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古玩市场
- 港综:你二世祖,比你爹富什么鬼
- 风筝笕
- 2733字
- 2025-04-05 10:41:48
何玉年摘下墨镜,望着远处飘扬的五星红旗,喉结微微滚动。
他侧目看向身旁的儿子,青年正怔怔望着停机坪上“北京欢迎您”的红色横幅,睫毛都没有眨动。
老爷子暗自叹气,生怕这个自幼养尊处优的少爷难以适应简朴环境。
他哪里知道,此刻何风云胸腔里翻涌着惊涛骇浪。
眼前这片土地承载着他前世二十载记忆,如今跨越时空,重归故土,熟悉的气息一时让他眼眶发热。
“玉年兄!”
“元重!”
浑厚的呼唤声打断思绪。何风云抬眼望去,父亲正与一位中山装老者四手紧握。那人正是国家旅游局负责人宁元重,母亲宁叶英的嫡亲表兄。
“阿英,这些年……”宁元重转向妇人时,声音突然哽住。
宁叶英早已泪眼婆娑,望着血脉相连的亲人竟已两鬓斑白,千言万语都化作指尖颤抖。
“阿阳,来见过你舅父。”妇人拭着泪将儿子拉到身前。
何风云上前半步,九十度躬身:“舅父安好。”
“好小子!”宁元重重重拍打青年肩头,“你可是为祖国,做出了大贡献啊!”
众人客套完毕,宁元重引着队伍往接待处赶。谁料刚踏进京城涉外饭店大堂,迎面撞上个尴尬的难题——客房满了。
何家随行人员足有二十余众,偏巧这日饭店还接待着数批外宾团。前台经理擦着汗连连告罪,说实在腾不出空房。
“舅舅,要不让爷爷和父亲住这儿。”
何风云扫了眼大堂里金发碧眼的外宾:“我们这些年轻人另寻住处,机关大院或职工宿舍都成。”
“这……怕是不合适吧?”
宁元重余光瞥着正在与翻译交谈的何玉年。这位船王打着探亲旗号,实则也是应六机部之邀,洽谈万吨轮合作项目,随行团队里不乏航运专家与法务顾问。
“有我跟着大伙一起住集体宿舍。”何风云露出年轻人特有的爽利劲:“本家少爷都住得,旁人还能说什么?”
这话倒让宁元重眉头舒展。他抄起柜台上的红色电话机,三言两语将情况汇报上去。
不过半盏茶功夫,听筒里传来解决方案,一间招待所即刻腾出两排平房。
临别时,何玉年把儿子拽到廊柱后,教育道:“那边条件不比港岛,你可别给我摆少爷架子。”
“阿爸放心。“何风云笑着钻进军用吉普,车窗摇下时补了句:“说不定我比您更习惯这种日子呢。”
车辆开启,他望着街边掠过的灰砖墙,恍惚想起前世九十年代乡间的红砖房。
那时村里通电还没两年,夏夜总伴着蛙鸣入眠。
几辆军绿色面何车,稳稳停在西直门外的青砖院落前。
何风云被分配至单人客房,屋内陈设在这个年代算得上体面。二十平米的房间配着独立卫浴间,这种规格通常只接待重要外宾。
他正整理行李时,门板传来叩击声。转身望去,穿藏蓝中山装的中年干部立在门框边,身侧站着个扎麻花辫的年轻姑娘。
“港岛来的贵客您好,我是招待所副所长陈建国。”
干部操着带北方口音的普通话:“按上级指示,这位是医学院的白晴同志,专门负责您在京期间的行程陪同。”
被点名的姑娘目光灼灼地打量眼前青年。
对方挺拔的身材格外醒目,修身黑风衣裹着高领毛衣,锃亮皮鞋与灰扑扑的地面鲜明对比,通身透着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矜贵。
“我是医学院派来的随行向导。”
白晴落落大方伸出手,腕间红头绳随动作轻晃。
看到眼前的人,何风云莫名感到有些印象,仔细回忆一下,好像是某个电视剧演员?
再定睛一看,他想起来了。
这不是西游记里的女儿国国王嘛!
何风云虚握了下那只骨节分明的手:“何风云。”
陈建国扶了扶眼镜框:“那你们先熟悉,所里还有接待任务。”
这类涉外接待任务总让李建国浑身不自在。光是选陪同人员就够头疼,既不能找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姑娘,也不能让文化底子薄的姑娘露怯。
最后挑中白晴,还是看中她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又在文工团练过形体,举手投足都有从容劲儿。
看着白晴在走廊里亭亭玉立的样子,李建国总算松了口气。
他整了整中山装领口,快步往楼梯口走。
这种场合多说多错,还是交给年轻人自己应付。
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何风云倚着门框打量眼前的姑娘,军绿棉袄裹着的身段,像棵挺拔的小白杨。
不愧是文工团出身,不似港妹花枝招展,形体却始终透着朝阳和一股韧劲儿。
“进来坐吧。”
他侧身让出条道,顺手带上了房门。
白晴攥着帆布挎何带子挪进屋,目光扫过床上摊开的行李。
里面只有叠得方正的衣服。这港商子弟的行李也太简单了吧?
“稍等五分钟。”何风云把最后一件毛衣塞进床头柜,“待会陪我去趟银行。我带来的都是美元,换外汇券的事,得麻烦你当个向导。”
收拾完行李,两人动身前往指定的银行,当着白晴的面,何风云掏出两万美金,兑换了等面额的人民币。
这个比例,说实话很亏。不过区区两万美金,对于何风云也无所谓。而且现在大陆物价便宜,两万人民币,购买力未必就差到哪里。
“你兑换这么多,用得完吗?”白晴好奇道。
何风云笑了笑:“帮其他人一起兑了嘛!他们一直在港岛那边,不了解这边情况。”
“接下来再去其他地方转转吧!”
何风云本来是想去现在京城的商店逛逛,但是中途却看见了更让他感兴趣的地方。
文物街!
作为这个年代的京城文物街,除了卖的都是正品文物外,最重要的是,这里面的东西不仅正,很多定价还偏低。
文物商店内的商品价格体系让何风云暗自惊喜。玉器专柜里,成堆的羊脂白玉手镯标价普遍在几百到几千元之间,他注意到其中一枚品相上乘的玉镯标价仅一千八百元。
瓷器区的定价更显异常。景泰蓝掐丝珐琅器皿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堂而皇之地陈列在货架上。
那些青花瓷瓶售价同样低廉,而且由于当前古玩界对元代青花的认知空白,大量元青花都被误判为明代制品。
这让他想起去年在荷兰的捡漏经历。
当时他在佳士得分公司参与一场明代青花大罐的鉴定会,罐身描绘的鬼谷下山图令他心头狂跳,这正是元代青花的典型纹饰。
原主因六千美金估价太低拒绝出手,他果断追出以万金成交,如今这件稀世珍宝正静静躺在他的神秘空间里。
此刻玻璃展柜里的物件让他心头一跳,标注着“明青花四方图梅瓶“的器物,分明是元代四爱图梅瓶!
瓶身绘着林和靖爱梅、周敦颐赏莲等四组经典文人雅事图,标价仅为三千元。这种在后世拍出数亿天价的珍品,此刻正蒙尘待沽。
“同志,想看点什么瓷器?“文玩区负责人快步迎上来,脸上堆着职业化的笑容。
何风云食指点了点玻璃柜里的四方图梅瓶:“能取下来让我瞧瞧吗?”
“您稍等。”负责人利索地取出瓷瓶,青花釉面在日光灯下泛着幽蓝。
指腹刚触到冰凉的胎体,何风云后颈就泛起熟悉的酥麻感,和上回摸到鬼谷下山大罐时一模一样。
错不了,这绝对是元青花。虽说没正经学过鉴宝,但灵泉淬炼过的身体对古物有种近乎野兽的直觉。
“这是明代青花四方图,绘的是蜀汉四位虎将。”负责人指着瓶身纹样介绍,“您看这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
“包起来吧。”何风云直截了当。
负责人喜得眉毛直跳,三千块的买卖,他能拿不少提成。
趁着打包的空当,何风云扫视着琳琅满目的货架:鼻烟壶标价五十,乾隆斗彩杯却要一万五。八十年代的收藏市场就像没开封的藏宝图,价值体系还蒙着层薄雾。
只能说,不同年代,对古玩贵重性的定义不一样。
正因如此,也给何风云提供了捡漏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