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一个人怎么可能这么有才华?

得到黄蜀芹的确认,赵风华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重回到这个时代四五个月,赵风华的人生轨迹,已经在他的努力下,与上辈子发生了巨大变化!

先以写小说破局,得以顺利调岗,再靠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加持,以没有编制的实习编剧身份成为独立署名编剧,现在又成功坐上电影的男主角。

一切都在赵风华的计划中,按部就班的前进。

男主角确定,《赤橙黄绿青蓝紫》剧组全体人员,全部到位,筹备进入到全新的阶段。

赵风华、龚雪、殷婷如这些演员,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体验生活,以期在正式拍摄之前,全面深入的理解角色,以便在拍摄的时候尽量减少失误。

这个时代拍电影,用的还是胶片,而且每部电影的胶片都是有定量的,一般情况下,批付的胶片总时长,只有成片的三倍,也就是说,一部时长90分钟的影片,拍摄的时候,只有270分钟的胶片用量。

所以,这个时代拍电影,绝对不可能发生一个镜头反复拍几十次,NG几十次的事情。

摄影机一转,就相当于烧钱。

这也是这个时代电影拍摄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一部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完成最终上映,周期都是以年计!

《赤橙黄绿青蓝紫》小说在去年11月份发表,剧本发表在今年1月份的《电影新作》,影片立项也是在1月份,到3月初,筹备工作已经大致完成,可以按照既定计划在4月份开机,预计拍摄用时三个月,然后再用两三个月进行后期制作,一切都顺利的话,能在今年的第四季度上映,也就是最早能在10月份上映,制作周期不足一年,已经很快了。

如果不是赵风华推荐了龚雪、殷婷如,再毛遂自荐,帮助剧组解决了最困难的男女主角选角问题,筹备工作不会进展如此顺利。

要是按照黄蜀芹选拔演员的节奏,不要说4月份开机拍摄了,4月份能把演员选好就不错了。

剧组的三个主要演员,都是非科班出身的新演员,龚雪在总政话剧团有几年的话剧表演经验,也已经参加过一部电影的拍摄,但是表演仍然不能说成熟,殷婷如和赵风华更都是半路出家的新手。

这算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剧组最大的隐患。

导演黄蜀芹虽然也是第一次独自执导,但是此前已经在助理导演、副导演的岗位上锻炼了十几年,能力已经相当成熟。

赵风华、龚雪、殷婷如三人,自然不想成为整个剧组拖后腿的存在。

三人团结一致,把体验生活的日程安排得很满。

每天上午下午分别跟着沪海钢铁厂车队司机出车一趟——如果是长途的话,就是一天一趟或者两天一趟——不跟车的时间,还要抽空学习驾驶,以及修车技术,不管拍摄的时候能不能用上,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习效果如何,既然是体验生活,就要全面体验。

《赤橙黄绿青蓝紫》剧组还算好的,剧中人物职业是司机,这在80年初还是一门很吃香的职业,在钢铁厂体系中也算得上轻松——至少要比在炼钢车间里的工人轻松很多。

其他剧组有拍农民、军人,乃至掏粪工的,演员体验生活,是真的要和农民一样下地干活,和军人一起进行负重越野训练,乃至和掏粪工一样掏公共厕所。

这个时代的演员,都是奔着像秦怡老师那样成为“人民艺术家”去的,把演员这项职业也看得十分神圣,在电影中演的是人民群众,就要把自己变成真正的人民群众。

这才是真正的体验派!

那些几十年后,演员都成了明星,虚浮了半空,日薪一爽,一天的片酬抵得上普通人工作一辈子,早就脱离了普通人的生活,哪里能演好普通人?

不是穿上老百姓的衣服,把脸化妆成老百姓的样子,就能演好老百姓。

为了近距离观察人物,赵风华、龚雪、殷婷如三人,主动要求,从招待所搬到钢铁厂车队宿舍,和他们要演的角色同吃同住。

赵风华为了和司机师傅们打成一片,还把自己的吉他带过来,下班之后,主动表演。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自然唱了一遍又一遍。

本来赵风华为了贴合人物,故意留起了胡须,形象和在沪海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相差了很多,司机师傅们还没有把他认出来。

当他唱起这首歌,他的这个马甲就藏不住了。

在沪海钢铁厂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工人在80年初初期,社会地位仍然很高,收入也在平均水平以上,沪海钢铁厂效益不错,工人手里有钱,是大件电器的消费主力,电视机保有量在沪海地区处在领先水平。

只要是有电视的人家,没有没看过沪海电视台的那场春节文艺晚会的,就算没在除夕夜里看,之后也看过重播,精编版更是看过不止一次。

赵风华领唱的这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对观众来说,常看常新,怎么都看不够。

他这个时候,至少在沪海地区,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新锐歌星了!

甚至,他自己搭配的演出服,已经在沪海引领起一股时尚潮流,很多烧包的男青年,都在学他的穿着。

本来沪海钢铁厂只是本着支持文艺事业的原则,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体验生活、拍摄提供帮助和便利。

现在得知大家都喜欢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演唱者,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男主角,钢铁厂这边表现得就更热情了。

见此情形,赵风华向黄蜀芹提议:“导演,钢铁厂给我们这部戏提供了这么大的支持,咱们也得有所表示才行呀,马上就是三月八日,我们不如借着这个由头,组织一场文艺汇演,算是咱们剧组对钢铁厂的回馈,您看如何?”

“好!这个主意不错!”

三八妇女节三四十年后被消费主义结构,也因为每年要过的节日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受重视。

但是在80年代初,在这个妇女能顶半边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事实依据的时代,三八妇女节是一个重要节日。

钢铁厂在这一天都要对厂里的女性职工进行特别慰问,发放过节礼物。

黄蜀芹和沪海钢铁厂的领导联系了一下,把剧组想组织一场文艺汇演,当做对钢铁厂支持剧组工作的感谢的事情说出来,得到了钢铁厂的大力支持。

80年代初,不仅是物质匮乏,精神生活更匮乏。

这也是电影、小说这些文艺作品,在这个时代受欢迎程度这么高的根本原因。

《少林寺》两年后在平均电影票价只有3毛钱的情况下,创造1.6亿票房,相当于后世用30块的平均票价,能拿到160亿的票房!

和《少林寺》相比,《哪吒2》的150亿票房根本不算什么。

而且,《少林寺》并不是这个时期,唯一一部在平均票价只有几毛钱的情况下,拿下过亿票房的影片!

沪影厂接下来几年将会推出的《喜盈门》、《庐山恋》、《天云山传奇》、《405谋杀案》等影片,都将取得过亿票房!

80年代上半叶,是华国电影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沪影厂最辉煌的时期。

沪影厂这个阶段的掌门人徐桑楚厂长,因此被业内公推为“华国电影亿元票房之父”!

沪海钢铁厂作为拥有上万职工的巨型企业,厂区内部有自己的电影院,每年的热门电影,厂领导都会第一时间借到拷贝,在内部电影院为职工放映,为此要搭上不少人情。

这一次之所以这么配合《赤橙黄绿青蓝紫》剧组的工作,也是想和沪影厂打好关系,能多一个借拷贝的渠道。

现在剧组要组织一场文艺汇演,帮厂里庆祝三八妇女节,沪海钢铁厂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其实,像沪影演员剧团这样的文艺团体,现在每年还有下乡、下基层、下企业、去部队义演的任务。

龚雪目前工作的总政话剧团,去部队慰问演出更是本职工作。

殷婷如就读的沪海第四师范学校音乐系,也组织过学生下基层、下企业义务演出。

所以,虽然赵风华提出组织一场文艺汇演的想法,距离正式表演日期3月8日,只有十来天的准备时间,对要担任本次文艺汇演主力军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演员们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儿。

赵风华的那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自然是这场文艺汇演的焦点之一。

龚雪和殷婷如,也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龚雪准备了一段独舞,殷婷如准备了一首歌曲。

其实龚雪也能唱歌,不过这场临时筹备的文艺汇演,唱歌节目太多了,相比起唱歌,跳舞显得更专业一些,她也更拿手,于是就选择了跳舞。

殷婷如本来是要做音乐老师的,吹拉弹唱不说样样精通,但是笛子、二胡、钢琴等乐器,都能来两首,也会拉手风琴,唱歌更是不在话下。

剧组的其他演员,可能在形象上不如赵风华、龚雪、殷婷如三人,但是要论文艺才能,每个人都能拿得出手——最差也能来个诗朗诵嘛。

沪海钢铁厂作为一个拥有上万职工的大厂,也有自己的业余文艺队,每年的节假日也会组织厂内的文艺演出,当然没有沪影厂的职业演员专业,但也能选出几个有绝活的文艺积极分子。

厂里的文艺汇演,也没必要那么正式严肃,赵风华、龚雪、殷婷如等人,因为还有本职工作要完成,所以只能挤出时间和沪海钢铁厂的演员们进行两三次彩排,大差不差的能上台就行。

就在赵风华他们一边体验生活,为电影拍摄准备,一边准备文艺汇演的时候,华国文艺界又有新动向。

目前华国文艺界的几个主要文学杂志,《人民文学》是月刊,《收获》和《十月》都是双月刊,《当代》目前还是季刊,从1981年才开始改为双月刊。

赵风华给《收获》写的第二篇小说《锅碗瓢盆交响曲》,之前被确定发表在今年(1980年)的第二期上;同时他投给《人民文学》的那篇《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也被确定发表在今年的第三期上。

也就是说,3月1日,《人民文学》1980年的第三期,和《收获》今年的第二期,各自刊载了一篇赵风华的中篇小说。

赵风华四个月前在《收获》1979年第六期上发表那篇《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时候,虽然也在华国文艺界引起了一些波澜,但是因为改革文学此时的影响力远比不上“伤痕文学”,所以有关这篇小说的讨论声音并不算大。

沪影厂要把这篇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消息,目前也只在华国的电影圈流传,还不被广大的文艺爱好者和普罗大众所知。

至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作者“风华”,写了一首名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曲,歌词已经发表在《诗刊》今年的第二期(2月号)上,曲谱也将发表在沪海音乐学院校刊《音乐艺术》上,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听过这首歌的人很多,但是没有几个人会专门了解歌曲的创作者和歌手。

赵风华在沪海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表演这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电视上播出,让他的形象传向大江南北。

但是,这个时期华国的电视机保有量很低,全国十亿人口,能够看上电视的,不足二十分之一。

这些电视观众即便在电视机里看到了赵风华的舞台英姿,也很少能把他和小说作者“风华”联系在一起。

这算是一个刻板印象。

小说作者,和歌手,在普通人的认知中,是不搭界的两种职业。

而且,很难想象一个小说作者,长成赵风华这样。

余华的形象才符合大家对小说作家的认知与想象。

总而言之,在1980年3月1日之前,赵风华的小说作者和歌手的两个形象,只各自被某一部分文艺爱好者熟知。

这一天,“风华”同时有两篇小说,分别被华国文艺界最顶尖的两个文学杂志刊载,这个事实被越来越多人得知之后,引起的讨论声音,要比四个月前大很多。

《人民文学》和《收获》,也不知道赵风华还有另外一篇小说投给了对家,还阴差阳错的在同一时间发表。

其他小说作者,两三个月能写一篇短篇小说,创作力就已经很旺盛了,一篇中篇小说往往要写半年甚至一年。

这个“风华”可好,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三篇中篇小说,加起来字数能有十六七万,都赶得上一部长篇小说的体量了。

长篇小说的创作周期可是都以年计,两三年出一部长篇小说,都算是创作速度快了。

发表在《收获》上的《锅碗瓢盆交响曲》还好说,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样都属于改革文学,不是当下华国文学的主流。

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属于同名歌曲的衍生作品,是赵风华的原创,要单论文学品质,其实不如《赤橙黄绿青蓝紫》和《锅碗瓢盆交响曲》,刚刚划上能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线,还要得益于同名歌曲的广泛传唱。

不过这篇应该被定义为“青春文学”,同时也带有一些改革文学色彩的小说,正是因为同名歌曲的广泛传唱,所以受到的欢迎程度和讨论声音,要比《锅碗瓢盆交响曲》更多。

看到这篇《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有些细心的文学爱好者,才把这个作者“风华”,和同名歌曲的创作者、演唱者“风华”联系在一起。

其中有看过沪海电视台的那场春节文艺晚会的,留意到在晚会上演唱这首歌的歌手,叫赵风华。

从而得出三个“风华”是同一个人的结论。

在这个时候,真正能确定三个“风华”都是同一个人的人,其实不多,主要都是沪影厂的人,外部人员可能只有《收获》杂志的编辑李小琳。

龚雪和殷婷如也都知道,不过她们是在加入《赤橙黄绿青蓝紫》剧组,知道赵风华这个编剧,还是小说原作者之后,才确定这个情况。

华夏大地十亿人口,不缺有才华的人。

但是有才华到赵风华这个程度的,却仍然是极少数。

你有才华,可以会写小说;你有才华,可以会写歌;你有才华,可以会唱歌。

但是有这么一个人,既会写小说,又会写歌,还会唱歌......还能编剧剧本,还能拍电影......还会拉手风琴、弹吉他......据传还会跳舞......

学开车也是上手就行。

而且还长得这么俊美!

这就太逆天了!

也就是1980年,不像三四十年后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得那么快,有个风吹草动,就能成为网络热点,要不然,赵风华也能趁这波热度,一举成为网络红人!

不过,现在距离他大红大紫,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