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想办法

周义点点头。

他接着继续询问:“若是在东街摆个摊位售卖吃食,可有搞头?”

周义本身就是蓝星人,知晓不少这方天地没有的美食,如果能制作出来售卖,应该可以大赚一笔。

“不行,租赁摊位至少需要一两银子才行,并且还得打点关系才行。”

“没个两三两银子,谁敢去租赁摊位啊!”

“况且这世道混乱,很少有人愿意花钱购买吃食。”

“好吧。”

陈陵说没错,周义只得打消摆摊的念头。

看来。

想要和蓝星的电视剧一样,摆摊卖些蓝星美食的想法是无法实现了。

周义晚膳结束后,便回到了房间之中。

今天,孙师傅将大部分的切配工作都交于他。

所以偿还进度涨的飞快。

目前已经达到50/100。

看来两天后就可以完成偿还进度。

想到这,困意来袭。

周义沉沉睡去。

....

第二天清晨。

周义等早膳准备完毕,便立即来到了西街。

西街十分冷清,只有零散的几个戴着斗笠的行人。

两侧街道的酒馆还没有开始营业,但能在寒冷的空气中闻到一丝酒香。

因为一些江湖义士平时大多聚集于此,所以这里开设了不少酒馆。

周义和戴着斗笠的行人一样,目的地都是那一面贴着各种告示与委托的石墙。

抵达石墙前。

周义站在人群中瞅了几眼。

他只能看见墙上贴着两个委托,剩下是一些衙门告示。

捉妖委托:小坛村附近出现不知名一境妖物,不限人数,奖励一两银子。

寻物启事:本人在安邑县郊区丢失一枚环形玉佩,寻回者可得3两银子作为报酬。

这些都是挑剩下的,一些简单的委托早就被提前蹲伏的人接走。

他们会将整张纸揭下,视为接取委托成功。

等到完成后将委托纸张和要求的物品一起交给衙门。

这样就可以领取到委托的酬金。

可惜些委托大多他目前都无法完成。

周义心中下定决心。

等到将刀功的偿还任务完成后,一定要预支一门武学傍身!

一想到还欠着冯逊的钱,周义更是下定了习武的决心。

即便后来还不上钱,等到实力足够,将其打杀了便是。

管他欠你多少钱,一切都死无对证。

接取委托无门,周义只好朝着宋府走去。

期间一栋特别的建筑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是一家叫做洪家拳馆的武馆。

从记忆中了解到,好像是县城之中唯二的武馆。

据说馆主实力非凡,算的上县城第一高手。

“若是能在此处学武,就不用担心冯逊这厮的报复了。”周义看着武馆招牌,心中一动。

他走上前去,开口询问门前扫地的武馆学徒道:“敢问兄弟,要进入这武馆学武,有什么要求?”

穿着练功服的学徒闻言,抬起头,打量了周义一番道:

“成人习武,每个月缴纳一百文就行,不过.....”

“因为乾武王朝不推崇习武的原因,进入武馆必须要熟人介绍,或者从小开始。”

“像你这样过了年龄,又没人介绍,很难有门路的。”

“我托了不少关系,才在这拳馆之中成为了学徒。”

“学习半年,还只停留在基础拳法上面。”

周义闻言摸了摸下巴,确实他好像没有什么人脉。

在这方天地,普通人想走武道真是难上加难,但是有权有势的世家子弟却不受这种限制。

“我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这玩意太过于烧钱,即便入了武道,后面还有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

“没有个百八十两银子,很难学出个名堂来。”

“我是真的后悔了,钱花完了,练武一点起色都没。”

“罢了...”

这位武馆学徒一脸愁容,说完便闷头扫地去了。

“多谢兄弟相告。”周义拱手道。

他转身继续朝着宋府走去。

虽说走上武道异常艰难,但他可是有着预支系统这样的金手指,哪怕再难都能预支之后再偿还。

“现在最需要的是人脉,否则连习武的资格都没有。”

前身刚来安邑县不久,老家那边因为天灾的原因,认识的人大多都已经死去,还有一部分人流离失所,也不知道去了何处。

乾武王朝地界宽广,若是失了联系,基本上今生都很难再遇上。

“还是蓝星好啊!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即便远在万里,只需要动动手指便可以见面。”

要从哪里寻找这种人脉呢?

周义一路上不断思考,却依旧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罢了,还是先将刀功提升到高一些的水平吧!”

来到宋府门前,周义与护院问了声好。

他马不停蹄进入厨房,开始磨砺自己的切配技术。

这样做只为争取快些成为孙师傅的徒弟。

成为了孙师傅的徒弟之后,周义就可以借机从他那边获取一些赚钱的途径。

或许还能通过师父的人脉,得到习武的资格。

就当周义沉迷提升偿还进度之时。

孙师傅吃完早膳从厨房窗前经过。

他听见切配区传来切菜的声音,略微有些惊讶。

切配区按理来说,只有他和周义可以进去。

其他人进去,若是被发现,那可是要杖责的。

孙师傅心存疑惑,推开厨房门走了进去。

他看见切配区,周义正全神贯注的切着手中的白萝卜。

这种食材价格低廉。

而且切坏的萝卜可以煲汤,切好的萝卜还能制作萝卜干。

所以他之前就告知过周义,可以随便使用低价食材练手。

此时周义的面前,已经堆了七八根切好的白萝卜。

“这都是你切得?”

孙师傅忍不住开口问道。

其他的小厮来他这里打杂,大多想投机取巧。

整日只想着偷学个一两招,或是钻研他的切配手法。

假意好学,实则心浮气躁。

在这里呆了一段时间,便原形毕露。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周义这种,在备膳时间之外,自行练习的杂役。

像周义这样踏实勤奋的年轻人,实在不多见。

也只有他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肯愿意沉下心来学习一门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