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再添心腹
- 宋朝之我是军阀我做主
- 内心恶魔
- 2154字
- 2025-04-06 15:45:04
庞万春被晁盖的话深深打动,他站起身,端起酒碗,大声说道:“晁天王如此信任我,万春愿效犬马之劳!以后但有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晁盖抿了一口酒,开口道:“万春兄弟,我和秋燕姑娘的事儿,你想必也有所耳闻。我对秋燕是真心的,想与她携手一生。希望能得到你的祝福啊。”
庞万春微微一怔,随即笑道:“晁天王如此坦诚,我自然希望妹妹能得此良人,祝你们二人幸福美满。”
晁盖也站起身,与庞万春碰了碗,仰头将酒一饮而尽:“好!有大舅子这句话,我晁盖就放心了。咱们以后就是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营帐内,两人的笑声交织在一起。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庞万春心里清楚,从这一刻起,他与晁盖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而妹妹庞秋燕和晁盖的这段姻缘,似乎也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话说童贯战败后回到济州。济州方向童贯深知官场门道,在向朝廷上报济州战况前,精心布局。他赶忙安排可靠人手,给蔡京、杨戬、高俅送去书信与大量黄金。他深知,在这朝堂之上,这几人势力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能量巨大。童贯心里明白,唯有借助他们的力量,自己或许才有机会度过眼前这道难关。童贯迫切希望能与他们共同商议出一套有效的应对策略。他在书信中言辞恳切,将局势的严峻和自身的困境详细说明,请求他们伸出援手。
济州知府,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全然不管那些,他就是一门心思要把自己从这趟浑水里干干净净地摘出来,绝不想被童贯捅出的烂摊子给牵连进去。
而蔡京、杨戬、高俅收到童贯的来信后,无一不是眉头紧皱。他们心里清楚,童贯此次麻烦不小,而此事也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若是处理不好,恐怕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危及自身在朝堂的地位。于是,几人立刻派人书信来往,紧锣密鼓地商议次日朝会上该如何应对。他们明白,必须想出一个周全之策,既能帮童贯摆脱困境,又能维护各方的利益。在这权力交织的朝堂之上,每一个决策都影响深远,容不得半点马虎。几人反复权衡,商定以战事突发戴罪立功为理由开脱,力求在朝会上稳住局面,化险为夷。
宣和二年四月,朝廷朝堂之上,童贯在梁山之战惨败的奏折一到,满朝瞬间哗然。皇帝得知这消息,顿时龙颜大怒!童贯此次出征,本肩负重任,却败得如此惨烈,损失几万人马大量物资,实在辜负圣恩。童贯如此无能,实在难辞其咎,必须严惩以正朝纲!皇帝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即刻将童贯斩首,方能解心头这口恶气!
蔡京,作为“蔡童集团”的核心人物,为了维护集团的利益,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深知童贯一旦倒下,自己的势力也会受到极大的冲击。于是,蔡京联合杨戬、高俅等人,纷纷向皇上求情。他们在皇上面前巧舌如簧,声称此次战败并非童贯大人办事不力、自身指挥失误,而是诸多客观因素导致。他们说,那些兵将们到了梁山一带,水土不服,战斗力大打折扣,根本没有再战之力,所以才会遭遇如此大败,绝不是梁山贼寇有多么厉害。在众大臣的一番求情之下,皇帝这才暂时放弃了斩杀童贯的想法。
皇帝冷静下来后,问大臣们该如何处置童贯。蔡京立刻回答道:“陛下,童贯一直忠心耿耿于陛下,对朝廷更是一片赤诚。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妨让童贯戴罪立功。他定当拼尽全力,以报陛下之恩。”皇上思索一番后,觉得蔡京所言有理,便同意了这个提议。
之后,皇帝又有意派高俅再调兵马过去围剿梁山。然而,此时的朝堂可谓是多事之秋。除了瞒着皇帝之外,蔡京等人心里都清楚,局势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大辽边境出现了严重问题,那边的局势紧张,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而淮西的王庆,更是一个心头大患。王庆最初只是开封府的一名副排军,却因一场冤案被刺配陕州。在逃亡的过程中,他纠集了一帮党羽,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如今,他已经占据了淮西五州六郡,像房州、南丰等地都在他的掌控之下,还自称“楚王”。王庆控制着淮西这个重要的交通枢纽,阻断了南北通道,他的军队以骑兵见长,与朝廷平乱军队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对抗。
不仅如此,威胜州、汾阳府、昭德府等地也有匪患滋生,虽然规模还不算太大,但也让当地不得安宁上报朝廷等待派兵平乱。
睦州也已出现多处小股匪患,可别小瞧这些星星之火般的叛乱,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蔓延。必须重视睦州眼下的状况!江南地区对朝廷而言,那可是至关重要,是朝廷经济命脉的关键所在。江南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朝廷的财政收入、物资供应等诸多核心事务。倘若任由匪患在江南肆意蔓延而不加以强力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
首先,当地百姓的生活必定受到极大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无法开展,民众陷入恐惧与混乱之中。其次,商业往来会严重受阻,经济活动停滞,这无疑将沉重打击江南地区原本繁荣的经济。长此以往,朝廷的经济支柱会遭到动摇,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所以,当下刻不容缓,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剿灭匪患,确保江南地区的稳定与繁荣,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这事比梁山贼寇占据梁山泊来说更重要,当务之急是调派精锐、制定策略,迅速扑灭匪患,守护江南经济根基。此外,朝廷其他地区也并非风平浪静,只是问题相对没那么严重罢了。
综合考虑当下的局势,蔡京等人深知,朝廷如今实在不适合再大规模地调动兵力去围剿梁山。若是此时再大动干戈,恐怕其他地方的局势会更加失控。于是,他们决定连哄带骗地稳住皇帝。他们向皇帝详细说明了各地的局势,强调此时不宜再轻易用兵,应该等明年税收之后,朝廷有了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再派兵剿匪,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