她这些年堵着气不愿意来祝府。
但是她没想到,自己为了儿子的事情过来,祝府竟然真的敢把她拦在门外,直到通报了才让她进府!
“弟妹真是好大的威风,我以前都听说弟妹贤良,现在看旁人的话都不可信。”
她一踏进门就呛声了一句。
祝新柔握紧了手中的九连环,她记得前世每回这个姑母来到祝府,就要把祝府闹得人仰马翻。
所有的人都要在她面前赔着小心,唯恐哪一句惹得她不快。
那时祝新柔只是看不惯,可若是姑母敢这么对娘亲,她眸中闪过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