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饭几碗,狗一条

“哎呀!是锦旗!”

袁欣将锦旗举起来,仔细的看着上面的字。

两面锦旗都是见义勇为。

一个是在平北市得的,另外一个则是在春长市得的。

上面感谢的人都是自己的儿子……

袁欣那个美啊,将两面锦旗全都举了起来,一直在问:“儿子,你得的锦旗?

就你前面说的救了一个,然后你在春长市救人的时候,也得奖了?”

袁牧之点点头,他去春长市的时候,他妈就非常关注那边的消息。

从到了那边,跟家里的电话就没断过。

因为他在春长市干的几件事,都太长脸了。

从电影节的开幕式开始,袁欣就用村委会的大喇叭,全天候的播报电影节的观看信息,让整个村的人,一起看袁牧之红毯的英姿。

后来袁牧之救人的事情,跟着短视频平台发酵了一阵。

好家伙,他妈天天的在村里溜达,为的就是接受各位村民对于细节的询问,顺便接受一下大家对于自己儿子的夸赞。

这日子过得,别提多热闹了。

现在儿子回了家,还带回来了两面锦旗,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袁牧之由着他妈摸索这两面锦旗,可当他刚把包拉开准备收拾一下的时候,袁欣竟然拿着锦旗出门了。

“妈,你去哪啊?”

袁欣的声音已经在院子外面了:“我拿去给村里人看看,村支书什么的还在村委会开会呢。

你要是饿了,锅里还有饭,你随便对付几口,妈明天给你做好吃的。

对了,院里还有一只小黑,你吃剩下的倒在它盆里,它就能给打扫干净了。”

最后几个字,袁牧之都听不清了,袁欣老早就跑远了。

剩饭在锅里,袁牧之也不先收拾行李了,转身就去了厨房。

袁欣的厨艺很好,家常饭也能做的有滋有味。

进了厨房之后,袁牧之发现家里的灶上还坐着火,小炉子的蒸笼上还冒着热气。

他先去了大灶,揭开锅盖,一盆菜,边上溜着两个麻将花卷,这菜应该是袁欣刚做的,还没来得及吃。

至于小炉子上蒸屉里,蒸了两根玉米,几块红薯,还有一个小盅的鸡蛋糕,上面点了香油,盖子一掀开,全是粮食的香气。

这种好东西,袁牧之当然不会客气。

他拿着一个大盆,将菜花卷和玉米都盛到一起,抄上一双筷子,坐在院子的门槛上,对着院敞,就开饭了。

饭粒裹着白菜粉条的油花,变得饱满咸香,袁牧之扒了一大口,放在嘴里嚼,发出了满足的叹息声。

“真好吃。”

可这饭还没吃两口,院子角落,堆放杂物的地方,细细索索的发出来一些动静。

是老鼠?不对,袁欣刚才让他干嘛来?对是喂狗。

奇怪了,袁牧之的家里之前是不养狗的,难道说他出去上学,太长时间没回家,他妈妈寂寞了,才抱养了一条狗子?

袁牧之把盆放下,走到角落去看看那条狗长什么样子。

唆嗦嗦……听声音就在这里,但是怎么就没看见狗呢?

等袁牧之蹲下来,才发现纸箱子的后面,竟然有一个木板子做的狗窝。

狗窝里边黑黢黢的,就只能看到两个绿豆大小的眼睛,看起来,这条狗还有些怕他啊?

袁牧之伸手过去,警告道:“我是你主人哈,别动嘴。”

也不知道是不是小狗听明白了,袁牧之捏到了一片毛茸茸的软肉,稍微一用劲,这条小狗就被他拎了出来。

等袁牧之带着这条小狗到了院子中间的灯底下之后,他才明白,刚才为什么在狗窝里,只能看到小狗的一双眼睛了。

袁欣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条五黑犬。

小狗肥嘟嘟毛茸茸的,全身没有一点杂色,漆黑油亮的,特别可爱。

听说五黑犬连舌头都是黑的……袁牧之伸手指到狗嘴里,掰开牙,看到一条浅黑色的舌头……他才心满意足的将手拿出来了。

“真是一条好狗。”

看来这狗不是村里哪个大黄的孩子,这应该是妈妈特意搞来的了?

可是现在搞一条狗来干嘛?

袁牧之想不明白,也就懒得再想了。

袁欣走之前让他搞点剩饭给狗子,可这狗这么可爱,袁牧之起身回到厨房,左右看看,从冰箱里拽出一窄条的猪肉,丢到还剩点开水的灶上煮了起来。

总吃肉会不会上火,袁牧之把蒸屉里剩下的玉米掏了出来,出了院子,将棒子丢给了这只在院中心老老实实的趴着的小黑狗。

一人一口,认认真真的吃饭。

没多久,厨房就飘出来了肉味。

袁牧之看肉都熟了,用筷子捞起来,过了一遍凉水,用厨房的备用菜刀把肉随意的切小,连着菜板一起端了出来。

“小黑,你有自己的饭盆吗?”

袁牧之端着菜板又回到了狗窝,在废旧箱子的遮挡物底下,有两个小不锈钢碗,一个碗里还有半碗水,另外一个空荡荡的,应该就是饭盆了。

“当当当……”

袁牧之敲着饭盆回到了院子里,小黑看到了自己的饭盆,急的围着袁牧之不停的转圈。

“行了,吃吧!”

菜板上的肉都倒进小碗里,袁牧之怕狗子吃不饱,把手里的花卷也给它掰了一半。

一人一狗,终于可以踏实的吃饭了,这时候院子的门吱呀一下,从外面打开了。

“来进,村长你慢点。”

袁欣带着几个人进了院子,看到袁牧之和狗子一起吃饭,就引着村长几个先进屋。

村长经过屋门的时候摸了一下袁牧之的头。

看起来自家老妈去村里宣传的挺到位的啊,出于礼貌,袁牧之也跟着一起进去了。

不过他是转到厨房,耳朵支棱着听屋里的怎么夸他。

没想到的是,大家讨论的并不是他的锦旗的事,这些人凑到他们家,讨论的是跟邻村起的矛盾怎么解决。

“别村的人看咱们村起的大棚赚了不少,就学起咱们,也搞了大棚。

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咋个销售,搞市里太费劲了,送超市价格也不能高了。

这就想着要跟咱们一起捆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