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某天王伟斌找到姜星,指着屏幕上《代号:幻兽》测试版的锻造系统,询问具体的玩法。他说:“这个系统是不是太复杂了,红点提示也不明确,我都玩不太明白。”

姜星先是简单解释了下,见王伟斌没听明白,只能把整条养成线的逻辑全给他捋了一遍。在反复的问答中,王伟斌甚至还问出了一个新手引导就教过的、任何一个玩家都能理解的问题,直到小半个小时后他才终于明白了,结论还是:“这也太复杂了,我觉得要简化下。”

其实姜星有个一直以来都没理解的问题,那便是王伟斌为何会选择游戏行业创业呢?他不仅不是一个游戏高手,甚至连又菜又爱玩都算不上,与游戏的唯一联系只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游戏程序员。她说:“斌哥,你不是我们游戏的目标用户。”她说的很委婉,更伤人的意思是,你只是一个不玩游戏、更不可能为游戏付费的人,你的意见不重要。

王伟斌说:“那我就是你们的潜在用户啊,得让我玩得懂才行。”

姜星找了个是借口也是事实的推脱:“这个系统是之前在群里商量好的,除非游戏测试中玩家不满意,不然就不改了。”

王伟斌听见了关键词“群”,项目中竟然有一个决策群是他不知道的?在他的再三追问和想要进群的暗示下,姜星只得说出群是王禹拉的,里面还有刘俊翔,她补充道:“俊翔现在去了羊城,这个群已经没用了。”

王伟斌知道她不会骗自己,但就是不舒服。这两个月来他就见姜星天天往王禹办公室跑,王禹说什么就是什么,放个屁也当个宝似的分析来分析去。她和自己近期越来越聊不上工作的话题就算了,现在就连自己作为玩家的提议也否决,王伟斌心里不是滋味。当天下午,一个新的四人小群成立了,群主王伟斌,群成员姜星、方理、毛嘉飞。王伟斌说,这个群用于主管之间的灵感和信息交流。

这件事不知是从谁的嘴里走漏了风声,几乎没过几天王禹就知道了这事,他像是调侃又像是敲打似的问姜星:“听说你们拉了个群,有什么事情还要瞒着我老王的?”

问到这个份上,姜星也没有必要再撒谎否认,她说:“那个群基本也不用。你要进吗?”

姜星、方理、毛嘉飞都是王伟斌亲自招进公司的,他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王禹加群干嘛呢?他要是进来,怕不是有人就得出去了。王禹当场就没憋住,又像是讥讽的冷笑,又像是被姜星的耿直给真逗笑了:“你是不是傻,我加了这个群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之后的一个月在两位王总的貌合神离下度过,他们在开会时相互交流看上去还十分融洽,但身处两个群的姜星明白他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她只能默默祈祷他们之间的战争不会影响到项目的研发进度,而两位王总也同样很识大体,再明争暗斗也没有拿项目开玩笑,毕竟钱包鼓鼓是他们的共同追求,也是上至孟建华下至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

三个月的期限就这样迎来了最后时刻,姜星信心满满拿着装有1.0版本《代号:幻兽》的测试机进了王禹办公室。王禹简单用新号过了一遍新手引导,然后切了个老号又看了不到两分钟,问道:“这就是你的最终版本?”

他那双白眼球过多的大眼睛又发出了慑人的光,一贯自信的姜星在几个月来在王禹的“骂人教育”中形成了条件反射,竟被盯得有些心虚,在脑子里飞速过了一遍游戏框架,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王禹说:“那我就去给各大代理商的老板们鉴赏一下你的大作了。”

第二天姜星就从王禹口中得知了某著名代理商的回复:“游戏本身是不错的,但版权风险有些大,我们还会再考虑一下。”她听罢整个人都理直气壮起来,看着王禹的目光炯炯有神,好似在说:“我做的没问题,是你定的基调错了。”王禹呵呵一笑,哪能看不懂她想说什么,也懒得和她现在计较。

之后的一周里,姜星又听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反馈:“你们既然蹭《幻兽精灵》的热度,为什么不干脆蹭到底,直接抄它们的外观呢,这样宣传成本至少能节约80%。”这时她心中隐隐有了答案,而后更多的反馈证实了她的猜想,多家代理商几乎都使用了这两套措辞,很显然背后的意思是——游戏不行,他们不要。

这就让姜星很不解。主线关卡、装备副本、材料副本、BOSS战、竞技场、金矿争夺战等玩法,以及各类卡牌养成、装备养成、商城系统,她几乎还原了同类游戏的所有系统,到底是哪里有问题?

王禹这回不上课了:“你自己慢慢想。”

“可是别人有的我们也有,而且做得也不比他们差。”

“那就回去继续想,想到想出来为止。”王禹很是不满,奶孩子似的喂了三个月终于拿出了一个勉强能玩的版本,这小破孩儿不会以为会找参考、会执行、会管理就能做出一款赚钱的游戏吧?游戏,不过就是一个靠吃人性赚钱的商品,像姜星这种大城市含着金汤勺出生一辈子没吃过苦的人,怎么可能懂得人性呢?他真想当下就劈头盖脸骂上一顿,但几个月的相处中他已然发现姜星死猪不怕开水烫,他又不可能真的拿出侮辱性的谩骂,毕竟他只是一个老板,不是什么奴隶主。看来是时候让市场来教育她一顿了。“申城有家对《幻兽》有进一步兴趣的公司,过两天跟我一起出差。”

那家公司名叫天鹰,姜星从未听说过。原本她所期待的代理商是连自己父母都耳熟能详的知名游戏公司,是那些在行业内呼风唤雨的巨头。然而现实给了她一记沉重的耳光,大代理商们全都委婉拒绝,最终愿意有进一步合作的都是些从未听过名字的小代理商。

在前往申城的高铁上,王禹说:“别摆出这副脸色,现在有人要已经不错了。你当初不想考清北吗,考不上只能怪你自己。”王禹一开始就没有抱能被巨头看上的希望,什么档次的研发团队能出什么档次的产品、能配什么档次的代理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为了让出身大厂的姜星看清现实,他还算了笔账,按照业内通常的规则,研发和代理商的流水分成是二八开,晨星想要勉强生存下去,月流水必须达到两百万。“好好努力吧。”他说。

姜星的前公司“牛厂”的游戏都是自研发自运营,她听说过业内的二八开分成,但想当然的认为研发商拿八代理商拿二。可当两百万的价格从王禹口中说出,她是惊了又惊。一来对比当下晨星员工的数量倒推成本,研发商晨星拿的才是二;二来《代号:幻兽》达到两百万的月流水在王禹心中似乎都是有困难的。

她说:“两百万很难做吗?”此刻的她只记得这个数据在前公司“牛厂”可以算是耻辱,却也忘了“牛厂”许多项目都死在了上线前,包括她曾经参与过的项目;只记得王禹曾经的成绩,却忘了一个成熟的研发团队和一个曾经差点解散的失败团队截然不同。

王禹呵呵两声:“不然你以为呢?游戏市场就是赢家通吃,90%的项目做不到上线,99%都不能盈利,99.9%都达不到小康。而且很多时候赚不赚钱也由不得我们,同样一款游戏你要是能被‘鸭厂’看上就是千万流水打底,被另一家小代理商看上连百万都未必保得住。虽说‘鸭厂’的分成比例夸张到一九开,但要真能相中我们那可真是天大的好事。”

“可是它不是说我们有版权问题吗?”姜星嘀咕,“还好意思看不起我们,它自己不也这么发家的。”

“那能一样吗?人家现在做大了,要脸的啊。”

又经历了一小时的出租车,姜星和王禹来到天鹰所在的园区大门处,接待他们的是一位看上去三十出头的女性,弯月眉桃花眼小翘鼻很是漂亮,却留了一头中老年阿姨款的卷毛短发,穿了一套休闲款中性运动装。

“王总您好,我是天鹰的商务经理,丘秋。”担心他人误解这是个昵称,她解释道,“丘处机的‘丘’加秋天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