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论“预期”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构红楼梦
- 牧野格桑
- 1837字
- 2025-04-01 21:35:54
各位看官,上回咱们说到贾府上下,因为一些喜事,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个个脸上都堆着笑,干活也带劲儿了。今天咱们就接着这股子喜气,来聊聊这“喜事”背后藏着的经济学小秘密——“预期”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搅动咱们的生活这池春水的。
话说这《红楼梦》啊,不光是写情写爱,写悲欢离合,它还活生生地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经济图景。你想啊,贾府这么个庞然大物,每天进进出出,迎来送往,哪一样能离开“钱”这个字?而这“钱”的流动,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它背后啊,往往藏着人们对未来的种种“预期”。
这第八十九回里头,王熙凤报喜,说的是宝玉的病大有好转,眼看着就要痊愈了,而且贾府的另一门亲戚,好像是得了什么好差事,要升官发财了。这两件事儿,搁在贾府里,那可都是天大的喜事。你想啊,宝玉可是贾府的宝贝疙瘩,他要是好了,贾母高兴,贾政也松口气,整个贾府都跟着沾光。这亲戚升官,那就更不得了了,这意味着贾府的靠山更硬了,未来的日子更有盼头了。
这“盼头”一出来,大家的心情立马就不一样了。这心情一好,人的行为就跟着变了。这在经济学上,就叫做“预期”影响了人们的经济行为。
咱们先说说这“消费”吧。你想啊,这贾府里头,上到老太太,下到丫鬟婆子,谁不盼着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好了,宝玉的病好了,亲戚也升官了,大家心里都觉得,未来的日子有奔头了,那花钱自然也就大方起来了。
你想啊,这贾母,原本可能还想着要省着点花,给宝玉治病,现在好了,病好了,那是不是可以多办几桌酒席,好好庆祝一下?是不是可以多给宝玉添置几件新衣裳,让他高兴高兴?这底下的丫鬟婆子们,看着主子们高兴,是不是也敢多要点赏钱了?这贾府里里外外,是不是都变得热闹起来了?
这在经济学上,叫做“财富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人们觉得自己的财富要增加了,所以就敢多花钱了。这就像咱们平时发了奖金,或者听说要涨工资了,是不是也敢去下馆子,买点好东西犒劳一下自己?
再说说这“投资”吧。这贾府可不是光靠着祖上的荫庇过日子,他们也得想办法让家业更兴旺才行。现在好了,亲戚升官了,这贾府的靠山更硬了,那是不是可以考虑多做点生意?是不是可以多买点地,多盖几间房子?
你想啊,这贾政,原本可能还担心贾府的地位不稳,不敢放手去做,现在好了,亲戚升官了,那是不是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这贾府的管家们,是不是也敢多借点钱,多投点项目了?这在经济学上,叫做“加速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人们觉得未来的需求要增加了,所以就敢多投资了。这就像咱们平时看到房价要涨了,是不是也敢多买几套房子,等着升值?
最后,咱们再说说这“工作效率”吧。这贾府里头,上上下下这么多人,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这活干得好不好,除了看大家的自觉性,还得看有没有动力。现在好了,宝玉的病好了,亲戚也升官了,大家心里都高兴,干活自然也就更有劲儿了。
你想啊,这丫鬟婆子们,原本可能还觉得干多干少都一样,现在好了,主子们高兴,说不定会多给点赏钱,那是不是就更卖力气了?这管家们,原本可能还觉得得过且过,现在好了,主子们更有钱了,说不定会给他们更多的权力,那是不是就更用心了?
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激励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人们觉得未来的回报要增加了,所以就更努力地工作了。这就像咱们平时听说年底有丰厚的奖金,是不是也更愿意加班加点,把工作做好?
当然啦,这“预期”也不是万能的。如果这预期太乐观了,或者说这预期跟现实差太远了,那人们的行为可能就会出问题。
你想啊,如果这贾府的人都觉得未来的日子会好得不得了,于是就拼命花钱,拼命投资,结果呢?结果可能就是入不敷出,债台高筑,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这就像咱们平时买东西,如果总觉得以后会更有钱,就拼命买买买,结果可能就是信用卡还不上,只能吃土度日。
所以说,这“预期”这玩意儿,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让咱们的生活更美好,用不好,也能把咱们害惨了。咱们在生活里,可得擦亮眼睛,别被那些不靠谱的预期给忽悠了。
总而言之,《红楼梦》第八十九回,通过王熙凤报喜这个情节,给我们展现了“预期”这玩意儿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对未来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消费、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咱们在生活里,要学会理性地看待未来,既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才能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
各位看官,今天的分析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也希望大家能够对“预期”在经济学中的作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咱们下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