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还影射了仅仅在位29天的泰昌皇帝朱常洛,这可以从秦可卿死后一条奇怪的闲笔找到线索。
秦可卿死时,贾珍寻了几副棺木都不满意,薛蟠来吊唁,说有一副极品樯木,是“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一直封在店里来不及准备”,贾珍才买下打造成棺材,秦可卿以之下葬。
突然冒出个毫不相干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作者究竟用这闲笔埋下什么谜题?
原来朱常洛的陵寝,原先是为代宗朱祁钰准备的,朱祁钰在“夺门之变”中,被他哥哥朱祁镇夺去帝位、降为亲王,陵墓便被捣毁。
朱常洛从登基到突然驾崩,总共在位二十九天,他爹万历皇帝还未下葬,何暇给他修造陵寝?仓惶间便将他葬入已经被废弃了160多年,为朱祁钰准备的陵墓,这就是北京昌平的明庆陵。
代宗朱祁钰也符合“义忠亲王老千岁”这个称呼。
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蒙古,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被蒙古瓦剌军队俘虏,这就是“土木堡之变”。蒙古军队遂围困北京,明王朝面临灭亡的危局。
身为皇帝的弟弟,朱祁钰临危受命登基称帝,重用于谦,采取果决措施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此后已被奉为“太上皇”的哥哥朱祁镇被迎回北京,被软禁七年后,他趁弟弟朱祁钰病危之际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夺回帝位,斩杀于谦。朱祁钰病逝后,朱祁镇捣毁其陵墓,以亲王礼葬于西山,谥曰“戾”。
朱祁钰临危受命、任用贤能、力挽狂澜,担得起“义忠”二字,死后以亲王礼下葬,也符合“亲王老千岁”这个称呼,“因他坏了事”即指夺门之变。
秦可卿以“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木下葬之事,喻朱常洛的葬于朱祁钰的陵墓,《红楼梦》摹写历史真是史家笔法,微言大义。
前面说过,“淫丧”二字及“贫女得居富室,诸凡遂心,终有不能不夭亡之道”一语,恰当概括了隆庆皇帝朱载垕的结局,其实也是他的孙子朱常洛的写照。
朱常洛的母亲原是宫女,万历皇帝朱翊钧偶然私幸而有孕,并不得朱翊钧喜爱,甚至朱翊钧一度不承认私幸之事。
因此朱常洛一直遭到冷遇,十二岁才开始接受教育。一次朱常洛发烧,他的老师向万历皇帝请求让皇子休养一段时间,却被驳回。某年夏天酷热,他的老师再次请求暂停讲学,又被驳回。负责照顾朱常洛的太监也不用心,某年天气严寒,太监们不在太子讲堂设炉,自己却躲在旁边房间烤火。
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九岁的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于落下帷幕。但风波并未平息,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却一直迟迟不肯离开北京就藩,于是郑贵妃欲谋害太子的流言便不绝于耳。
万历四十一年(1613),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找道士向太子施咒,被揭发后万历皇帝也未予追究。
万历四十三年(1615),竟然有个疯子手持木棍冲入太子居所,将守门老太监打伤在地,又奔向太子行刺,幸得众太监齐心协力将其擒获。朝臣纷纷指责这是郑贵妃欲图谋害太子,但万历皇帝出面干预后此事不了了之。这就是明末三大案中的“梃击案”。
可见朱常洛登基之前,不但得不到父亲的关爱,反而需要处处小心,长期生活在巨大精神压力之下。
朱常洛登基以后,各种危疑之事突然解除,诸事顺意,这时郑贵妃又给他献上八名美姬,导致朱常洛纵欲过度,登基十天后便一病不起,二十九天后便驾崩。
“淫丧”及“贫女得居富室”以另一种形式再次演绎。
《红楼梦》中,秦可卿病重之时,尤氏已经在为其寻找合适的寿材,说:“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暂且慢慢的办罢”。朱常洛重病之时,就曾多次询问陵寝的修造事宜,众臣以为是问万历陵寝的情况,朱常洛说:“我问的是我自己的寿宫!”众臣闻罢都抹起眼泪。
朱常洛病倒后,照顾他的太监崔文升本是郑贵妃亲信,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献“通利药”,内含大量大黄,朱常洛服用后一日夜腹泻三十次,身体遂虚弱不堪。这或许就是脂批中提过被删掉的“更衣”一事,因为“更衣”一词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小说中,秦可卿死得蹊跷,夜半死讯传出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可见秦可卿虽然病重,死因却让合家上下都有些怀疑。
朱常洛之死也颇为蹊跷。朱常洛重病之时,鸿胪寺丞李可灼呈上“仙丹”,朱常洛服下第一丸后“煖润舒畅,思进饮膳”,身体状况有了很大改善,群臣欢欣。但傍晚又服一丸,至夜半就传出死讯,死因扑朔迷离。
朱常洛夜半暴亡,举朝皆惊,这就是著名的“红丸案”。“红丸案”是引发天启朝党争的一桩大案,与“明末三大案”中的挺击案、移宫案相比,红丸案死了一个皇帝,事情非同小可,各种政治势力都借此案大作文章。后续追查、复查、审案、翻案延续二十余年,给明末政局造成极大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