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杨永裕

九江都督府,内院一间宽敞的房间里面,几名普通百姓打扮的男子正在相互交谈。

“杨先生,大明皇帝会不会杀了我们?”一名五大三粗的男子说道。

“如果要杀早就杀了,何必等到现在!”

“再说了,也是大明皇帝主动联系我们,不然我大顺皇帝也不会派我们过来!”

说话此人名叫杨永裕,是李自成手下五大军师之一,这次奉命前往南明见朱由崧。

李自成手下有五大谋士,分别是李岩、刘金星、宋献策、顾君恩,以及这位杨永裕。

最有能力的李岩,因为触怒了李自成后,被刘金星诬陷杀害,李自成溃败到陕西之后,手下只有四大军师。

杨永裕明末举人,是著名“襄阳决策”的提出者,在大顺军拿下襄阳和荆州之后,积极鼓动大军顺江而下,全力攻取南京,控制江南,以江南富庶来作为根本,滋养军队。

只可惜大顺军止步于荆襄一带,并没有顺江而下,而是希望在陕西抵挡住建虏的进攻。

朱由崧穿越之后,知道建虏会主攻大顺军,收拾完大顺之后,反手就会把南明一起消灭。

因此,朱由崧在派锦衣卫同知林峰前往北方建立情报系统同时,就开始秘密接触大顺军。

李自成兵败山西,退守陕西之后,处境越发困难,锦衣卫正好联系上了李自成,表明了皇帝的态度。

“搁置争议,共同抗虏”。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自成和大顺军内部高级将领和官员都有些不相信,毕竟他们干过的那些事情,不相信会被大明皇帝原谅。

不过再三确认之后,发现这锦衣卫真的是南明派过来。

加之,南明皇帝在九江城全歼左良玉部消息传来,刚好杨永裕正在荆襄地区,距离九江并不远,因为,李自成立刻派杨永裕前往九江和大明皇帝密探。

这次杨永裕前往九江,使命重大,现在大顺军被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的两路大军南北夹击,几十万大军被困在关中,加上关中缺粮,处境困难,随时都有可能崩盘。

“哎,希望一切顺利!”杨永裕心中微微一叹。

杨永裕跟随李自成攻入京都之后,因为是老臣,地位尊贵,被册封为礼部尚书,可惜这个礼部尚书还没有坐热乎,吴三桂就开闸放水,犹如洪水猛兽一般的建虏入关。

“陛下驾到!”

随着一声尖细的鸭公声响起,在一群侍卫的前拥后簇下,朱由崧走了进来。

看到大明皇帝进来,杨永裕几人犹豫了一下,还是跪在地上,但是一时间不知道如何称呼,只能说道:“陛下万岁!”

“起来吧!”

朱由崧没有在这些小细节上刁难,现在是商议大事。

“谢陛下!”几人连忙站起身。

“陛下,建虏十分凶悍,兵多将广,北方明军纷纷投靠建虏,而建虏摄政王多尔衮雄才大略,有定鼎中原之意,,,,,”杨永裕开口说道。

“好了!”朱由崧有些不耐烦挥手打断了杨永裕的话,继续说道:“说重点!”

闻言,杨永裕一愣,没想到大明皇帝如此直接。

“陛下,关中缺粮,看在我们为抵挡建虏的先锋上,能不能给一点粮食,也好让我们为陛下分忧!”

杨永裕此行目的有三,第一是最重要,也是此行根本目的,就是粮食,至于其他两个,能办成最好,不能也没事。

因为小冰河时期,陕西年年大旱,存粮早就吃完,现在大顺军几十万人,吃饱都成问题,更别说和建虏交战。

听到流寇居然向朝廷要粮草,小林子冷哼一声,准备出言嘲讽几句,不过想到皇帝的乾纲独断,最后还是忍住了。

这段时间小林子已经明白,在皇上这里,最好不要发表任何言论,好好当工具人才是王道。

“可以!”朱由崧没有任何犹豫。

闻言,杨永裕大喜,连忙再次磕头谢恩。

“30两白银一石,要多少有多少!”朱由崧补充道。

杨永裕眉头一皱,明末粮价虽然达到峰值,几乎是3两一石,现在皇帝一开口就是30两,等于翻了十倍。

“陛下,这,,,,这是不是太高了?”

杨永裕心想这就是趁火打劫,但是却又不敢直接说。

“你们不是在京都追赃助饷得到了7000万两白银!”朱由崧悠悠说道。

李自成进入京都之后,除了追赃助饷直接得到的7000万两白银之外,还洗劫了无数的珠宝玉器,古玩字画,这些折合成白银都是天价。

7000万两还是明面上的数据,大顺普通士兵在京城也抢夺了不少富商之家,甚至一些普通百姓也没有放过,这些钱进入个人腰包,不需要上缴统计。

可谓是藏富于普通士兵!

关中旱灾不减,不少农田颗粒无收,李自成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放眼整个神州大地,能够一次性卖给李自成几十万军队粮食只有南明,建虏都不行。

南明坐拥江南富庶之地,通过漕运每年都要向北方京都输送400万石粮食,巅峰时期达到670万石,这还仅仅是漕运到北方京都,还有北方其他地区。

漕运1石粮食到北方京都,基本要消耗1.5石左右,换句话说,漕运输送400万石就要准备1000万石粮食。

现在北方沦陷,漕运阻断,不用漕运粮食到北方,现在南方的米价反而下降了一些。

若不是一些人悄悄通过海运把南方粮食卖给建虏,估计米价还会更低。

现在朱由崧还没有闲工夫去收拾这些吃里扒外之人,也不想逼的一些人狗急跳墙造成不稳定因素,等到朱由崧稳定局势之后,凡是参与过海运粮食和建虏交易者,都会被一一清算。

现在锦衣卫已经在秘密调查海运粮食这件事情。

听到追赃助饷杨永裕心中苦笑,当初李自成和李宗敏等一些高层决定追赃助饷没收地主土地时,杨永裕就坚决反对,认为这样会彻底得罪士绅阶层。

可惜李自成一意孤行,爽是爽了,银子也拿了,但是江山也丢了。

朱由崧对李自成追赃助饷很有感触,李自成作为底层人,看惯了明末无官不贪,心中对于这些贪官污吏的痛恨。

因此,朱由崧很能理解李自成的这一举动。

换作年轻时的朱由崧,也会这么干,因为作为一个底层人,这样干,太他妈解气了。

如果不是建虏入关,李自成就算得罪了天下士绅阶层又怎么样,只要百万大军在手,不服就杀,杀到你服为止。

桀骜不驯的江南士绅最后还不是被建虏杀的服服帖帖,乖乖上税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