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经济学季刊(2019年/第2卷/第2期)
- 刘涛雄主编
- 6字
- 2025-04-07 16:25:50
经济学发展史
经济学是自然演进的吗?
——对经济学发展史的社会学考察[1]
张林[2]
【摘要】经济学的发展进程从来都受到国家、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过程中,对经济学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是国家结构和文化框架,从而经济学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国家、民族特性。在特定国家,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催生了新的经济学说。在当代,意识形态、阶级利益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经济学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对经济学发展史的社会学考察,表明经济学的发展从来不是“自然”演进的,经济学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建构色彩的历史。本文的结论是,中国也必须建构自己的适应中国现实需要的、能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那些呼吁让经济学自然演进、无须干预其进程的观点,是一种无视历史和事实的谬论。
【关键词】经济学发展史 自然演进 社会建构 科学知识社会学
科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这本是再明白不过的事实。但是,经济学(尽管关于它本身是不是科学都还存在争议)中不时会发出这样的声音:经济学是“客观”“中立”的;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是“自然”的,不需要人为干预它的进程。追求经济学的“客观”“中立”,多少还带有一些让经济学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真正科学的偏执,这种看法和努力不能全然否定。但是,认为要让经济学“自然”演进、无须干预其进程的观点,则是一种无视历史和事实的谬论。
整个经济学发展史中,随处可见国家、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这门学科发展进程的影响,同时其发展进程中也留下了明显的构建痕迹,只不过这些痕迹被巧妙地掩盖了。如果是把经济学发展史单纯作为思想史来考察,受“辉格史观”(Samuelson,1987)影响编撰的经济思想史论著中,留下的只是“成功”的经济学说“自然”发展的历史。但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把经济学的发展史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来分析,就会发现所谓的自然演进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今天它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排斥异己的一种说辞而已。
对经济学发展史的社会学考察虽然不是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主流,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研究方法,比如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史》中,随处可见结合社会背景对经济学说的评论。随着科学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经济学发展史也成为这两个学科关注的对象。尽管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但影响不小。比如尤沃·约纳伊(Yuval Yonay,1998)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美国经济学的多元时代的研究;马里恩·富尔卡德-高林夏斯(Marion Fourcade-Gourinchas,2001)对英法德美四国政治文化环境与经济学特性的研究;弗雷德里克·李(Frederic S.Lee,2009)对英美两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整个20世纪的艰难处境的研究;马尔科姆·卢瑟福(Malcolm Rutherford,2011)对美国制度主义50年兴衰史的研究等。这些历史个案研究都指向一个结论:从古至今,经济学从来不是“自然”演进的。
本文在这些历史个案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方法,围绕三个主题,阐明经济学的发展既非一部自然演进史,按照某个标准认定的自然演进也绝非这门学科的要求:第一,经济学是具有国家特性的;第二,经济学是适应现实需要的;第三,经济学今天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有意识地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