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韵启新章

次日清晨,阳光依旧准时照进陈轩家破旧的小院。陈轩早早起身,心中惦记着昨日集市上老者的话,匆匆吃过早饭,便又前往集市。

集市上热闹非凡,吆喝声此起彼伏。陈轩径直走向木雕摊。摊位上摆满了精美的木雕作品,有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还有神态各异的人物。摊主是一位中年男子,正手持刻刀雕琢一块木头。只见他的刻刀在木头上游走,木屑簌簌落下,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鹿雏形便显现出来。陈轩不禁看入了迷,好奇地问道:“大叔,这木雕可真神奇,您是怎么做到的?”

中年男子笑着停下手中的动作,解释道:“这木雕啊,讲究的是三分雕刻七分打磨。一开始要选好木料,不同的木料质地和纹理都不一样,适合雕刻的东西也不同。就像这樟木,纹理细腻,不易变形,还自带香气,适合做精细的摆件。雕刻的时候,下刀的力度和角度都很关键,要顺着木料的纹理来,才能刻出自然流畅的线条,这就跟你们写字画画一样,讲究一气呵成。等雕刻完了,还要经过多道打磨工序,从粗砂纸到细砂纸,一遍又一遍,直到木雕表面光滑如镜,才能展现出它最美的样子。”

陈轩听得入神,双手不自觉地模拟着下刀的动作。男子见状,笑着递给他一块边角料和一把小刻刀:“来,小伙子,试试。”陈轩激动地接过,小心翼翼地在木料上落刀。可这刻刀在他手中却不听使唤,线条歪歪扭扭,还不小心刻深了一道。陈轩有些沮丧,中年男子却鼓励道:“别着急,第一次都这样,多练练就好。注意感受木料的纹理,顺着它的走向来。”陈轩深吸一口气,再次尝试,这一次,他放慢速度,感受着木料的细微变化,果然,线条顺畅了一些。

告别木雕摊,陈轩来到了剪纸摊前。剪纸摊的摊主是一位阿婆,她面前的摊上摆满了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剪纸作品,有寓意吉祥的龙凤呈祥,还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阿婆正拿着一把剪刀,在一张红纸上飞快地舞动,眨眼间,一只蝴蝶便跃然纸上。陈轩惊叹道:“阿婆,您这手剪纸的功夫太厉害了!”

阿婆笑眯眯地说:“孩子,这剪纸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历史可悠久啦。剪纸讲究构图对称、线条连贯,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剪出世间万物。你看这线条,要做到细如发丝却不断裂,连接之处也要自然流畅。而且剪纸的图案都有各自的寓意,像这喜鹊登梅,就代表着喜事临门。剪纸和书画也有相通之处,都需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心里有画面,手上才能出好作品。”

陈轩恳请阿婆教他,阿婆欣然应允,给他一张红纸和一把剪刀,让他先从简单的圆形剪起。陈轩学着阿婆的样子,将纸对折,然后慢慢下剪。可他剪出的圆形坑坑洼洼,极不规整。阿婆耐心指导:“剪刀要匀速移动,转弯的时候慢一点。”陈轩又尝试多次,逐渐掌握了技巧,剪出的圆形越来越圆。接着,阿婆教他剪简单的花纹,陈轩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剪刀和纸张,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剪出了第一个像样的花纹,心中满是成就感。

离开剪纸摊后,他又在集市上逛了许久,观察了制陶、刺绣等多种非遗手艺。回到家中,陈轩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画具,想要将今日的感悟融入到绘画中。他尝试用木雕的线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用剪纸的对称构图来布局画面,还用刺绣的色彩搭配理念来为画作上色。虽然一开始并不顺利,画面看起来有些奇怪,但他没有气馁,不断地尝试和调整。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母亲做好了晚饭,叫陈轩吃饭。陈轩这才停下手中的画笔,看着自己的作品,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却多了一份独特的韵味。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断探索,将这些非遗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书画中,终有一天,自己能在书画之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而此时,他还不知道,一次改变他命运的机遇,正在不远处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