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来临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交通运输行业实现了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导致交通行业的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了7.5%,碳排放规模在生产服务行业位居第二,仅次于工业。交通行业的碳排放不仅量大,而且具有很强的锁定效应与路径依赖,碳减排成本非常高。再加上,交通行业涉及的主体比较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强,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技术与方案都不太成熟,导致碳减排的难度非常高。

在“双碳”背景下,无论交通行业的碳减排多么困难,都必须尽快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按照规划,交通行业必须在2030年之前尽快实现碳达峰,力争到2050年将碳排放规模相较于2015年减少80%。具体来看,交通行业的碳中和实现路径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如图2-2所示。

图2-2 我国交通行业的碳中和实现路径

1.第一阶段(2020~2030年):达峰期

在这个阶段,交通行业要实现碳达峰,并尽量降低峰值,为后期的碳减排留出一定的缓冲时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交通行业一方面要对传统能源的利用方式进行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具体来看就是交通行业要尽快优化用油结构,促使用油量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

同时,交通行业要积极引入电力、氢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力争到2030年让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在新车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100%,并且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与使用成本,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经济优势,将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上的占比提高到40%,让汽车在生产、制造、使用、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实现碳中和。

2.第二阶段(2031~2050年):平台期和下降期

在这个阶段,交通行业的主要目标就是脱碳。交通行业要不断优化交通体系,提高用能效率,在低碳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创新用能模式,通过这些方式降低能耗,实现低碳化发展。

在公共交通领域,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在所有汽车中的占比要超过50%,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有望突破100万,高能耗的传统燃油车将被禁止上路;在航空领域,随着储能技术不断发展,以电池和氢能为动力的飞机有望实现大规模商用,可以切实降低航空领域的碳排放。

3.第三阶段(2051~2060年):全面中和期

在这个阶段,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传统的能源需求将被彻底颠覆,新的能源需求将应运而生。到2050年,电动汽车在乘用车市场上的占比将无限接近100%。在其他类型的车辆中,清洁能源将表现出明显的经济优势。在铁路交通领域,以氢能为燃料的电气化铁路的占比也有望达到100%;在航空领域,以氢能为动力的飞机的占比将超过50%。除了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之外,交通行业还将借助负排放技术实现碳中和。

总而言之,交通行业想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1)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电气化

交通行业想要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电气化这一重要的技术手段。交通行业的电气化要覆盖公路、铁路、航空等各个领域,可以有效实现碳减排。

(2)利用清洁燃料代替传统的汽油、柴油

公路交通领域要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汽油、柴油的使用;铁路交通领域可以利用氢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代替传统的动力源,实现深度脱碳;航空领域可以广泛使用可持续性生物燃油,尽量降低能源替代成本,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保证经济效益。

(3)相关领域的配套支持

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引导,培养居民的低碳出行理念,鼓励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同时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缩短出行距离,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减少车辆在路上的行驶时间,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