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以“近现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研究”为主题,既是“以中国为目的”考察近代日本思想史的专题研究,同时又是“以日本为方法”思考近现代以来中国变革道路的理论探索。书名中所谓“中国研究”是指近现代以来日本知识分子对中国变革历程的研究。如果说存在的话,本书的创新之处是从“政道与政体的矛盾关系”出发,考察近现代日本国内以各种方式参与或研究中国变革的知识分子围绕“如何重构近代中国”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思索。书中梳理、剖析了那些同时代的他者是如何认识、分析、评价中国变革道路的,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近现代日本思想史内围绕“中国研究”问题的新的学术话语。

书稿主要从典型人物思想研究和重大主题研究两方面出发,从历史纵向维度与领域横向维度来探究近现代日本思想家对中国变革道路的观察与思索。本书选取了学界公认的几位思想立场各异,但都对中国进行过独到研究或与中国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日本知识分子,包括对近代中国思想界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思想家中江兆民;参与民国初年宪法制定的法学家有贺长雄;开创研究中国的“京都学派”的东洋史学家内藤湖南;长年旅居北京、时刻关注“二战”时局的汉学家中江丑吉;扎根中国大地、对中国政治社会变革抱有深刻认识的中国研究者橘朴;鲁迅的知音、对中国革命持同情理解态度的思想家竹内好;以及倡导以中国为方法来研究中国的思想史家沟口雄三等。本书通过兼顾人物与主题两个维度,研究典型人物的思想,分析他们的中国研究,从中寻找回答“如何重构近代中国”的理论线索。

在研究视角上,运用“政道与政体的矛盾关系”分析框架研究近现代日本思想史。通过分析明确在研究对象的思想中近现代中国政道与政体矛盾关系的各自呈现形式,探究研究对象为了解决中国所存在的政道与政体间的矛盾而进行的思想努力。

关于日本对近现代中国的看法,学界目前主要成果集中在日本的中国观等领域,存在忽略近现代日本是如何观察、思考中国变革这一更为本质问题的倾向。为此,拙作不仅涉及对中国的认识,更深入考察了近现代日本知识分子对中国变革道路在政体变革与政道价值上所具文明意义的探索。

正是在前述意义上,本书可以说是探索近现代日本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变革的思想史的创新研究,如果这本小册子对完善关于近现代日本的中国研究这一学术领域的知识构建、为思考中国道路的相关理论建设能够有一点裨益的话,将是笔者的荣幸。同时,笔者也愿意同中日两国学界的师友们一道重新思考研究对方时所应采取的态度与方法,期待当代日本学界能够汲取他们前辈在研究中国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反思其在近现代中国研究中的偏见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