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一手二牍《五美吟》(1)龙文鼒

  • 红楼密码
  • 洪思
  • 1237字
  • 2025-04-02 11:11:24

夏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铸造九鼎以镇之,夏商周皆以九鼎为传国至宝,是华夏王权的标志。因此一个新王朝建立,便称为“定鼎天下”。春秋时楚庄王北上伐戎,路过周天子所在的洛阳,询问周天子的使臣九鼎的大小、尺寸,于是就有了成语“问鼎中原”,指楚王有意取周而代之。

“九鼎”可能只是一个鼎,因上面铸有九州之图,故名“九鼎”。《史记·甘茂传》记载,战国时秦武王在周国和别人比赛举“九鼎”,鼎掉下来将他砸伤,不久身亡。而在《史记·赵世家》中又说秦武王所举之鼎为“龙文赤鼎”。

由此推测“龙文赤鼎”就是“九鼎”的另一个名称。

之所以做这一番婆婆妈妈的考证,是因为在《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有一段奇怪的情节。

七月的一天,宝玉看到黛玉的丫鬟雪雁拿着些“菱藕瓜果”,便问起缘故。雪雁说:

(黛玉)又不知想起了甚么来,自己伤感了一回,提笔写了好些,不知是诗是词。叫我传瓜果去时,又听叫紫鹃将屋内摆着的小琴桌上的陈设搬下来,将桌子挪在外间当地,又叫将那龙文鼒放在桌上,等瓜果来时听用。

宝玉也不知何意,便暗自揣测:

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待黛玉祭祀完毕,宝玉去探望黛玉,看到她脸上有泪痕,问询缘故,黛玉不说。又看到黛玉写的五首诗,此时宝钗也来了,便和宝钗讨论起这五首诗来。

这段情节究竟有何含义?黛玉在祭祀什么?红学家们众说纷纭的《五美吟》,究竟有何寓意?

我们先从这段文字中几个奇怪的符号说起。

黛玉祭祀用的“龙文鼒”,“鼒”发音“字”,意思为小鼎或大腹小口的鼎。可以肯定“鼒”绝非居家常备之物,《红楼梦》在此处引入这个奇怪的东西定有深意。“龙文鼒”发音接近“龙文赤”,竖写可写作“龙文才鼎”,作者应当就是以此隐喻“龙文赤鼎”,提示黛玉祭祀的对象是“九鼎”,是华夏的天下。

黛玉祭祀用到“菱藕瓜果”,“菱藕”出现在这里特别突兀,毕竟这不是常见的果蔬。前面我们解析“香菱”时分析过,菱角这种植物有强烈地域属性,只生长在南方,《红楼梦》多以“菱”象征南明。

宝玉所引《礼记》“春秋荐其时食”的全文是:“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修其祖庙,陈其宗器”提示黛玉是在祭祀宗庙。

九鼎、南方、宗庙,这些符号组合起来,就是一场哀悼南明的祭祀!《五美吟》应该是祭奠南明的祭文!

笔者揣玩《五美吟》诗句时,发现诗篇中几个关键词恰能与南明几个君王的关键特质对号入座,由此寻踪觅迹,挖掘出五首诗正是在慨叹南明五个君王的命运。

五首诗分别概括了鲁王朱以海、潞王朱常淓、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永历帝朱由榔的命运。其中弘光、隆武、永历、鲁王四个政权几乎囊括了南明全部历史——南明还有个短暂的绍武政权,南明历史通常概括为四帝一监国,但绍武政权影响力很小,只存在了一个月。《五美吟》还加了个投降满清的监国朱常淓,朱常淓虽然影响力不算大,但在《红楼梦》中却很重要,他便是妙玉影射的人物。

五个帝王代表了整部南明史,《五美吟》就是在缅怀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