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鞑子这么厉害,短短几个月就打到了李自成的老巢!”
左梦庚有些惊讶于鞑子的战斗力。左良玉部和流寇交战多次,对流寇的战斗力颇为了解,前期的流寇用一盘散沙来形容也不过分。
第一代闯王高迎祥时期,三千装备齐全的精锐明军就可以正面冲垮数万流寇。
高迎祥被凌迟后,第二代闯王李自成兴起,这一时期流寇的战斗力就开始发生变化,越战越勇,越挫越猛,还攻陷了中都凤阳,掘了老朱家的祖坟。
攻陷京都时的流寇,无论是装备和单兵作战素质上已经远远超过了明军。
在洪承畴和孙传庭的绞杀下,李自成差点被灭,只剩下十八骑逃入深山。不过朝廷明显感觉吃力,需要竭尽全力,调动一切资源才能扑灭。
等到李自成再次卷土重来,打败了孙传庭率领最后一支听从朝廷调遣的精锐,三个月就平推了大明。
李自成能够顺利拿下京都,除了大明大部分精锐在松锦之战被建虏歼灭之外,也有自身实力进一步增强的原因。
左良玉父子算是看着流寇一步步变强,从最开始成为绞寇的急先锋的左良玉是看不上农民军,左良玉战功大多数都是在绞寇中取得。
后来被流寇打到全军覆没,按照当时的惯例,全军覆没肯定会被治罪,就算没有治罪,也是巨大污点,这辈子估计仕途没有。
但是在候恂等人力保下,以及明廷缺乏能征善战的将领,最后并没有处罚左良玉,甚至还拨调一支军队给左良玉,让他继续为朝廷绞寇。
经过这次惨败之后,左良玉似乎觉醒了什么,从此之后,遇到流寇基本出工不出力,若是流寇占了上风,左良玉立刻就跑,反之,流寇溃败,左良玉第一时间冲上去。
有事你先上,有功我先拿!
这让原本有些欣赏这个从底层杀出来的总兵,变得越发看不起左良玉,同僚称呼其“逃跑将军”。
不过左良玉根本不在意,破罐子破摔,只要自己过得好就行。到了后来,直接纵兵劫掠,奸淫妇女,杀良冒功,比流寇还流寇。
名声虽然坏了,不过底下的士兵却越来越拥护左良玉,因为跟着左良玉混能够实打实的捞到好处,而这时候的明廷拿左良玉已经没办法。
这也是后来在朱仙镇遇到李自成,看到闯逆势大,不顾其他军队协同,转身就跑,上演了中原版的“松锦之战”。
朱仙镇逃跑两年后,李自成进攻京都,崇祯下令左良玉勤王,左良玉却在武昌按兵不动,坐看明朝覆灭。
左良玉也给南方不少军阀树立极其不好榜样,导致南方还有一些心向大明的军阀无法北上勤王。
“鞑子可比流寇厉害多了!”
对于李自成的惨败并不意外,左良玉早年就在辽东和建虏战斗,十分了解建虏的凶悍。
“吴三桂引建虏入关,这天下大势,福祸难料!”
左良玉自幼失去父母,跟随舅舅一起长大,成年后正直野猪皮在辽东起事,左良玉就应征入伍,前往辽东和建虏作战。
最开始的左良玉作战勇猛,敢打敢杀,从一个大头兵一步步成为参将。
后来调到关内镇压流寇,也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被东林大佬候恂看中,从此一路高升。
“按照父亲您的意思闯逆被彻底被建虏剿灭?”左梦庚有些难以置信,那可是明庭绞了十几年都没有绞干净的流寇。
左梦庚跟随父亲上战场时,左良玉已经调入关内,成为一方总兵,左梦庚没有和建虏打过交道,对于建虏的战斗力根本没有概念。
“按照为父对闯逆的了解,李自成一定会向湖广逃窜,建虏也会穷追不舍。”
左良玉悠悠的说道:
“到时候镇守武汉三镇的我们就是首当其冲!”
武昌在明朝可是战略重地,扼守长江,交通便利。为了让左良玉安心镇守武昌,抵抗来自西北的流寇,南明刚一建立就封左良玉为宁南侯。
李自成打下荆州和襄阳后就止步不前,也是因为暂时不想和左良玉直接发生冲突,两者之间也有默契,相互停止战争。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李自成先后丢掉了山西、河南,向北、向东跑都被建虏堵死。
向西,可以跑,但是土地贫瘠,人口稀少,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只能困在河西走廊,等于是死胡同。
河西走廊也不安全,继续向西就是蒙古地盘,南北分别是吐蕃和蒙古。
只有向南,才有一线生机,这个方向正是武昌。
以前大家保持默契,但是现在已经是生死攸关,李自成一定会强攻武昌,左良玉可没有信心挡得住李自成,而且李自成身后还有更加凶悍的建虏追兵。
左良玉号称八十万军队,自家人知自家事,一支靠劫掠百姓聚集起来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这才是左良玉清君侧的目的,就是率领军队,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向更加富庶的江南而去。
“父帅真是高瞻远瞩!”左梦庚恍然醒悟。
左良玉戎马一生,危机嗅觉非常敏锐,建虏对流寇战争才开始没多久,就已经开始为以后做准备,走一步,看三步。
-----------------
湖广巡抚何腾蛟提前察觉到左良玉的异动,挫败了李国英,徐勇奇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城战。
何腾蛟虽然是左良玉的上司,但是手中却没有什么可用之兵,整个武昌城只有不到三千守军,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根本抵挡不住李国英、徐勇两人率领的三万大军。
“开炮!”一声令下,城外整齐排列的几门红衣大炮发出一阵阵怒吼,一枚枚实心弹划出一条抛物线结结实实砸在城墙之上,顿时,碎石乱飞,就连站在城墙上的守军都感到脚下传来轻微的震动。
“轰!”一枚实心铁弹准确的轰在城门上,瞬间将厚实的城门轰出一个大洞。
“弟兄们,城墙里面是什么?”李国英骑在战马上,扫视一眼身后如狼似虎的士兵们问道。
“是钱!是女人!是粮食!”士兵们齐声吼道。
“冲进武昌城抓到何腾蛟者赏银一千两!官升两级!”李国英再次吼道。
“冲啊!”士兵们已经急不可耐,拿起武器,推着盾车,向着已经破碎的城门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