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二十七分,市法医中心的灯光依然明亮。
祁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将最后一组数据输入电脑。她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出一串清脆的声响,在空荡的解剖室里显得格外清晰。第四具尸体的毒理报告终于完成了,这个连环交通肇事案比她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应该不是简单的酒后驾驶...“她轻声自语,指尖划过屏幕上并排显示的四份血液分析报告,“酒精含量都低于临界值,但全都含有微量的苯二氮卓类物质...“
她的手机震动起来,是主任发来的短信:「报告完成了吗?明早会议要用。」
祁颜看了看时间,回复:「刚完成,已发送至您的邮箱。」她犹豫了一下,又补充:「建议扩大毒物筛查范围,我认为这不是普通交通事故。」
发完消息,她开始收拾工作台。不锈钢器械一件件被擦拭干净,放回原位。祁颜的动作精准而高效,就像她做的每一份尸检报告一样——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不确定的结论。
“祁医生,又加班啊?“值班的保安老张探头进来,手里端着杯热气腾腾的茶。
祁颜点点头,脱下一次性防护服,露出里面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色西装裤。她的身材纤细,但举手投足间有种不容忽视的力量感。
“喝口热茶再走吧,这大半夜的。“老张递过杯子。
“谢谢,不用了。“祁颜礼貌地拒绝,拎起公文包走向门口,“明天还有工作。“
老张摇摇头,已经习惯了这位年轻法医的疏离。三年来,祁颜永远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却从不参加同事聚会,甚至连食堂都很少去。局里有人背后称她“冰美人“,有人说她高傲,但没人能否认她的专业能力。
清晨六点,祁颜走出公寓电梯。她住在城东一栋老式公寓的顶层,这是她三年前调来这座城市时选的——安静,人少,视野开阔。
走廊尽头,她的邻居家门前有一小滩水渍。
祁颜的脚步顿住了。501室的李教授,一位退休的化学老师,独居,有严重的风湿,每天早晨都会把牛奶放在门外而不是自己去取。但那滩水渍...位置不对。
她走近几步,敏锐地注意到门缝下隐约的反光——不是水,更像是某种油性液体。而且门锁周围有细微的刮痕,非常新。
祁颜的心跳加快了。职业本能让她立刻掏出手机,拨打了110。
“地址是清河公寓5楼,501室可能有入室盗窃或更严重情况。“她的声音冷静而清晰,“请尽快出警,我是一名法医,观察到门锁有被破坏痕迹,门外有可疑液体。“
挂断电话,祁颜退到安全距离,但没离开。七分钟后,警笛声由远及近。
第一个冲上楼梯的是个高个子男警官,制服有些皱,头发乱蓬蓬的,但眼睛异常锐利。他身后跟着两名年轻警员。
“是你报的警?“男警官问道,同时示意同事警戒。
祁颜点头,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情况。男警官——他的胸牌上写着“程望“——听完后挑了挑眉。
“李教授?我记得他,上个月还来局里做过化学物品安全讲座。“程望靠近门边,仔细观察后表情变得严肃,“你说得对,门锁被动过。“
他敲门大声表明身份,无人应答后,果断决定破门。
门开的瞬间,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祁颜立刻辨认出来:“煤气!不要开灯!“
程望反应极快,已经冲了进去。祁颜紧随其后,看见厨房里瘫倒在地的老人,和完全打开的煤气阀门。
“还活着!“程望探了老人的颈动脉,迅速关闭煤气,打开窗户,“叫救护车!“
十分钟后,李教授被抬上救护车。初步判断是一氧化碳中毒,但能否救回来还很难说。
“看起来像是意外,“一位警员说道,“老人可能忘记关煤气了。“
祁颜站在一旁,眉头紧锁。程望注意到了她的表情。
“你有不同看法?“他走到她身边,语气中带着好奇而非质疑。
“李教授有严格的作息习惯,从不在早晨使用煤气。“祁颜指了指厨房,“而且阀门是完全打开的,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不太可能用那么大力气。“
程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观察得很仔细。“他顿了顿,“法医是吧?我是程望,刑警队重案组的。“
“祁颜,市法医中心。“她简短地自我介绍,然后指了指门外,“门锁的痕迹很专业,不是普通小偷。“
程望的眼睛亮了起来:“你也注意到了?我正想说这个。“他招手叫来技术人员,“重点采集门锁和门外那滩液体的样本。“
两人对视一眼,祁颜在他眼中看到了赞赏和某种兴奋。而程望则惊讶于这位女法医眼中的锐利——像手术刀一样精准而冰冷。
“看来这不是简单的意外。“程望说。
“从来就不是。“祁颜回答。
救护车驶离,朝阳正好升起,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都不知道,这次偶然的相遇,将彻底改变彼此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