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调岗

鲁彦周刚才说得有点多有点激动,现在心情平复下来,也变得谨言慎行起来,笑着回道:“厂长,您不是也很看好嘛!”

徐桑楚通晓鲁彦周的心思,按灭烟头,手指头敲击桌面,说道:“小赵的这篇小说确实不错,有改编成电影剧本的潜力,我现在考虑的不是剧本改编的事情,而是小赵这个人!”

“小赵这个人?怎么了?”鲁彦周没听明白徐桑楚话中的含义。

“他现在虽然人在咱们厂里,但却只是后勤仓管的临时工。”徐桑楚把话说明白一些。

“我知道,我过来就是想向厂长您请示,把他调到我们文学部编剧室去。”鲁彦周还是没听出其中的深意。

“调岗好说,这是咱们厂子内部的调动,都不用我开口,你这个文学部的主任发话就好使,关键是编制!”徐桑楚把话挑明了说。

“编制啊!”鲁彦周抬手揉了揉脸,苦笑着说道:“这个问题确实难办。”

沪影厂是国营单位,厂里的编制岗位都是有定数的,想增加很麻烦,鲁彦周虽然大小也是的主任,却对此没有一点儿办法,就连徐桑楚这个大厂长也觉得很头痛。

就不说沪海现在那几十万回城待业青年,单是沪影厂这两年安排进来的没有编制的临时工,都有二三十个了。

有空出的编制,大家能抢破头!

编制问题关系到厂里的安定团结,必须小心对待。

“我听说......”鲁彦周忽然想起一个小道消息,“之前是《收获》杂志社的编辑亲自来厂里找到小赵,《收获》今年刚复刊,比较缺人手,想把小赵招过去,说是在那边要是干得好的话,能帮他解决编制问题。”

徐桑楚第一次听说这个消息,眉头紧皱,“厂里要是没法给解决编制问题的话,让他调到《收获》去,也是一个办法,只是......”

“只是小赵去了《收获》,就不是咱们厂里的人了,他的小说就不是非得交给咱们厂,其他制片厂也可以找他合作。”鲁彦周这回机灵起来,接上了徐桑楚的话头。

“就是这样,现在不止咱们缺好剧本,各大制片厂都缺,咱们厂好不容易自己培养出一个人,不能这样让出去!”徐桑楚现在最头疼的就是缺剧本,在这个方面确实不能退让。

“那......我去找小赵好好谈一谈,让他先不要那么在意编制的问题,只要他留在厂里,做出贡献,将来肯定少不了他的编制!”鲁彦周想要替领导解忧。

徐桑楚正要点头应下,忽然又听到敲门声,于是收住话音儿,扬声说道:“进来!”

这次推门进来的是谈丹琴,后面还跟着赵风华。

徐桑楚和谈丹琴是老相识,不熟悉赵风华,不过这两天在厂里也碰到过几次。

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谈丹琴走进来,笑着说道:“厂长,小鲁也在,您们在谈事?那我们等一下再来。”

赵风华听到母亲的话,停下关门的手,先打招呼:“厂长好,鲁主任好。”

徐桑楚向赵风华点了点头,伸手作势拦住谈丹琴,笑着说道:“丹琴同志,你们不用走,我和彦周正在说小赵的事情,正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谈丹琴现在带着赵风华来找徐桑楚,目的就是谈赵风华调岗的事情,本来心中还有些忐忑,听到厂长这话,立即就踏实了,笑着说道:“小华能进厂里,多亏了厂长您们点头开恩,他现在就是厂里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办,您们怎么安排他都行,我没意见!”

谈丹琴的话说得敞亮,徐桑楚也不会含糊糊弄,直接把困难摆出来:“我已经和彦周商量好了,先把小赵调到文学部去,暂时先做实习编剧,让彦周亲自带他学习电影剧本的创作,一定不会浪费孩子的创作才华。

“只是,丹琴同志,你也知道厂里的情况,小赵的编制问题一时半会儿确实解决不了,不过我向你保证,只要我向市里、部里申请到编制,肯定会优先解决小赵的问题!”

“厂长您一言九鼎,我们当然相信您!”谈丹琴也知道编剧的问题不好解决,就算赵风华借调去《收获》杂志社,想要解决编制的问题,最快也要一两年,慢则三五年都有可能。

现在有了徐桑楚的保证,谈丹琴就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而且,就算厂里实在协调不到新的编制岗位,再过几年谈丹琴年龄到线,也该退休了,到时候她的编制空出来,协调给赵风华,谁都没有话说!

今天谈丹琴本来是想就赵风华调岗的问题,开口求一求徐桑楚。

前面安排赵风华进厂做临时工,谈丹琴找的是负责后勤事务的副厂长,关系没有拖到徐桑楚这里。

徐桑楚除了主持沪影厂的全面工作,还主抓业务,赵风华要从后勤仓管临时工,调到创作部门,必须得他这个主管厂长点头。

现在徐桑楚主动给赵风华调岗,还许下将来一定会解决编制的承诺,让谈丹琴不仅没有舍下面子,还争到了面子,心中已经十分满足。

已经二十三岁的赵风华,现在站在厂长办公室里,只能陪着笑脸,根本没有说话的份儿。

鲁彦周手下多了一个新生力量,很是高兴,见徐桑楚和谈丹琴商定好赵风华的前途,走过来拍着赵风华的肩膀,笑着说道:“小赵啊,厂长已经发话,你以后就在我们文学部好好干,创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只要你踏实肯干,厂里绝对不会看不到你的贡献的。”

“是是是,厂长,主任,我一定好好干!”赵风华拍着胸脯做保证。

徐桑楚、鲁彦周、谈丹琴三人看到他信誓旦旦的模样,脸上都露出由衷的笑容。

鲁彦周留意到赵风华手里拿着一份稿件,开口问道:“小赵,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赵风华连忙回道:“厂长,主任,你们应该知道了,我有一篇小说侥幸发表在《收获》上,我在咱们厂工作,于是就想我的小说能不能改编成电影剧本,自己尝试着写了一稿,带着想要请厂长、主任指正指正。”

他跟着母亲谈丹琴来厂长办公室,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鲁彦周,不过这样也好,把自己写的剧本递过去。

鲁彦周接过那叠文稿,快速翻阅了一遍,又递给徐桑楚,才笑着说道:“我刚才还在和厂长说,你的小说写得很有画面感,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没想到你已经先动手改编了。

“你应该是第一次写剧本,不太了解相关的格式,不过这个问题好解决。”

赵风华羞惭道:“我的确不太了解剧本的创作规格,是照着咱们厂发行的《电影新作》上的剧本样式照猫画虎。”

徐桑楚简略翻看了一下赵风华改写的剧本,笑着说道:“你这份剧本已经改写得有几分样子,再让彦周好好指导你一下,改写好之后,也发在《电影新作》上。”

《电影新作》是公开发行的刊物,不过印数不多,每一期只有千来份,因为专业性比较强,没有什么订阅销售,都是各大电影制片厂之间互相参阅。

各大电影制片厂对自己的电影项目,都是亮明牌,不担心也不存在抄袭的问题。

电影剧本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类型,不只是能在各大电影制片厂的内部刊物上发表,还能在《人民文学》、《收获》这样的文学杂志的发表。

和小说、文学评论一样,都能拿稿费。

说到稿费,5万多字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在《收获》杂志社,因为是新人作品,拿到的是千字4块的稿费标准,一共收到了222块8毛9分钱的稿费。

赵风华在沪影厂的仓管临时工岗位上,每个月工资是18块,一篇小说的稿费比他一年的工资还要多!

改编好的剧本刊发在《电影新作》上,还能再拿一次稿酬。

将来剧本拍成电影,还有一笔编剧费。

一鱼三吃,美滋滋。

从厂长办公室出来,赵风华没有回仓库,从现在开始,他已经不再是仓管临时工,而是文学部编剧室的一名实习编剧!

虽然同样都没有编制,但是在厂里的地位却已经有天壤之别。

首先在工资上,就增加了5块钱,从每个月18块增加到了每个月23块。

不要嫌增加的5块钱少,这5块钱足够一个成年人在沪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半个月了。

赵风华进厂才一个多月,只领过一次工资,还没有经他的手,直接被在财务部当会计的母亲谈丹琴领走,扣下10块钱当做他上交给家里的生活费,到他手里的只有8块钱。

对还没有养成抽烟喝酒,以及其他花钱习惯的他来说,那8块钱足够他开销一个月,还能剩下一些。

1979年,赵风华是有钱都没处花!

当然真想花也能花掉,比如他拿到那两百多块钱的稿酬之后,立即就买了一辆自行车。

之前他骑的都是母亲谈丹琴的自行车,好在两个人上班的地点一样,不然还不好办呢。

谈丹琴的那辆凤凰牌自行车已经用了将近二十年,质量仍然很过硬,不过是女式的,赵风华一个大男人骑着有点施展不开。

新车买的是二八大杠,骑起来虎虎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