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的防护镜蒙着层水雾,实验室恒温系统发出蜂鸣警报。他摘下乳胶手套,腕带式监测仪立即亮起红光——连续工作18小时的提示。凌晨三点的走廊尽头,核磁共振室幽蓝的指示灯像只永不闭合的电子眼。
“小陈,急诊科刚传过来的数据。“研究主任顾明远的白大褂沾着咖啡渍,平板电脑屏幕映出他眼角的青色血管,“抗抑郁新药第三期临床的实时监测报告。“
全息投影在空中展开时,陈砚的喉结上下滚动。受试者的REM睡眠周期、杏仁核活跃度、多巴胺受体敏感度变化,乃至他们看到药品广告时唾液淀粉酶浓度波动,全部以微秒级精度呈现在生物电图上。
“这些神经反馈数据不应该用于......“
“所以你是最合适的人选。“顾明远的手指划过他胸牌上的“临床研究员“字样,“上个月你设计的双盲试验方案,让新药有效率提升到87%。药企那边特别指名要你加入商业化团队。“他的尾音被窗外救护车鸣笛声割裂,红蓝灯光扫过走廊里“智慧医疗示范单位“的铜牌。
陈砚在更衣室用力揉搓消毒凝胶时,智能手环突然震动。健康管理系统弹窗提示:“检测到皮质醇水平异常,建议立即服用舒缓胶囊。“储物柜电子屏同步亮起,滚动播放着本院参与研发的保健药品广告。
凌晨四点的样本分析室,低温冷藏柜发出轻微嗡鸣。陈砚正准备核对血清样本编号,瞳孔识别系统突然启动扫描。全息屏弹出职称评定确认书,在“是否参与创新药推广项目“的选项下方,血氧饱和度监测曲线正在实时影响评审分数权重。
次日晨会上,顾明远调出三维脑部模型:“根据陈研究员的神经映射数据,当受试者听见'独家配方'时,前额叶皮层血流量激增42%。新方案要在患者复诊时,根据他们的海马体记忆强度生成定制化宣传影像。“
照明系统突然故障,应急电源启动的瞬间,陈砚看见自己设计的脑电波算法正在自动生成药品推荐参数。护理站传来智能输液泵的报警声,住院患者的平板同时弹出广告:“根据您的基因检测报告,这款靶向药的有效率高于普通药物76%......“
“陈研究员?“顾明远敲了敲生物样本运输箱,“市场部需要你明天去药企总部做数据演示。“他身后的电子排班表闪烁红光,陈砚的日程已被同步添加了“商业合作专项绩效“评估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