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烽火燎原,浴血鏖战

六国联军依照计划,率先展开行动。齐国军队在函谷关前列阵,战鼓擂动,喊杀声震天。齐国的车兵在前,排成整齐的方阵,巨大的战车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车辕上装饰着锋利的矛头。车兵之后,是密密麻麻的弓弩手,他们手持强弩,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函谷关城楼上,王翦神色凝重地注视着齐军的一举一动。他深知,这只是齐军的佯攻,其目的是吸引秦军的注意力。但即便如此,他也丝毫不敢大意,严令秦军坚守阵地。“放箭!”随着王翦一声令下,城墙上的秦军弓弩手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齐军。一时间,战场上箭如雨下,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齐军虽然攻势猛烈,但函谷关地势险要,秦军防守严密,一时之间难以突破。齐国将领见久攻不下,却并不着急,按照原定计划,继续佯装强攻,试图将秦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函谷关。

与此同时,楚国军队在项燕的带领下,正沿着南部山区向武关悄然进发。楚军士兵身着轻便的铠甲,手持长刀,在山林中穿梭自如。项燕深知武关的重要性,一旦攻破武关,楚军便能长驱直入,威胁秦国腹地。他命令士兵们保持安静,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在秦军未察觉之前,对武关发动突袭。

然而,秦国的情报网络发挥了作用,蒙恬很快得知了楚军的动向。他迅速做出部署,除了加强武关的防御力量外,还派出小股部队在楚军的必经之路上进行骚扰。这些秦军小部队熟悉山区地形,他们利用山林的掩护,不时地对楚军发动袭击,然后迅速撤离。楚军被这些骚扰弄得疲惫不堪,行军速度大大减慢。

当楚军终于抵达武关时,武关的秦军早已严阵以待。蒙恬站在城楼上,望着下方的楚军,大声喊道:“楚国小儿,你们的阴谋早已被我识破,武关岂是你们能攻破的!”项燕见偷袭无望,便下令楚军展开强攻。楚军士兵们扛着云梯,向着武关城墙冲去。城墙上的秦军则用滚木礌石、强弓劲弩进行反击,一时间,武关下血流成河,双方陷入了激烈的鏖战。

武关的战斗异常惨烈,楚军凭借着人数优势,不断地发起冲锋,但秦军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地击退了楚军的进攻。项燕看着伤亡惨重的楚军,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若不能尽快攻破武关,待秦军的援军赶到,楚军将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于是,他亲自擂鼓助威,激励楚军将士奋勇向前。

就在武关激战正酣之时,白起率领的五万秦军精锐骑兵,已经悄悄地潜伏在六国联军的粮草运输必经之路的山谷中。白起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谷口,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他深知,这一战关乎着秦国的生死存亡,必须一击即中。

不多时,六国联军的粮草车队缓缓进入了山谷。车队由燕国和韩国的军队护送,他们以为有大军在前方作战,后方粮草不会有太大危险,因此警惕性有所放松。当粮草车队全部进入山谷后,白起大喝一声:“杀!”五万秦军骑兵如猛虎下山般从两侧杀出,瞬间冲入了联军的粮草车队。

秦军骑兵挥舞着长刀,如入无人之境,联军的护送部队顿时大乱。白起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的长刀上下翻飞,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在秦军的猛烈攻击下,联军的粮草车队很快陷入了混乱,粮草被焚烧,辎重被抢夺。燕国和韩国的将领试图组织抵抗,但在秦军骑兵的冲击下,根本无法挽回败局。

粮草被袭的消息传到六国联军的营地,顿时引起了一片恐慌。各国将领纷纷意识到,局势已经对他们极为不利。若不能尽快解决粮草问题,联军将不战自溃。楚国将领项燕无奈之下,只得暂时停止对武关的进攻,分兵回援粮草。而此时,函谷关的齐军得知粮草被袭,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佯攻的力度明显减弱。

王翦敏锐地察觉到了齐军的变化,他知道反击的时机已经到来。“打开城门,出击!”随着王翦的一声令下,函谷关的城门缓缓打开,十万秦军如潮水般涌出,向着齐军杀去。秦军将士们士气高昂,他们怀着对六国联军的愤怒和保卫国家的决心,奋勇杀敌。

齐军面对秦军的突然反击,阵脚大乱。齐国将领试图稳住防线,但秦军的攻势太过凶猛,齐军渐渐抵挡不住。与此同时,蒙恬在武关也看到了楚军分兵回援的情况,他果断下令秦军打开城门,对楚军展开追击。武关的秦军如猛虎下山,向着楚军杀去,楚军在慌乱中节节败退。

赵国的李牧见势不妙,率领赵国骑兵试图前来救援,但白起率领的秦军骑兵在完成对粮草车队的袭击后,迅速赶来阻击。两支骑兵部队在平原上相遇,顿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李牧不愧是赵国的名将,他率领骑兵与白起的秦军骑兵展开了殊死搏斗,一时间难解难分。

然而,此时的六国联军已经陷入了混乱,各国军队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有效的协同作战。而秦军则在嬴羽的指挥下,相互配合,对六国联军展开了全线反击。战场上,秦军的喊杀声震天,他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六国联军压去。

六国联军虽然陷入了困境,但他们毕竟是六国的精锐之师,在短暂的慌乱之后,逐渐稳住了阵脚。楚国军队在项燕的带领下,重新组织防御,与追击的秦军展开了殊死抵抗。齐国军队也在将领的指挥下,稳住了防线,与秦军展开了激烈的拼杀。赵国的骑兵与白起的秦军骑兵在平原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骑兵对决,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战场上,鲜血染红了大地,尸体堆积如山。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谁也不肯轻易后退。嬴羽在后方密切关注着战场的局势,他知道,这是一场生死较量,秦国能否取得胜利,在此一举。他不断地派出传令兵,传达最新的作战指令,调整秦军的战术,力求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找到突破口。

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战场上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双方的士兵们在黑暗中继续厮杀,喊杀声、惨叫声在夜空中回荡。这场大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胜负依然难分,但双方都已经疲惫不堪,都在等待着最后一击,以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胜负。而秦国和六国的命运,也在这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悬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