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明车营,步坦协同(加更求月票)

城墙上,众人松了口气,有不少人欢呼。

俞大猷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大同府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艰难。

虽有各处援军陆陆续续抵达,但要么在远处难以靠近,要么虽然入城,但死伤严重。

敌人足有十万大军,而他手下能用的兵力,算上两千义士,也不足一万。

此时蒙古十万大军合围,切断了援军,也切断了粮草供应,府城内的粮草最多坚守一个月。

一个月内,必须击溃蒙古军,否则不光府城陷落,整个大同府也会沦为蒙古猎场。

“蒙古的主力是四万骑兵,威胁最大。”

“得想个法子对付那些骑兵……有了!”

他灵光一闪,想到了古代兵法中的战车。

若论骑射,大明士卒确实比不上蒙古骑兵,不管是机动性还是射程,都有所不如。

可若是在战车上架设弓弩铳炮,那就另当别论了。

另外,战车上还可以配备旗手、牌手抵挡敌方弓箭,配备虎叉手、钩镰手、拨刀手冲锋破阵,配备鸟铳手、神枪手射杀敌方骑兵……

他熟读兵书,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知识,不断融合、重组,又想起了皇上兵书战策中提及的“步坦协同”,很快构思出一整套的战车方案。

“皇上说的坦克,应该就是重装战车罢?”

“虎叉手、钩镰手、鸟铳手、神枪手,自然就是步兵和炮兵了。”

“这里视野开阔,正好适合战车行进,适合对付骑兵。”

“至于白莲教众和投靠鞑靼的边军边民,倒是有另外一个阵法适合他们,只需稍微改改。”

当天晚上,俞大猷召集各级军官和五大门派的掌门、长老,当然还有早已赶到的锦衣卫指挥佥事朱七,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众人越听越兴奋。

“此法可行!”

大同知府这些天愁眉不展,睡不着觉,每天都担心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现在终于等到了主心骨,等到了破敌良策,坐不住了,起身道:

“下官这就去动员全城百姓,集合全城之力,打造兵器战车,准备将军所需之物!”

“就算将府衙拆了,也一定给将军凑齐!”

他带着下属官员匆匆离开。

俞大猷看向五大门派的掌门、长老:“府城物资有限,哪怕日夜不停,耗尽人力物力,也打造不出多少战车,还需仰赖诸位。”

石清连忙应承:“将军请吩咐,我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俞大猷道:“蒙古大军围城,各地援军如果分散赶来,就会被蒙古骑兵以逸待劳,依仗机动优势进攻,后果不堪设想。”

“我需要有人出城联络各处援军,令他们不得靠近,就近准备物资,制造战车,等时机一到,配合我军内外夹击。”

赵真嵩立刻请缨:“此事交给我们全真派,贫道亲自挑选擅长金雁功的弟子,保证将将军的军令送到各处援军手上!”

“好,那就拜托全真派诸位真人了。”

俞大猷画了张战车图纸,命人描摹几份,交给赵真嵩:“赵真人可于丑时从南边城墙出城,我会率军从北侧佯装突围,吸引蒙古兵力,为你们制造机会,一切小心。”

他又说道:“蒙古大军劫掠了不少物资,如果一直围城,一个月后府城必破,所以我需要有人找出蒙古大军粮草,一把火烧了,逼迫俺答撤军。”

愚酒真人笑道:“此事武当去做,没人和我争吧?”

众人笑而不语。

俞大猷道:“真人可带人和赵真人他们一起出城,再想办法混入白莲教,潜入蒙古大营,放火焚烧粮草,时间就定在一个月后,但见火起,我们就内外夹击,发动总攻。”

他神情严肃:“真人,此事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大同,乃至整个大明的安危,务必小心!”

愚酒真人也不笑了,郑重承诺:“将军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好,诸位抓紧时间休息,子时集合!”

众人忙去休息,恢复体力和精神。

俞大猷可没时间休息,战事紧张,有处理不完的事情,还要去排兵布阵,准备稍后的佯攻。

…………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蒙古大营,俺答汗远眺府城,赞叹道:“我军兵力是敌军的十倍有余,却还是无法破城,俞大猷果然不凡,可惜不能为我所有。”

旁边一人道:“大汗,大同府城是一个鱼饵,我们围而不破,大明援军就会不断送上门来,这是好事。”

此人中原打扮,名为赵仝,是白莲教的教首,麾下教众过万,占据方圆百里领地,拥有马匹五万,牛三万头,谷物两万斛,势力极大。

赵仝投靠俺答汗后,一直鼓动俺答称帝,还为俺答建造了九重宫殿。

如此一来,他也能水涨船高,称王称霸。

他手下的白莲教众,有的在蒙古境内垦荒种地,从事生产,有的则扮作僧人、道士、乞丐、商人,潜入边境各府,乃至京城之地刺探情报,是名副其实的奸细。

白莲教给边境各府造成的危害,一点都不比蒙古骑兵低。

实际上,俺答汗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想和大明开关通商,开放马市。

就是在赵仝的鼓动下,蒙古和大明的关系才越来越紧张,看不到和解的希望。

俺答汗对赵仝很是倚重,闻言笑道:“此计甚妙,就按照你说的办。数日鏖战,将士们也都累了,传令,今夜休息,明日骑兵巡查四方,发现大明援军立刻报信!”

“大汗不可!”

赵仝连忙劝阻:“臣听说过俞大猷,此人生性狡诈,诡计多端,我料定他今夜必定袭营,不如早做准备,将计就计,将其一网打尽!”

俺答汗眼睛一亮:“好计谋!”

他对赵仝极为依仗,视其为军师,立刻依计行事。

丑时三刻,大同府城北门大开,俞大猷亲率三千精骑出城,直愣愣的朝着蒙古大营冲杀。

忽然,大营中涌出大片弓弩手,弯弓搭箭,一波波箭雨朝着他们飞来。

“分兵,一队去西门,一队去东门!”

俞大猷早有预料,还没冲到蒙古大营,就拨马带人朝着西门狂奔,同时弯弓搭箭,一箭将距离最近的蒙古将军射杀。

三千精骑,奔腾如虎风烟聚,呼啸而来呼啸而去。

俺答汗立刻下令追击。

与此同时,城墙上冒出了大量弓箭手,射向追兵,造成了不小伤亡。

“不好,中计了!”

俺答汗狠狠地瞪了赵仝一眼,下令撤回。

三千精骑返回府城,俞大猷看向迎过来的石清:“石大侠,全真教和武当派的真人们出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