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渝州正骨的筋伤特色优势
第一节 渝州正骨筋伤学术思想渊源
渝州正骨筋伤学术思想源自《黄帝内经》的“和为圣度”之说,主要体现“和”的学术思想和精髓,提倡治病当“以和为圣度”。《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历来注者注“圣度”为圣人调养之法度,王冰注“和,谓和合,则交会也”。“和”是指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使之达到阴阳平衡之意。《黄帝内经》把“和”作为辨证论治的最高原则。“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揭示了宇宙的运动规律,是自然的最佳境界和终极状态。中医理论在阐述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一个“和”字。“和”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思想精髓,既是治疗疾病的原则与方法,又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终极目的。《黄帝内经》中的“阴平阳秘”“天人合一”就是“和”的体现,就是“和”的境界,而治病的最终目的就是恢复“和”的状态。辨证论治应建立在“和”的基础上,强调治病过程中必须认清人体生理与病理这对矛盾的根结所在,抓住主要矛盾,采用“和”的方法去解决矛盾,以达到人体自身的平衡。历代名医如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均是强调中医综合治疗的大家,治病时单纯采用一种治疗方法往往有其不足,而多种方法协调使用、相互配合则能达到取长补短、事半功倍的效果。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陪都,汇聚了全国各地中医骨伤名家,如时任中央国术学校校长赵锦才、“南方大侠”蓝伯熙,以及刘宏君、杨亚华、郑世安、艾礼平等。他们既是中医伤科名家,又是武林高手,移居重庆开办医馆,熔武功与正骨、推拿手法于一炉,是渝州正骨、推拿的创建者。在长期临证中总结出了“灵巧手法、动静结合、内外用药、导引练功”的渝州正骨特色。
特别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郭剑华为代表的渝州正骨人,勤求古训,师古不泥,博采众家,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认真消化、吸收,并与祖传及自己的特长相结合,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传承创新,优化组合,创新性提出了“筋伤顽疾、病证结合、法当综合、防治并重”的中医综合治疗筋伤疾病学术思想,形成了一套特色突出、操作规范、注重技巧、安全效佳的筋伤疾病中医综合诊疗方案。所谓中医综合治疗,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将针灸、推拿、火罐、中药内服外敷、中药熏洗、功能锻炼、心理疗法等治疗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一种方法,它使各种疗法有机协同配合,疗效互补。筋伤疾病的单一疗法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而采用内外结合、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中医特色突出,疗效显著。郭剑华带领团队通过对筋伤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病理变化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积累、筛选优化,自主创新地制订出了系统化、具体化、步骤化、操作规范、容易交流、疗效更佳、疗程更短的专病专治的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及临床路径,其中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还先后创立“五步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六步法治疗颈椎病”“四步联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四步联法治疗肩周炎”“五步法治疗骨折后遗功能障碍”“七步联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五步联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单纯性肥胖病的减肥六联法”“中药二联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