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心眼进阶!

“果真引动浩然正气了!”

看着亚圣雕像身上萦绕的清气,齐远虽然心中早知道结果,可还是难掩激动。

围聚在学宫外的学子们同样也是感慨。

云麓书院已经近十年都未出现过能得亚圣认可的惊艳才才之辈。

没想到最终引动浩然正气的,竟然是一位皇子?

而此刻。

身处浩然正气中的陆渊周身衣袍无风自动,猎猎作响,更有一股暖流在经脉之中奔腾,全身仿佛浸泡在温泉中,说不出的舒泰。

这种状态并未持续太久。

半刻钟后。

弥漫在他身上的浩然正气消散,学宫内重新恢复平静。

可陆渊只觉得一股玄奇的感受从灵魂里涌出。

他的身体,以及感知都变得无比敏锐。

尤其是对于声音和气流的感知。

秋风闯入学宫,遇到阻碍无法穿过,伴随着声响细细铺陈开来,构成各种事物的轮廓。

手中的青竹杖轻轻敲打大殿内的玉砖,发出清脆的响声。

肉眼不可见的音波,在他虚无空寂的世界里如同浪潮般,向着四周席卷。

传来的回响,气流的变化,让那些事物逐渐变得清晰。

门窗有了,供桌有了,石碑有了。

亚圣雕像显现出来,齐夫子和一众书院学子的身形浮现,秋风穿过魂幡,供香,甚至连袅袅升腾的香烟都有了形状。

强烈的喜悦之情猛然灌满陆渊的心。

这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

“心眼……进阶了!”

先前从亚圣手札中得到一缕浩然正气,以及“以心观物”之法。

今日又得浩然正气洗礼,让他的感官变得愈发敏锐。

原本只能靠触摸方才能感知世界。

现如今,凭借对气流和声音的反馈,周身十米范围内的一切都难以逃脱他的感知,甚至是一些肉眼无法辨别的,都无所遁形!

“恭喜殿下。”

见浩然正气消散,齐远走上前来道贺:

“能得半刻钟洗礼,虽不至于达到过目不忘,但文心得以锤炼,体魄也会增强,日后便不会被等闲酒色财气所蛊惑。”

陆渊收敛心神,随口问道:“浩然正气洗礼的时间,还有长短之分?”

齐远:“这是自然,如今的北齐太师,殿下可知道?”

陆渊颔首。

身为大周皇子,他对于北齐,南楚朝堂之中的人物,多多少少都有了解。

北齐能有今日,那位太师功不可没。

在北齐文坛中,他是领袖者,同样也是北齐武道第一人,堪称是妖孽。

也是大周最大的敌人之一。

齐远感慨:“北齐太师年少时曾在我云麓书院求学,以一首千古绝唱,得浩然正气洗礼,长达半月之久!”

“后两国开战,他匆匆回归北齐,短短几年间建功立业,更是以文入武道,一路平步青云,官至太师!”

陆渊微微侧身。

一首千古绝唱,就能引来半个月的浩然正气洗礼?

要是这么说的话……

念头刚刚升起,便被陆渊掐断。

他记忆中能够流芳百世,被称为千古绝唱的诗词,歌赋太多。

但要是拿出来,影响的可就不仅仅只是云麓书院的学子,毫不夸张的说,北齐和南楚的儒林怕都要震荡。

那风头,可要比陆鸣进入神武阁大太多。

前车之鉴在前,他还不至于为了浩然正气把命搭上。

况且。

儒道终究也只是服务于帝王家的修行之道。

陆渊更想要走的,是武道之路!

无他,只因武道在突破法相境后,可以身为炉,以神为柴,以气为火,精气神合一,使肉身重返先天,自成循环,便可治愈他的先天之缺,眼盲之症!

陆渊没有再多言,离开亚圣学宫。

望着他的背影,齐远有些欣赏,同样也有些惋惜。

“若非殿下天生眼疾,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吧。”

而在人群中,一位不起眼的学子悄然退出,来到拐角处,将所见所闻记录,放入机关玉蝉的腹中。

机关玉婵振翅飞起,方向正是皇宫,御书房!

……

陆渊以竹杖敲击着石砖,借着对气流和声音的敏锐感知,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

回到紫竹林。

刚打开院门,便被人撞了个满怀,同时传来青玥摔在地上的痛呼声。

“哎呦!”

声音回荡,秋风掠过,虚无空寂的世界迅速构建出一副水墨画。

摇曳的紫竹,倒地的青玥,即将摔落在果盘。

陆渊眼疾手快,抬手准确无误的接住掉落的果盘,仿佛能够清晰的看到一切。

“殿……殿下?!”

青玥怔在原地,俏脸上浮现一抹错愕和震惊。

“怎么慌慌张张的?”

陆渊伸出竹杖,将她从地上拉起来,把果盘塞入怀中。

“刚刚听到殿下盲杖的声音,所以才……”

青玥低头看着果盘,下意识回答,似乎还没有回过神来。

刚才殿下是……能看见了?

陆渊没有理会她的惊讶,自顾自的走进院中,坐在石凳上,随口问道:

“今日有人来找过我吗?”

看着他怀抱青玉竹杖,手指习惯性的摩挲着上面的凸起,青玥这才回过神来,压下了那荒谬的想法。

“有呢,二皇子府内的总管前来拜访,说今日二皇子在宫中设宴,邀请殿下前去参加。”

二哥……

陆渊没有意外。

看来他依据【中下签】的猜测没有错。

丽妃没有冲动到和二皇子针锋相对,而是选择暂时结盟。

只是。

【皇子受伤,内有隐情。】

不知道参与宴会之人又会卷入什么样的漩涡?

陆渊微微摇头。

选择【中上签】的他已经置身事外,如今他更在意的是怎么快速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底蕴。

……

皇宫,御书房。

一身龙袍的武景帝正襟危坐,看着桌案上的《劝学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没想到老九竟有这般诗才。”

武景帝品味着这首劝学诗,只觉得入木三分,回味悠长。

不仅在于读书,放在其他方面同样也值得深思自省。

“陛下文武双全,静妃娘娘又是南楚名门之后,九殿下有此才学,也不奇怪。”

身旁的大伴轻声应道。

“静妃……”

一向威严的武景帝似乎回忆起什么,陷入短暂的沉默。

但片刻后,他手掌轻震,《劝学诗》便化作纸屑飘落,转而随口问道:“老二那边呢?”

大伴如实道:“八殿下落马受伤后,丽妃娘娘闹了几次,被陛下呵斥后,便打算借二殿下之手,查出幕后真凶。”

“今夜二殿下和丽妃娘娘设宴,邀请了六皇子,威武侯世子,平阳郡主赴宴,算算时间,应该已经结束。”

武景帝神情古井无波,看不出喜怒,淡淡开口:

“既然丽妃想查,那就遂了她的愿,命大理寺,云麓书院齐远一同协助。”

稍稍顿了顿后,又继续补充:“还有白龙卫!”

一旁的大伴面露错愕。

让大理寺,齐远协助尚还能理解。

白龙卫是什么?

那是武景帝亲自培养情报组织,也是悬在百官头顶的铡刀。

每当白龙卫有动作,就代表着有朝廷官员遭殃。

但既然是武景帝的决定,他也不敢置喙,恭敬道: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