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尘哥儿要平安啊!“

“灶上永远给你留副碗筷!“

“叶哥哥记得带糖回来!“

声声叮咛中,少年终于泪如雨下。他不敢回头,只将脸深深埋进毛驴颈间的鬃毛里,任泪水打湿了灰色的皮毛。

••••••

青山叠翠,梨雪纷飞。

二十里山路走罢,离愁渐被满目香雪冲散。直到此刻,叶尘才懂得“梨雪国“三字竟是写实——沿途梨园延绵不绝,落花如雪纷扬。

灰驴背上,少年翻看着老里正给的册子,眉头渐渐紧锁。

“想不到这楚枫......“他轻叹一声。册中记载着这个书生如何获得仙缘,又如何在世家倾轧中失去一切。最终那个捧着圣贤书的少年,变成了杀人如麻的魔头。

“为何总要把自己的苦难,加倍施加给无辜之人?“叶尘喃喃自语。指尖抚过册子上斑驳的血渍,那是楚枫最后一个仇家的血。

展开舆图,梨雪国不过指甲盖大小。东境之外横亘着千里“通天江“,对岸星罗棋布着各大仙门标记。

“千里江面......“少年咋舌,“不愧是修仙界。“忽又莞尔,拍了拍驴脖子:“黑子,咱们向东!“

“嗯昂——“毛驴甩着尾巴应和。

••••••

万里路途,风雨兼程。

官道上行人渐多时,天飘起了细雨。烟雨朦胧中,唯有少年与驴周身三尺,雨丝不侵。

“父亲大人,让孩儿淋淋雨吧。“叶尘望着如帘细雨,无奈望天。

恰被两个行商听见,交头接耳道:

“这后生管驴叫爹?“

“可惜了这副好皮囊......“

话音未落,二人接连跌进泥坑。刚要爬起,又被过路马车溅了满身泥浆。如此再三,终是成了两个泥人儿。

而少年早已远去,暮色中终于望见第一站——

清河郡城。

雨歇云收,暮色四合。城中却是华灯璀璨,人声鼎沸。

少年牵着灰驴缓步行于石板路上,两侧商铺旌旗招展,在晚风中猎猎作响。

“老灰,且先寻个用膳之处。莫忧,在庄上为你刈草,在此间必为你觅上等草料。“他轻抚驴颈言道。

毛驴“昂昂“应了两声。

少年比对数家客舍,终择一处僻静价廉之所。

“老灰,此番盘缠有限,下回定携你往好去处。“复又拍胸保证。

店东是个花甲老丈,银发苍苍,腰杆却挺若青松。

“店家,可有精细草料?某愿多付银钱。“

“常料十文,精料十五。“老丈掩口打了个哈欠。

“要精细的。再来碗白饭,随便炒两样时蔬。劳烦多备一副碗箸。“

“还有客来?“老丈问道。

“只某一人,多备的碗箸是为家严预备。“

老丈闻言目光顿时柔和,透着几分慈爱。

待菜肴上桌,少年登时怔住——案上竟摆满鸡豚鱼鸭。

“店家,某只要两样素菜足矣,这般丰盛实在付不起。“

“不加你钱。你这般年纪正当长个,两样菜怎够吃。“老丈轻拍其肩,又唤跑堂:“给那灰驴换上鲜草,掺些细麸。“

少年连连作揖。先摆好一副碗筷,每样菜肴都夹些置于碗中,恭敬道:“父亲大人请先用。“方才举箸。

柜后的老丈见此情形,轻叹:“真乃孝子也。“

厩中,灰驴嚼着掺麸鲜草,欢快地甩着尾巴。

用罢晚膳,少年帮着跑堂收拾碗碟,方回房安置行囊。推开轩窗,闻得街市喧闹,遂决意出门散步。

这清河城不大不小,城中百姓皆安居乐业。少年信步而行,不时驻足与路人闲谈。

忽闻前方锣鼓喧天,众人纷纷奔去。

“梨园今日露天演剧,分文不取,速去占位!“

少年亦随人流前往。戏台前早已人头攒动,他立于外围观戏,不时高声喝彩。

台上两位伶人,一扮将帅,一饰皇子,唱念做打俱是精彩。观演片刻,少年便知此剧演的是老皇帝大限将至......

台上正演到紧要处——老皇帝竟欲废长立幼,而那统兵大将手握重兵,威震朝野。太子暗中前来游说,欲与其共谋大事。

李初一正看得入神,忽觉身后有人靠近。

“小兄弟觉得这戏如何?“一道温润男声响起。

“精彩得很!“李初一随口应道,眼睛仍盯着戏台。

“若换作你是那将军,当如何抉择?“

李初一这才回首,但见一位身着墨色锦袍的贵公子,外罩貂裘大氅,眉目如剑,气度不凡。身旁女子更是明艳动人,只是眉宇间透着几分不耐。

“夫君何必问这少年?“女子轻声道,“他能有什么见解。“

“夫人且慢。“男子摆手,“我观这位小兄弟面相非凡。“

此时戏已落幕,那将军最终选择忠君,太子却起兵造反,结局留白。

李初一挠头道:“这事简单。若我掌兵十万,自当忠君报国;若拥兵百万......“他顿了顿,“那便是天命所归,当仁不让。“

“天命所归?“男子眸中精光一闪。

待他回过神,少年已消失在灯火阑珊处。

“夫君,这孩子说得在理。“女子英气逼人,“如今朝堂腐朽,边关全靠我们苦撑,还谈什么忠君爱国?不如......“

男子望着忠心耿耿的部将们,眼中坚冰似有松动。

••••••

客栈马厩里,李初一搂着驴脖子絮叨:

“老灰,这可是咱们头回在外过夜,你可争点气。“

“昂——“

“我跟爹说话,你插什么嘴?“

话音未落,一道天雷直劈驴头,顿时青烟直冒。毛驴炸着毛,再不敢胡乱应声。

日影西斜时分,一人一驴终于望见炊烟袅袅的村落。

“梨园村?“少年撇了撇嘴,“这梨雪国处处梨园,叫这名的怕不下百八十处。“

甫一进村,清冽酒香便扑面而来。转眼间,十来个村民已围上前来。

“小哥打尖还是住店?“

“来我家吧,酒菜管够!“

“这客人是老娘先瞧见的,都滚一边去!“

恍惚间,李初一竟以为回到了前世某个著名景区。

“哥哥来我家嘛~“软糯的童音从脚边传来。低头看去,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娃正拽着他的裤腿,还不及他膝盖高。

这叫人如何拒绝?李初一笑着拱手:“多谢各位美意,我就去这小妹妹家用饭吧。“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

“老张家的太不讲规矩!“

“就是,让这么个小娃娃来抢生意!“

“今晚就让我婆娘也生一个!“

李初一:“......“

跟着女童七拐八绕,来到一间不起眼的酒肆。店主是位满面风霜的中年汉子,正宠溺地抱着女儿。

“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先用饭吧。“李初一好奇道,“大叔,怎的村里这么多客栈?“

“往西三千里荒无人烟,行商们都要在此休整。“店主边烫酒边解释,“久而久之,村里人都做起了这营生。“

正说着,一队人领着十几个孩童经过。那些孩子眼距宽、鼻梁塌,面容呆滞,竟与前世唐氏综合征患儿一般无二。

“这些孩子......“

“都是苦命人呐。“店主叹息,“听说三千里外的城里有个善人,专门收留这些先天不足的孩童。“

李初一将信将疑。待酒菜上桌,照例先敬过“父亲“,才大快朵颐。这梨花酒清甜爽口,让他赞不绝口。

酒至半酣,女童又领来一位佩剑的“公子“。李初一眼尖,看出是女扮男装,却也不点破。

临行时,店主再三叮嘱:“客官不如等商队同行。这一路荒山野岭,有个照应。“

“不妨事。“李初一解开驴绳,“我这人胆大。“

“那千万记住:宁睡坟头,不宿破庙!“

辞别梨园村,真正的三千里深山就此展开。少年仰卧驴背,在古木参天的山径间穿行。奇的是,百鸟环绕左右,猛虎追随其后。

毛驴起初吓得直哆嗦,待发现这些猛兽竟对它能驮着少年露出艳羡之色,顿时趾高气扬起来,不时冲虎豹龇牙咧嘴。

李初一也懒得管它,左手接着山雀衔来的野果,右手捧着那本从匪首处得来的古籍,细细研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