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节日中的传承

节庆活动是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是各族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不论是原始的崇拜活动还是祭祀活动,或者是一些民俗礼仪活动,均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节庆活动往往可透视出一个民族古老而又丰厚的文化传统。定期举行节庆仪式,强化了传统文化的记忆,是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也是社会群体的自我认同,更是社会群体交流的媒介,它对文化的传承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它使民族古老的文化获得重视,使文化群体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加强。苗族“四月八”是纪念英雄亚鲁的重要节日,因英雄亚鲁在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战死在贵阳市喷水池附近,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纪念活动。在1912—1949年间杨森所著的《贵州边胞风俗写真》记录了“铜像台(今贵阳喷水池)一带的情况,那里原为森林茂密之区,称为黑羊大箐。边胞酋长名古鲁悲赞者(苗音)异常英勇,于宋时或宋前,率其徒众来此开垦,死后葬于此。后人为追念前人丰功伟业,乃于四月八日前来祭奠”[31],活动范围涉及贵州贵阳、高坡、紫云、松桃、黄平等县市,贵阳市喷水池的祭祀活动延续至今。节日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苗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四月初八这天,苗族人民要相聚一起,吹奏芦笙,跳芦笙舞,对山歌,等等,人们在节日中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祈求风调雨顺、人民安康的良好愿望,会极大地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这种影响还是潜移默化的、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