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曾经说过一段话:“迟序之数,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翻译过来意思是:天体运行的规律,不是什么神怪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有形体现象可供观察检验,有数据可以计算推测。的确,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难题,其实都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加以解决。

中国数学起源于上古至西汉末期,在隋中叶至元后期进入全盛,从元后期至清中期,发展逐渐放缓。与西方数学发展偏向于理论不同,我国古代数学研究大多建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层面上。比如著名的“勾股定理”最初用来测量山高水深,用“出入相补”“三斜求积术”等几何知识测量农田面积,用“盈不足术”计算商业物价问题等。中国古代用这种数学思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历法、税务、会计和工程等专业官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现在的我们不仅需要去了解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和科学理念,更要了解我们祖先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以及对世界科学技术进步作出的贡献。我们不仅要学习历代古人孜孜不倦、勇于克难的精神,也要学习他们在数学研究中展现出来的种种智慧与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