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暗涌梁山初踞

济州下辖四个县城,分别是巨野县、任城县、金乡县、郓城县。

此时的郓城县县城内,热闹非凡,新上任的知县老爷正在娶第三房小妾。

要说这位知县老爷也是大器晚成,虽然是秀才出身,奈何家无余财,只能当个小小的主簿,谁承想数月前,居然有远方族人,主动找上门来,又出钱又出力,将其送到了这郓城县担任知县。

刘知县当然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族人既然资助自己定然是有所求,做了这郓城知县后,便将这县城内的县丞、主簿、县尉统统安排给了族人。

自己则躲在县衙的后院,享受着娇妻美妾,美酒佳肴。这样一来,既不需要案牍劳形,又能享受生活,何乐而不为。

要说这几名族人也是精明之人,一个月的时间便把这郓城县治理的井井有条,县尉更是将原有的兵丁全部遣散,另行招募了青壮,将县城内的地皮无赖全部关进了大牢。

刘知县穿着新郎官的衣服,站在院子里,前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刘知县也笑呵呵的频频拱手。

真正与他人寒暄的刘知县,看到大门处进来的人,主动迎上前去:“贤弟怎么才来”

刘文焕见知县亲自迎接,快步上前躬身道:“兄长恕罪,县衙事务繁杂,不得不亲力亲为。”

刘文焕便是这知县的远方族弟,实际上确实专门负责这郓城县的锦衣卫百户。

“县衙的事情,就让那些小吏去办即可,怎么用得着贤弟这个县丞亲自处理”刘知县故作不悦。

“兄长教训的是”刘文焕笑呵呵的应付道

“对了,上次你给我说的那个巡检使的事,有眉目了”刘知县将刘文焕拉倒一旁,小声说道

“这可是我求了座师好长时间,把我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才得到座师的恩许。”刘知县开始诉说着自己的不易,毕竟自己以前无权无势,连座师的书房都进不去,上元节的时候,与同窗前往座师府中,也只能敬陪末座。

“兄长辛苦,一应开销小弟承担”刘文焕打断了刘知县的话,要是让他继续说下去,恐怕到开席也结束不了。

“哎呀,是愚兄多言了”

“不过,愚兄还是要多说几句,巡检使不比县尉,手下虽有五百兵丁,但却要负责剿匪重任,须知刀剑无眼。”

“小弟晓得,这巡检使有剿匪重任,也算是护一方太平,况且这职位小弟又不会去赴任,让刘武去就是了”刘武明面上的身份也是刘知县的族人,现任郓城县县尉。

“既然贤弟心意已决,愚兄就不好再说什么,刘武当了巡检使也好,这样咱们郓城县境内就更安稳了”刘知县道

刘知县说完边笑呵呵的去门口迎接客人,毕竟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怠慢不得。

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的刘知县没有看到刘文焕眼中的讥笑。

拿下这个巡检使后,下一步就该是谋划如何拿下这个济州的兵马都监了,不过这种事就不是自己一个小小的百户说了算了,自有千户大人运筹帷幄。

此刻济州四县的所有县尉都已经被锦衣卫暗中掌控,加上即将到手的巡检使,此刻济州锦衣卫掌控的官方兵马达一千余人,如果再加上收服的山寨匪寇,这个数还要再翻一倍。

除了济州外,京东东路下辖的八州均由锦衣卫活动的身影,假以时日整个齐鲁大地就会被锦衣卫彻底掏空。

在刘文焕畅想的时候,他也没有注意到刘知县眼中复杂的眼神,作为一个沉浸在官场十余载的人,怎么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架空的事实。

从自己得到的零散消息就可以看出,这几个月京东东路的人事调动非常频繁,虽然都是主簿、县尉、胥吏之类的小官,但刘知县能够清晰感受到,有股庞大的势力,已经悄然寄生到了大宋身上。

虽然刘知县不知道这帮人的目的是什么,但此刻的他已经骑虎难下了,只能每日醉生梦死,加紧敛财,意图自保。

他不是没想过向上官检举,但现在朝廷是什么样,他也能从同窗嘴里略知一二。况且如果自己身边的仆人、丫头都是刘文焕的眼线,就连那几个侍妾都是刘文焕领来的,他能够想到如果自己轻举妄动,得到的后果绝对是自己无法承受的。

.....

.....

此时的八百里梁山水域,船只交错,湖中的岛上已经立起了巨大的山寨,锦衣卫指挥佥事陈安,拿着千里镜查看这湖面的情况。

身后跟着的除了锦衣卫的番子还有这座山寨以前的主人,王伦、杜迁、宋万三人。锦衣卫占领这座山寨后,没有杀掉三人,而是将三人软禁起来,毕竟有些明面上的事情,还需要三人出面。

三人倒也识相,除了在山寨走动外,绝口不提外出的事,就连之前的手下,都不在接触

当然他们即便想接触也接触不到,之前山寨的匪寇全都被秘密送到了‘雕翎境’。

陈安放下千里镜,随口说道:“山寨还需要多久能够完工”

“回大人,以目前的速度,尚需两年的时间”身后的百户上前回话,道

按照锦衣卫的设想,此处山寨要建成能够容纳万人的堡垒,在必要的时候用来吸引大宋朝廷的注意力,为其他地方的发展争取时间和机会。

听到这个时间后,陈安点点头,朝廷现在正在‘雕翎境’用兵,一时之间也无法抽调大军,况且终南山的道路工程也需要时间。

“山寨招募了多少士卒了?”

“回大人,此刻山寨中有士卒两千余人,皆是从本地招募”两千人已经是此时梁山能够容纳的极限,如果继续扩充兵力,哪怕有当地的官员遮掩,也于事无补。

“人员仍需扩充,不过山寨就不要加人了,将新募的士卒,分散到其他山头,每个山头尽量不要超过百人”

只要把匪寇的人数控制在百人左右,那在大宋朝廷眼里不过是小股匪寇,不会引起重视,最多是下公文让当地县尉或巡检使派兵剿匪。

而县尉要么是锦衣卫自己人,要么就是受到了锦衣卫的掌控,不足为惧。巡检使的事情,锦衣卫也拿到了数个职位,足够自保了。

“汴京的情况如何了”陈安问道

“大人,韩千夜传回了消息,他已经从蔡京手里拿到了组建商队护卫的文书,可以组建不超过两百人的护卫。”

“嗯,韩千夜做事还是得力的,传信给他将护卫人数暗中扩到千人”

“另外除了蔡京那里,高俅那里也不能放松。”高俅虽然已经发迹,但还没有达到其仕途巅峰,因其乖巧机敏,收到宋徽宗的赏识,此刻仅为殿前司都虞候,算是禁军中的中层军官。

“是”百户应声道,见陈安没有继续吩咐,百户轻声道:“大人,高俅身边出现了很多生面孔,根据韩千户的消息,很有可能是武周‘梅花内卫’的人”

陈安听后,闭幕深思一会,高俅发迹还需要数年的时光,没想到‘梅花内卫’下手这么快。

此时不得不防,虽然双方份属盟友,但该争的地方必须要争,这牵扯到陛下的大计,只是该怎么争就需要慎重考虑了,首先不能检举揭发,毕竟锦衣卫在汴京的据点,梅花内卫想必也清楚。

如果闹得太难看了,陛下也不好跟武皇交代。

“既然‘梅花内卫’到了高俅身边,那咱们也不能放弃,加强对高俅的拉拢。”

“另外,还有童贯、赵挺之、张商英这些人也要加强渗透,哪怕不能掌控,也要在其身边安插钉子”童贯是内廷供奉官,蔡京的重要盟友,也算是知兵之人,以后更是掌管西北军,成为节度使。

赵挺之和张尚英一个是尚书左丞一个是尚书右丞,绝对的北宋文官高层。

“是”

“名单上人的怎么样了”陈安口中的名单,是朱翊钧亲自拟定的,上面写满了108个人名。

“均在监视之下”百户回道

“嗯,不光要监视,还要潜到对方身边,与其交好”

“是”

陈安又继续问了一些细节后,便带人巡视起山寨来,作为锦衣卫在‘水浒界’的负责人,陈安异常忙碌,巡视完山寨后,还要前往浙江等地,据那里的探子回报,‘梅花内卫’在浙江一带活跃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