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梨亭本来要转头去迎华山派,这是武当作为名门正派的礼数。
但宋青书说本来和崆峒派约好这一日午时在附近会合,眼下并无身影,于是建议先去寻崆峒派。殷梨亭性子随和,不大有自己的主张,尤其这存亡安危自然在礼数之上,于是便听这师侄的建议。
峨眉派既已会合,这等接应之事,自然要一同前往,多一个人都多一份力量。于是众人回到先前煮面的地方,准备收拾了干粮行囊,便继续向西行去。
静玄为宋青书一一介绍峨眉众位师姐师妹,宋青书一副书生打扮,举止得体,颇为潇洒,年纪大些的便叫师叔,年纪小些的就叫师姐师妹。按说张三丰与郭襄同辈论交,顺序排下来,宋青书当与灭绝师太辈分相同。但武当峨眉不属同宗,于是大家只按年龄胡乱叫着。
殷梨亭与纪晓芙有婚约,纪晓芙又是灭绝师太的徒弟,这才归了晚辈。但宋青书乃是张三丰的徒孙,峨眉众位弟子中辈份大些的虽然被宋青书叫了师叔,却不敢称他为师侄。
待介绍到周芷若时候,宋青书见对方丽容俏影,怦然心动,彬彬有礼道:
“芷若师妹少时随太师傅上过武当山,曾有一面之缘,不想一别多年,才又相见,当真好事多磨。”
周芷若微笑还礼,轻声道:“见过宋师兄。”便轻轻退了下去,引得宋青书目光随行。
因方才蛛儿魂不守舍没能多陪一会儿,周芷若款步上前,与她和萧峰说了要去接应崆峒派的安排,此时萧峰和蛛儿并排而坐,周芷若心里念着萧峰,虽然在两人之间蹲下身来,却是不自觉地靠向了萧峰一边。
这微小的动作,没能逃过宋青书的眼睛。
众人向西行了十几里,面前被一座巨大的沙丘挡住了视野,静玄见宋青书快步上前,左手一挥,两名峨眉弟子即刻跟了上去,虽然此时互为盟友,但峨眉决计不肯落于武当之后。
三人到了沙丘顶上一阵惊呼,众人这才疾步跟上,眼前横七竖八就有三十多具尸体,有的头骨碎裂,有的胸腔塌陷,似是受了巨棍大棒的猛击。
殷梨亭少时多在南方行走,见识甚多,说道:“江西鄱阳帮全军覆没了,是魔教的巨木旗干的。”
灭绝师太微微皱眉道:“鄱阳帮来干什么,是贵派邀请的吗?”
殷梨亭忙道:“敝派并未邀请,但鄱阳帮的刘帮主是崆峒派的记名弟子,想必是自告奋勇来为师门效力的。”
灭绝师太哼了一声,这才不再言语。
这江湖之上,门派、帮会、山庄、镖局等各有区别。凡是门派,自有一套招收弟子的标准要则,每日必有功课,常年坚持修行,处事亦有规章,即使武功天赋另有高低,但人品德行大概一齐。
而这帮会多有一套自己的营生手段,只要有手艺、能做活,多是来者不拒,是以一帮之中,人品德行常常相距甚远,甚至有些还曾是草莽恶汉,背着人命官司,实是正邪难说。
正因如此,灭绝师太听闻有帮会掺和进来,才会有些不悦。
众人将尸体埋葬便继续西行,虽然全无崆峒派的影子,但想到这一次崆峒五老有四位出征,倒也让人放心。
灭绝师太等人没想到的是,崆峒派之所以未到,乃是韦一笑连续袭扰之故。
韦一笑轻功闻名天下,其实内功同样非凡,与杨逍只在伯仲之间。但因过去受内伤寒毒所困,内功用至五六成就要发冷打颤,若不吸人热血,便要冻死,于是从来交手只能以轻功袭扰,不敢奋力拼杀。
也因如此,韦一笑的轻功造诣倒是年年精进。
自被萧峰治好了内伤,韦一笑一口气跑上几百里可谓面不红气不喘,与人交手也敢全力以赴,这沙漠之中本就是明教的地盘,百里之内不仅清水食物埋藏,还有信鸽据点往来通讯。
韦一笑早上刚和峨眉派过招,找个背风的地方吃饱喝足,还能小睡一会儿,看了信鸽传来的消息,起身就去找崆峒派晦气,路上遇见华山派还自由发挥了一番。
忙得不亦乐乎。
夜晚扎营时,峨眉众弟子又是埋灶煮米,招待殷梨亭和宋青书。念及蛛儿对张无忌的好意,殷梨亭特意将自己的粥碗送了过去,感动得蛛儿连连称谢。萧峰因张无忌之故对殷梨亭很有好感,尤其白天那以一敌三的身手着实不凡,于是从包裹中取出了牛肉果干双手奉上。
殷梨亭连忙双手接过,说道:“白天赶路未能请教阁下尊姓大名,实在是礼数不周,还请见谅。”
萧峰抱拳道:“殷六侠客气了,在下萧峰,无门无派,蒙峨眉派一路照顾方能到此,只为一睹六大派的风采。”
殷梨亭再次谢过才回了众人之间,将一半果干敬给灭绝师太,又将剩下的果干和牛肉分别投入两个铁锅里煮粥,以便出家的和俗家的弟子分食,这大漠之中能有如此,已是美味佳肴。
蛛儿接过殷梨亭的粥碗后,不自觉地抚摸着右手的手背,那久违的光滑的触感让她有些出神。为了蝴蝶谷的张无忌,她心甘情愿练了萧峰给她的心法以恢复容貌;却又因为练了这心法,失去了记忆中那个张无忌唯一留下的痕迹,完全断了念想。
当真是命运弄人。
宋青书眼下和殷梨亭坐在一起,脑中都是周芷若貌如天仙的样子,想要上前叙些闲话,又没有合适的理由。略微思量后,恭恭敬敬走到灭绝师太面前,施了一礼,说道:“晚辈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不当问。”
灭绝师太冷冷道:“既然是不情之请,就不要问了。”
宋青书也不计较,又施了一礼,回到殷梨亭身边。众人见师傅直接回绝,自然无话,但心中不免好奇,这宋青书究竟想要问什么。还是丁敏君最先没有忍住道:“宋兄弟,你想问我师傅什么呀?”
宋青书道:
“家父传在下剑术时曾道,当今武林剑术第一当属我派祖师张真人,之后便是贵派灭绝前辈。家父说武当剑法和峨眉剑法各有长短,在下深以为然,例如本派这一招「手挥五弦」,招式和贵派的「轻罗小扇」大同小异。”
“只是这剑刃上的力道大了,出招时便不够灵活,难免不及贵派的剑招这般挥洒自如。”
宋青书一面说着,一面拔出长剑刷刷两招,本门的「手挥五弦」一剑刺出,竟有嗡嗡的破空之声;峨眉派的那招「轻罗小扇」,却剑势恍惚,有些不伦不类。
丁敏君微微一笑:“你这招用得不对,我现在手腕有伤,不便用力,大概是这样。”说罢接过宋青书手里的长剑凌空一刺,那剑身极稳,剑尖却左右摇摆,化出两道优美的弧线。
宋青书眼睛一亮,叹道:“家父常说,他自恨福薄,无缘见识灭绝前辈的峨眉剑法,今日晚辈见到丁师叔的这招「轻罗小扇」,当真大开眼界,晚辈适才想请师太指点几手,以解心中关于剑法的几个疑团,但晚辈终究不是贵派弟子,如此要求确实有些唐突了。”
萧峰坐在远处,见那两招剑法确实有些相似,但精髓之处却大有不同。
听到宋青书如此堂而皇之的将灭绝师太称作当世第二,心中笑道:“比武争锋从来只认第一,此前与我赌斗的姑娘就说过,一个武林大辈和张真人对了一掌全身而退,就被同道中人称赞,这武当派的弟子竟也如此直言,将本门前辈称作第一,别派掌门称作第二,真想早日见见这位高人。”
转头看了看同样坐在远处的灭绝师太,竟然微微点头,眼中难得有些笑意。
显然是被张三丰的大弟子称作天下剑法第二之事非常满意。
蛛儿善用掌法却不通兵刃,看不出这两招剑法的名堂,问道:“萧大哥,这两招剑法看起来很像啊,都是向前一刺,究竟差别在哪儿呢?”
萧峰道:
“那位宋少侠的「手挥五弦」是当胸刺出,攻的是对方上身躯干,躯干目标极大不易闪躲,所以这一招劲力颇重,只要刺出便可伤敌,重点在这一刺的功夫和脚下近身的步法。”
“那位丁女侠的「轻罗小扇」是齐着鼻尖刺出,攻的是对方头颈,虽然凶险却更容易闪躲,所以这一招最多七分实刺,余下的力道需随机应变,重点在刺下去之后的诸般变化。”
灭绝师太听得张三丰的大徒弟将自己推许为天下第二的用剑宗师,心中极是乐意,见丁敏君的剑招只有三四成火候,刚要起身亲自演示威震天下的峨眉剑法,听到萧峰的话不免心中一惊:
“敏君的剑招并未展示出全部精髓,这少年竟然说得分毫不差,宋青书刚刚只比划了招数,他竟然连这剑招需要配合步法都看出来了,这小子随身没带佩剑,此前也只露了一手轻功和点穴的手法,难道还是个剑术大家?”
萧峰声音不大,却也没刻意掩盖,以在场众人的内功修为,自然听得清清楚楚。
殷梨亭乃是剑术名家,方才听宋青书说本门的手挥五弦不如峨眉轻罗小扇挥洒自如,心道青书到底剑术未成,还未领悟这一招的精髓,听到萧峰给蛛儿讲解,只看了一眼,就说的分毫不差,不禁赞道:
“少侠好眼力,何不过来一起切磋讨论一番!”
宋青书这番请教说辞,本来是想讨好灭绝师太同时吸引周芷若的目光,不想却被一个看起来比自己还小些的男子抢了风头,心中有些不服,当即抱拳道:
“这位兄弟对剑法如此有见地,烦请过来一叙。”
萧峰除了喝酒,最爱的就是切磋武艺,当即解了披风,走上前去。
宋青书恭敬道:“武当宋青书,请阁下赐教。”
萧峰抱拳道:“在下萧峰,请。”
时至此时,张三丰正在闭关,《太极拳》和《太极剑》两门不世绝学还有数月方才现世。武当派的武学纲领,乃是几十年前张三丰熟读道藏,俯视流水、仰望浮云后,苦思七日七夜领悟的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
宋青书虽然心中有些不服,但心态端正,斜提长剑,手掐剑诀,正是武当派同辈切磋的起手式。萧峰两手一挥,忽然白袍鼓动,长发飘飘,脚跟轻轻离地,正是逍遥派切磋的起手式:
「逍遥御风」。
殷梨亭从未见过萧峰这般招式,心道:“这萧峰衣衫飘动颇有节律,并非是单纯的内力外放,更像某种内息的循环外扩之法,倒是和师傅每日练气时的样子有些相似。”灭绝师太见这起手颇有神仙之姿,想到师傅当年的种种描述,更加坚定了萧峰身负《九阴真经》的猜想。
宋青书心中已将自己摆在武当下一任掌门的位子上,虽是切磋,却也是非胜不可,万万不能在峨眉众女侠和周芷若面前丢了脸面,想到此处,剑招悠扬,绵密周身,踩着趟泥步缓缓上前。
萧峰不由眼前一亮。
“这少年的剑招时急时缓,柔中带刚,当真从未见过。武当派所有武功都是张三丰真人所创,就冲这几招剑法,武学宗师之名便当之无愧”
慢踩《凌波微步》,运起《天山折梅手》,萧峰迎上前去。
宋青书只见对方身影忽然飘忽不定,看不分明,但每一步都撞在自己的剑招之上,心想萧峰定是有意为之,想要乱他心神,即刻凝神静气,武当剑法一招一招严密挥出。
灭绝师太见宋青书虽然剑意未深,但武当剑法“钩、挂、点、挑、剌、撩、劈”招招工整,一看便是下过多年苦功,受过高人提点。再看萧峰时,竟然是以手作剑模仿宋青书的武当剑法,且招招后发先至,每一下都点在这剑招的命门之上。
殷梨亭初时尚且坐看,十招未到便已站起身来。
他看出了萧峰真正的意图:
并非是以招制招,
和宋青书对攻。
而是以剑意对剑意,
揣摩恩师张三丰的武学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