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我的衣服快要被你抓破了。”
“我让你慢点骑了。”
“骑慢了要是耽误了时间,这趟不就白跑了嘛!”
“那你让我怎么办?我不抓紧点,被你甩掉下去怎么办?”
“那你可以换一种稳定身形的方式嘛!”
“怎么换?”
赵风华歪头看了一眼殷婷如抓着自己衣襟的手,一只手扶好车把,空出一只手,抓住她的手,往前面一带,让她搂住了自己的腰。
拍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时候,因为他们两个饰演的是情侣,所以有过牵手、拥抱之类的亲密动作。
但是,拍戏是拍戏,现在可不是在拍戏。
大街上人来人往的,看到自己搂着他的腰,成什么样子?会怎么想自己?
殷婷如脑子里胡思乱想着,却没有收回手臂。
别人怎么看,怎么想,随他们,自己还是要遵从本心。
扪心自问,她对赵风华的好感毋庸置疑。
之前因为工作没有确定,殷婷如无法确定自己的前途,万一没能分配到沪影厂,而是按照原本的职业方向去做了音乐老师,没有机会再做演员,和赵风华也不再有交集,可能现在的好感,就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逝。
一起拍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记忆,会被她深藏心底。
现在,工作基本确定了,分配到沪海演员剧团之后,就和赵风华成为了同事,今后不说朝夕相处,打交道的机会也会很多。
这份好感,就有了继续发展的可能。
赵风华回到沪影厂,先过问她的工作问题,拿到了接收证明,第一时间来告诉她这个好消息,这个态度就让殷婷如很满意。
所以,她也愿意向赵风华多释放一些信号。
现在能搂着他的腰,就说明自己不排斥与他有身体接触——这个意思应该很明白了。
现在可不是四十年后,两个陌生人为了解决生理需求第一次见面就能去开房,彼此都有好感的两个人更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亲密关系,这个时代的爱情也很炽烈,但是表达却很含蓄。
就像现在,殷婷如只是在坐车的过程中,更多是为了保持平衡,搂住了赵风华的腰,对她而言已经是相当亲密的举动了。
其实,在这个时代,一个姑娘能坐到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后座上,两个人就算是八字有一撇了。
像现在这样姑娘还搂着小伙子的腰,那就已经能基本确定恋爱关系。
大街上像他们这样男的骑车女的坐在后座,搂着男的腰的情况很多,不过他们的关系不是夫妻就是情侣,至于说纯洁的男女关系,不能说没有,但也很稀少。
要真是纯洁的男女关系,基本上不会做出这样的亲密举动,顶多像殷婷如第一次坐赵风华的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那样,用手拉着他的衣襟。
赵风华见殷婷如没有收起手臂,情绪大涨,再一次兴奋得高声歌唱:“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唱完这一首还不过瘾,又把《长江之歌》也唱了一遍:“你从雪山走来......”
《长江之歌》因为专业性比较高,流行度比不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不过近几个月在电台点歌中被点的次数也非常多。
1980年的华国,精神生活的匮乏已经和人民群众渴望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矛盾,这就是文艺事业在这个时期发展迅猛,屡创佳绩,掀起全民热潮的现实需求。
赵风华写的这两首歌,是最好的精神粮食,受到大众的喜爱,理所应当。
也就是现在资讯不发达,很多喜欢这两首歌的人,只知道歌很好听,不太关注它们的创作者、演唱者,形成了当下赵风华歌红人不红的情况。
赵风华现在就差一个像央视春晚那样能被全国人民看到的平台。
他在沪海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上演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画面,虽然已经被全国绝大部分省市级电视台播放,但是受限于当下华国电视机保有量的不足,真正看到他的舞台风采的人,还是少数。
殷婷如作为《长江之歌》的首唱和原唱之一,暂时还没有享受到这首歌带来的红利。
如果好好操作的话,她是很有可能凭借这一首歌,成为各种文艺晚会的常客的。
这些事情,都还需要慢慢谋划。
殷婷如家离沪海第四师范学院有十多公里的距离,骑自行车正常速度需要大半个小时,赵风华一路风驰电掣,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带着她赶到。
殷婷如同级的应届毕业生,目前都还在实习,到7月份才会陆续返校,办理毕业手续,接受工作分配。
殷婷如因为被借调去拍电影,错过了实习,现在距离实习期结束,只剩下半个多月,已经没有了弥补的必要。
殷婷如之前不知道沪影厂已经和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好了她的毕业分配情况,对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有点茫然,本来打算明天来学校一趟,找老师问问情况。
现在有了沪海演员剧团开具的接收证明,殷婷如前途确定,不再迷茫,赵风华刚把车停在她们学校门口,她就跃身跳下来,脚步轻快地就要往学校里面走。
突然发现赵风华没有跟上来,殷婷如诧异地停下脚步,回身想要问问情况,却看到赵风华往学校大门对面的百货商店走去,一边走一边向她挥手叫道:“婷如,你等我一下。”
殷婷如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如言站在原地等着,没过几分钟,见他拎着两个纸包快步跑过来。
“你买了什么?”殷婷如问道。
“买了点糖果、瓜子,还有两包香烟。”
“买这些东西做什么?”
“你去拍电影回来,见到老师,不得带点礼物?你不带老师可能不会跟你计较,你带了老师肯定会很高兴,会夸你懂事有礼数。”
“你从哪儿学的这些歪风邪气?我们老师可不会讲究这个。”
“你们老师不讲究,是他们有师德,你不讲究是你没礼数。”
“你......”殷婷如知道赵风华说的是对的。
她虽然还没有正式毕业,但并不是象牙塔里的傻白甜,有过下乡的经历,亲身经历过很多约定俗成的歪风邪气。
就比如,她当初能顺利拿到高考恢复之后的第一批考生资格,就是父母得知这个消息,特意从沪海给她邮寄了一些东西,让她找大队书记、生产队长疏通了关系。
大队书记、生产队长,在华国的政@治@体@系中都只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但却掌握着像殷婷如这样的下乡知青的前途命运。
殷婷如很幸运,通过考上大学的方式,实现了回城的目标。。
赵风华就没有她那么幸运,连续参加了三次高考,都没能考上,最终靠着父母帮他在沪影厂找到了一个临时工的工作,才得以回城。
殷婷如不迂腐,知道赵风华是替她着想,为她好,不好意思直接道谢,先默默接受他的好意:“这些东西是给我买的,花了多少钱和票,我补给你。”
“这事儿等会再说,先去找你老师,把你工作分配的事情确定了。”
殷婷如点了点头,带着赵风华来到学校办公楼,来到她的班主任的办公室,敲门进去,对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说道:“周老师好。”
“是婷如啊,你这是......拍完电影回来了?”周老师看到她有点惊讶,不过脸上立即浮现起笑容。
殷婷如是沪海第四师范学校音乐系恢复高考招生之后的第一届学生,形象好气质佳勤奋好学,算是周老师的得意门生。
周老师本来认为她毕业之后,会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老师,没想到她的音乐老师事业还没有正式开启,先被沪影厂借调去拍电影了。
电影作为当下人们的主要休息娱乐方式,大家都爱看——人均30次的观影次数,如果扣除小孩老人,还要更高,足见这个时期电影的热度。
电影演员自然成为人人称羡的一种职业。
虽然事实是,这个时期的电影演员,和三四十年后的电影演员不是一码事儿,暂时和普通工作没有拉开差距。
不过,如果真有一个拍电影的机会摆在面前,相信没有任何人能拒绝。
长成殷婷如这样,被请去拍电影,并不让她的老师、同学、亲朋好友奇怪。
只是,对周老师来说,殷婷如因为去拍电影,耽误了实习,本来已经确定的工作,因此出现了变数,让她对自己这个得意门生的前途有点担心。
张瑞芳是直接和教育部门协调的殷婷如工作分配问题,所以她的学校、老师这边,暂时还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