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汉文帝刘恒

只是一天的功夫。

周勃、刘章他们便清扫掉了吕氏剩余势力。

而在搜查之时,士兵们在长乐宫冰窖中发现了吕雉的遗体。

对于如何安置吕雉的遗体,大家意见不一。

刘章他们觉得吕雉残害刘氏子弟,根本不配与刘邦合葬,就算挫骨扬灰也不解恨。

众臣则认为这太过极端,吕雉虽有过,但亦有功,而且她的身份摆在那里,所以还是应该体面安葬。

双方争执不休。

最终只好由陈平与周勃出面,敲定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挫骨扬灰当然不行,这有失皇室仪态。

而且皇陵已经修好了,也不好空着,至于葬礼、陪葬嘛,那些就免了。

荥阳这边,吕氏已除,刘襄没了进兵的理由。

他本来想亲自前往长安,但被灌婴给否决了。

不仅如此,灌婴还以擅自起兵为由,罢黜了魏勃的中尉。

无奈之下,刘襄只能罢兵回国。

临行时,刘襄登上山头,看向荥阳城。

接着,他目光远眺,越过荥阳,一路往西,似乎已经看到了长安。

祝午缓缓走了过来,刘襄忧心道。

“祝卿,你说朝中众臣会支持寡人吗?”

“大王乃是高皇帝的长子长孙,如今惠帝一脉已绝,自然该立大王为帝,更何况诛灭吕氏,乃是大王亲自策划、安排的,今又有起兵造势之功,若是不立大王,又该立谁呢?”

“但寡人总觉得,如此回国,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再回来了。”

祝午安慰道:“大王多虑了,朱虚侯、东牟侯俱在朝中,两位君侯肯定会支持大王,琅玡王亦是如此,大王只需回国静候佳音,若是停留在此,恐落人口实。”

刘襄觉得祝午说的也有道理,只好跟着大军回国,等待长安的消息。

而如今的朝堂上。

确实是在讨论新君的问题。

众臣一致认为少帝刘弘及其兄弟绝非惠帝血脉,自然不能继续做皇帝。

可由谁来继位呢?

刘邦一脉,论起法理来,可选的就只有三人。

皇子辈: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

皇孙辈:齐王刘襄。

刘长自小由吕雉抚养长大,众臣担心他继位后报复,便最先排除了。

若论诛吕的功绩,刘襄当之无愧。

但众臣也有自己的忧虑。

从刘襄的表现来看,他过于有主见,若是继位为帝,那后续就不可预见了。

因此众臣争论不休,迟迟没有表态。

刘章、刘兴居作为刘襄的弟弟,自然是极力支持兄长的。

但他们的声音太少,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如此数日后,琅玡王刘泽赶到了长安。

他与刘邦同辈,因此很有话语权。

刘泽直言刘襄的舅父驷钧为人残暴,若是立刘襄为帝,那驷氏以后就是新的吕氏。

相比之下,刘恒的母亲薄姬仁厚谨良,可为尊者。

于是,在刘泽的支持下,刘恒成为最佳候选人。

为了安抚刘章和刘兴居,众臣将空出来的赵王、梁王之位许诺给了他们。

二人闻言便沉默了。

他们支持刘襄,一是因为兄弟情谊,二是利益相关。

无论怎么讲,他们都没可能继承帝位,封王已是最好的结果。

但封国之间亦有差距,两个长沙国都比不上一个梁国富庶。

若是能被封赵王、梁王,那由刘恒来继位帝位,似乎也可以接受。

就这样,刘恒获得了众臣的支持。

周勃即刻派使者前往代国,请刘恒入京。

五月十四。

长安城北,渭桥。

陈平、周勃携众臣身着朝服等候在此。

刘章、刘兴居等人也在其中,吴行明站在刘章身边。

四月底,临淄来信,说李翠顺利诞下一女,取名为吴淑君。

吴行明很想立马回家照看妻女。

但刘章希望他再多留一个月。

等到新帝继位后,再一起将消息带回齐国。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刘章十分看重吴行明,很想让他留下来,为己所用。

但即便刘章许诺了再多好处,吴行明都没有答应。

刘章对此颇为无奈,属于是爱而不得。

为了迎接刘恒,他们一大早便来到了渭桥。

辰时,代国中尉宋昌先行来到渭桥,会见群臣后,再回身与刘恒汇报。

周勃不禁皱起眉来。

这刘恒未免也太过谨慎了,先是让舅父薄昭进长安确认情况,接着又让宋昌来查探。

难道他们能吃人不成?

等到午时初,哨骑来报,代王的车驾马上就到了。

众臣立马打起精神来,起身列队迎接。

代国地处边疆,常年被匈奴袭击,可以说在此之前,刘恒一直属于小透明,没什么影响力。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吕雉才没有刻意针对他。

众朝臣中,有大半人没见过他,因此很是好奇,想知道这位新君到底是个什么的人。

没过多久,骑兵簇拥着一辆马车来到了渭桥前。

停车之后,刘恒掀开门帘,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刘恒年仅二十三岁。

他面容清秀,看上去温和、宽厚。

周勃、陈平等人见状,便拜道:“臣等拜见大王。”

刘恒快步上前道:“诸位快快请起。”

周勃手捧着天子玉玺,他看了看刘恒,然后低声道:“大王,臣有言禀陈。”

刘恒凝视着周勃,没有立即答话,而是将旁边的宋昌招呼过来,让他高声回答道。

“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

这话说的周勃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他看了看身旁的陈平,然后再次跪下,奉上天子玉玺。

“国不可一日无君,请代王承天受命,顺承帝位。”

众臣也再次跪下附和道:“请代王顺承帝位。”

刘恒并没有接过玉玺,他看着面前乌泱泱的群臣。

“寡人自代国而来,身心俱疲,此事还是等到了代邸再议吧。”

说完之后,刘恒便转身回了马车。

由宋昌引路,乘车登上了渭桥,驶入长安。

看着远去的马车,周勃与陈平互相望了一眼。

仅从这次会面来看,刘恒可没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可这又能怎么办?

刘恒是大家选出来的,现在人都到长安了。

总不能说我们觉得你不太行,还是再回代国等消息吧。

刘兴居低声对刘章道:“仲兄,我们这位皇叔年纪不大,心思倒挺沉稳。”

刘章点头道:“不过依我看,他背后多半是有高人指点。”

“仲兄是说那宋昌?”

“那就不清楚了。”

刘兴居又道:“仲兄等会要不要一起去代邸见皇叔?”

“现在就去?未免也太着急了?”

“仲兄诛吕之功无人可比,封个赵王、梁王皇叔自然没意见,可我寸功未立,皇叔多半不会与我。”

刘章明白刘兴居的心思,便同意陪他一起过去。

接着,他又邀请吴行明一同前去。

但吴行明却拒绝了。

虽然他刺杀了吕雉,是刘恒继位的最大功臣,但他能刺杀吕雉,自然也能刺杀刘恒。

他们还是不要见面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