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二次交易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再是理性看问题,而是非黑即白,我就是白,你就是黑,泾渭分明!

大明和建虏,生死之敌,只有一个能活下来。

总之一句话,吾皇无限好,敌人无限坏,不抵抗就要死!

现在北方局势糜烂,李自成丢掉了山西,建虏势大,兵锋正盛,随时可能在中原开战。

为了应对随时爆发的战争,朱由崧已经给江北四镇和在扬州督师的史可法下达了圣旨,让其开始准备,随时可能出征。

舆论是为朝政服务,风向自然跟着转变,从集中火力轰炸左逆,转移到建虏。

宣扬建虏种种野蛮,目的增加军民的抗击决心,宁可战死,也不能投降。

回京这段时间,朱由崧积极筹备,除了整顿军备之外,开始在江南收购粮食,大规模的屯粮。

期间朱由崧有一次召见了安德烈,表彰了安德烈为大明的功臣,并且在京都划出一片土地给安德烈建教堂,同时,又给安德烈下派了一个新任务。

“安德烈,朕还有一事,希望你能帮朕找一些风帆战列舰的图纸。”

大明建国之初,造船技术十分先进,不然也不会有郑和下西洋,只不过后来的海禁政策之后,造船业还是走下坡路。

当时不少大臣建议废除官办船厂,认为郑和下西洋这种事情完全就是劳民伤财,没想到建议居然被采纳了,甚至还烧毁了当时郑和下西洋宝船的图纸。

反观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启后,造船业日新月异,尤其是风帆战列舰技术已经超过大明。

明末时期,郑家虽然依旧是南洋的海上霸主,崇祯六年时就在料罗海战中大破荷兰舰队,崇祯十二年,又在东海击败荷兰舰队,彻底控制了从日本海到南海的制海权。

连续两次失败,最终也让这个海上马车夫承认了郑家在这一带海域的霸主地位,只能老老实实和郑家做生意。

这样看觉得郑家舰队很厉害,只不过郑家是集所有力量对付荷兰的分支舰队,并且还是主场作战。

在这两次海战中,郑芝龙都利用群狼战术,战船综合性能不如荷兰,但是主场作战加数量庞大,最终击败荷兰。

战阵并不是意气用事,当时已经进入资本社会的荷兰在权衡利弊之后,发现就算交点保护费给郑家也比劳师远征划算。

荷兰是各种商人组成的国家,行政很松散,不过商业却非常发达,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就出现在荷兰。

这也是朱由崧想要得到欧洲风帆战列舰的图纸和技术,只要得到这些,以大明强大的效率和无限量供应的廉价人工,很快就会仿制出来。

“抱歉陛下,风帆战列舰的图纸属于保密,我也拿不到。”安德烈无奈的耸了耸肩,他在葡萄牙只是一名普通退役士兵,地位很低,无法接触到这些。

朱由崧有些意外,最开始看到安德烈帮助大明弄回来各种机床、工具还有武器装备,朱由崧下意识以为这个时代的欧洲应该没有技术封锁的概念。

不过现在看来,在一些重要的装备上还是有封锁。

“不过我可以帮陛下招募一些造船工匠,甚至还可以帮陛下购买几艘风帆战列舰!”安德烈想了想补充道。

这次帮助大明皇帝购买装备,安德烈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不仅在京都繁华区获得了修建教堂的土地,从中还得到大几千两白银的抽成。

买不到图纸,不过有战舰和工匠,依旧可以慢慢逆向研发,朱由崧索性爽快答应。

等到安德烈离开之后,朱由崧又处理了一会儿政务,然后就回到乾清宫就寝。

“陛下!臣妾为您沐浴吧!”看到陛下回来,金妃和黄妃早已经等待多时。

两人都是皇太后邹氏为皇帝精挑细选的两个水乡姑娘,不仅人长得标致,还很会服候人,朱由崧也非常喜欢,行过夫妻之礼后,直接册封两人为妃。

朱由崧凯旋回京之后,两人都会在寝宫等待朱由崧。

看到两妃子受宠,太后邹氏也非常欢喜,现在朱由崧已经三十多岁了,在明朝已经可以自称老夫的存在了,还没有子嗣,这让邹氏非常心焦。

皇帝没有子嗣,往往会关系到一个帝国的兴衰和动乱。

尤其是现在这个动荡的局势下,虽然朱由崧目前已经坐稳了皇位,但是内忧外患,虎视眈眈的人不少,其中就会有一些人因为皇帝没有子嗣而想要拥立新皇。

景泰帝为什么最后被朱祁镇夺门,那就是因为景泰帝无后了,皇子莫名奇妙病死。

这一点朱由崧也知道,因此,回来之后,只要忙完,天天和两妃子一起颠鸾倒凤,就当释放压力。

温柔乡的时间短暂,李自成的使者杨永裕在何腾蛟派人护送下来到京都,准备和朱由崧商议出兵事宜。

“陛下,闯王已经答应出兵助饷,只是在价格方面还请陛下让步!”

杨永裕已经和朱由崧打过交道,知道皇帝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的试探,索性直接开门见山。

“说说你的底价吧!”朱由崧笑呵呵的问道。

“50万两白银一万军队!”杨永裕直接打到一折,原价500万的直接降到50万,这砍价是真狠。

“现在关中局势已经非常不好吧?”朱由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随口问道。

杨永裕像被说中一般,脸色有些难看,的确,现在大顺军在建虏两路大军的夹击下,举步维艰。

虽然得到交易的5万石粮食,暂时缓解了粮荒。

但是建虏的步步紧逼,让大顺军士气低落,已经有不少将领看不到前途选择投降。

按照现在的局势下去,大顺军撑不了多久,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派杨永裕前往京都和大明皇帝商议。

“陛下,唇亡齿寒,建虏之野心,想必陛下很清楚,大顺军被建虏消灭,建虏必将南下!”杨永裕没有否认,开诚布公的说出双方面对的困境。

“这些朕当然明白,不然朕会悄悄卖粮食给你们?还会承诺出兵?”朱由崧也大方的承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