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家

波音777的引擎轰鸣,服务指示灯在头顶闪烁。

经济舱第三排靠窗位置,一个瘦高个男青年全身弓成一团。

他的双手指节凸起,紧紧扣住前座椅背。

看不出牌子的西装里,衬衫已经被汗水打湿。

从十几分钟前,青年的剧烈动作就惊醒了身边因为长途飞行陷入昏睡的乘客。

邻座看他愈发严重起来,便就按下了服务按钮。

“怎么回事呀?”

“好像是有人发病了!”

“正常,挤在这十几个小时,我也快崩溃了。”

“长得挺帅,穿的衣服很贵的样子,还来经济舱坐。”

“啊不然咧!经济舱只要两万新台币,商务舱要十万诶!”

“这么帅不会是牛郎吧,靠北,爽哦!”

周围乘客都在小声讨论着,原本充满疲惫空气的机舱也因为意外的发生活跃起来。

空乘这时快步走来,声音软软甜甜,掩盖住了语气里的不耐:“先生,是身体感觉不适吗?”

男青年全身抖动渐缓,头还埋在前座椅背,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先生,这边有需要的话,机组可以安排交换头等舱座位。”

漂亮空乘语气平缓,微微俯身说道。

“靓仔有特权哦?免费换头等舱?”

“早知道我也装个心绞痛了,看他脸色已经没什么事了,羡慕啊,靠背啦,我也想换头等舱。”

“座位换不换无所谓,我就想正妹空乘也能贴着我这样说几句话。我爱台妹!”

漂亮空乘听到这边声音,没有任何不乐,反过来露出一个笑容,激起附近一众年轻乘客的嚎叫。

几个身边有家室的中年男子也用眼角余光装作不经意地反复扫视裙下的丝滑。

说着我爱台妹的男子表情夸张,跟空乘没话找话道:“美女,还有多久降落,靠背啦,我腿都没有感觉了,我也想换头等舱。”

空乘脸上笑容不变,软软糯糯道:

“先生,我们正在太平洋上空,还有一个小时就会降落桃园机场哦~”

“如果有不适感,这边可以联系机长协调座位。”

群狼又再发出嚎叫。

这时高瘦男青年已经靠坐椅背,拉开遮光板,眼睛眯起,适应着光线的变化。

虽然面色依旧苍白,眼神却如鹰隼般瞬间锐利,仿佛能透穿时间与空间。

正妹空乘一边跟乘客调笑,一边关注男青年情况,却被他的眼神吸引。

早见多了各色人群,面对调笑骚扰都没有任何反应的女孩竟觉心跳加速,脸上发烫。

帅哥而已,自己怎么回事?

牵动正妹空乘心思的男青年却丝毫不在意周围发生的事。

他在整理自己脑海里出现的信息。

轻松,前世三十多年的人生从不曾感觉如此轻松。

那时的他患有超忆症,这种旁人羡慕不已的罕见病。

但是其中痛苦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

从有意识起,他就没有“遗忘”的能力。

无论任何微小不起眼的细节,大脑都像海绵一样一股脑吸收存储起来。

这也导致他大脑24小时都在发疯一般高速运作,大脑胀痛如影随形,伴随了他几十年。

这迫使他不得不减少外出和人际交往,最终走到了科研的路上。

毕业后他因为某个崇拜对象的一句话,加入了华为海思公司,成了一名IC(集成电路)工程师。

别人绞尽脑汁思考记忆的芯片设计方案,在他眼中不过是一眼便忘不掉的日常。

从前端电路设计,到后端验证设计、功能实现,公司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他的身影。

海思同事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硬盘。

都说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

除了非人的记忆力,他因为这个怪病的存在,从小不爱与人来往,日常说话处事更是冷硬。

“硬”盘没错了。

“所以,我现在叫何栖远了是吗?”

青年轻声呢喃,纤长手指在舷窗外沿滑动游走,眼眸在无云的太平洋上空映射出蔚蓝无垠的大海,显得深邃幽远。

安静思考着正在发生的事。

这里是2007年,纽约到宝北的飞机上,飞机已经飞行十几个小时。

何栖远父亲昨天突发急病离世,自己买到了最近的机票便匆匆上了飞机。

这一世自己不是寒门贵子,而是实实在在的豪门纨绔。

跟宝岛众多二代三代一样,何栖远身体原主更倾向金融运作,对实业兴趣缺缺。

原主的记忆里自己与父亲虽然感情很深,但彼此人生理念分歧严重,这些年父子间其实话已经很少。

这么着急的原因很简单,自己不回去,遗嘱宣读不了。

“小妈”柳如烟恨不得穿过手机,把他弄回去,好快些继承属于她的那份钱。

自从父亲续弦再婚,何栖远就远赴美利坚,在那边“白手起家”。

思绪整理到这,何栖远撇撇嘴,身揣千万美刀的支票,在原主眼里确实算“白手”。

慢慢也算站稳脚跟,在华尔街有了些许名声,结交了些朋友。

宝岛这边,从一年前开始,宝极电半退休状态的张仲谋三次登门,劝说父亲答应合并收购,老派作风的他根本不听原主从万里外发来的劝告。

何父早期投资数十亿美刀,多年打拼后才有了自家晶圆厂。

张仲谋知道何父的性子,提出了20亿美金的收购方案,同时接纳何家晶圆厂的全部员工。

这一行特点便是赢家通吃,随着宝极电与阿斯麦尔合作加深,龙头地位逐渐稳固,挤压得何家每况愈下。

他知道何父不会让步,不管多少钱都不会接受并购。

所谓上门劝说,溢价收购,不过是既当又立的博一个名声而已。

何父的强硬最终惹得整个宝岛商界说起此事,都是四个字:

不识好歹。

事实上张仲谋看中的不是华星联的晶圆厂,而是他家的员工,无数资深研发人员。

从那时候开始,华星联人才大批量流失,何父自然知道是宝极电做的手脚,但他作风老派,不愿发起员工竞业诉讼。

果然不久,宝极电传出消息,他们已经初步拟定方案,准备攻克最新物理制程的难关,领先全球,跑步进入45纳米时代。

根据芯片摩尔定律,每18到24个月,芯片的晶体管数量就要翻倍,也就是性能翻倍,同时成本价格下降一半。

但这一次与以前130纳米到90纳米,90纳米到65纳米这种情况完全不同。

现有的工艺都是采用二氧化硅作为栅极介电质。

大家也把源极和漏极之间的部分叫做沟道,在栅极氧化物上面是栅极,

当栅极电压超过一定阈值时,允许电流流动;反之,通道关闭,电流被阻断。

进而形成了代表二进制的“0”和“1”。

因此栅极平时也被叫作门极,很形象。

到了65纳米制程的时候,其中关键的硅基栅已经到了五六个原子层的厚度。

这就逼近了材料的物理电气特性的极限。

现在想再进一步到45纳米制程,漏电量必然会激增,功耗也会失控。

结果将完全无法有效聚集电荷,也就无法形成“0”和“1”。

宏观视角的通俗形容就是:电荷形成的河流淹没了河道和上面的桥,再巧妙的水利工程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这就是这个时期,芯片全行业面临的困境,曾经有人断言,摩尔定律可能从此失效,芯片行业的高速快车已经走到了轨道的尽头。

英特尔最早宣布开发攻关,宝极电和三星也都快步跟上,争夺唯一的王座。

何父知道这些行业巨头不会无缘无故砸钱,他们可能是摸到了关键节点。

一怒之下,何父将全部身家不顾一切的抵押融资,全部投入。

除了自家在住的豪宅和妹妹的信托,家里账面资金已然所剩无几。

有出走的老人私下传说宝极电的研发已然有了眉目。

没日没夜亲自带队攻关的老头听说后就这么倒在了自家晶圆厂的无尘车间里。

据宝岛那边传来的消息,老头倒下时,手上攥着宝极电20亿新台币的并购要约。

是的,原本收购方案的金额没有变,但是货币从美刀变成了新台币,相差接近三十倍!

这个强势的信息,无疑表明了宝极电的强大自信,他们真的找到了突破节点!

急于继承财产脱离大量家族融资泥沼的如烟“小妈”和尚在中学的妹妹都在宝岛家中等着自己回去。

整理完原主大脑里的信息,何栖远眼神愈发明亮。

这不巧了么,自己穿越时赤条条一个人,没有系统金手指傍身,但是自己有前世镌刻在大脑深处的信息。

这都是无价的存在。

45纳米?难关?自己虽然并没有入职过芯片代工行业,但是海思早期与宝极电,后期与中芯国际都有诸多合作研发项目。

自己作为海思设计端的首席ic全栈工程师,自然也经常主持讨论,对制程工艺的进化难点和突破口了如指掌。

何栖远思考着前世今生,外人看来刚硬外表下,内的心已然翻涌如奔腾巨浪。

自己前世是个孤儿,是祖国将自己养大,祖国就是他唯一的家。

他还记得刚毕业参加工作时参加过一个内地行业峰会,遇到了那个老太太,自己一生的崇拜对象。

当时的场景自己还记得,老人讲了很多,最后一句话自己不需要超忆症的加持,也永远不会忘记每一个字:

“我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自己既然穿越宝岛,暂时回不去“家”,那自己便努力带着这个岛,一起“回家”!

2007年,一切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