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同桌的你是实验体雷达

李小乐第 23次看见苏小满把答案写在手腕上时,终于明白什么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此刻女生正用橡皮小心擦拭防晒霜写的英文单词,腕骨处的“BACD”被电风扇吹得时隐时现,他头顶的小彩虹云立刻变成了感叹号形状。

“喂,”苏小满突然用铅笔戳他课本,眼睛盯着黑板却嘴角上扬,“上周物理课你借我的计算器,是不是被鹦鹉叼走前,偷偷按了正确答案?”

粉笔突然从正在写板书的周明手中滑落,“啪嗒”摔成三截。李小乐慌忙低头,发现自己草稿纸上不知何时画满了苏小满的 Q版头像,每个都顶着和他同款的彩虹云。自从上周调座位成了同桌,他的“作弊预警系统”就像装了涡轮增压——苏小满用修正液在桌面画坐标系,他的钢笔就会喷出星星形状的墨点;女生对着化学方程式发呆时,窗外必定飞来麻雀啄她的草稿纸。

“再看我手腕就告你作弊!”苏小满突然把笔记本立起来,挡住半张脸。李小乐这才发现,她刚才擦掉的“BACD”下面,新写了一行更小的字:“你头顶的云今天是爱心形状哦~”

粉笔灰簌簌落在课桌上,周明的咳嗽声突然从讲台传来:“李小乐,上来解这道抛物线题。”他起身时撞歪了课桌,苏小满的保温杯“咕噜噜”滚到讲台边,正巧接住周明掉落的粉笔头,发出清脆的“叮——”声,像极了某种信号。

黑板上的函数图像歪歪扭扭,李小乐盯着坐标轴突然想起,昨天在父亲旧笔记里看到的“因果律坐标示意图”,抛物线拐点处的标记,竟和苏小满手腕上的防晒霜印记一模一样。当他鬼使神差地按照记忆中的曲线画图时,窗外的蝉鸣突然整齐地变成了“666”的节奏。

“不错。”周明推了推眼镜,保温杯上的水雾竟浮现出“实验体共鸣度 73%”的字样。李小乐下台时,苏小满突然塞给他一张折成纸飞机的草稿纸,背面用荧光笔写着:“昨晚看见你在操场捡鸽子粪时,头顶飘着四叶草云——你爸是不是和我妈一样,都在 2003年实验名单上?”

放学铃声响起时,苏小满已经把自行车横在他面前。夕阳给女生的马尾辫镀上金边,车筐里露出半截和他同款的旧准考证:“后山废旧天文台,今晚七点,我带了妈妈的实验日志。”不等他回答,车铃“叮铃”一声,少女已经骑着车掠过操场,校服裙摆扬起的弧度,像极了他画在草稿纸上的抛物线。

天文台的铁门锁着生锈的挂锁,苏小满却从书包里掏出个造型古怪的修正带:“上周用它划重点时,锁自动弹开了——是不是和你的‘文具暴动’体质配套?”随着修正带“滋啦”划过空气,挂锁突然发出“咔嗒”轻响,铁锈像雪花般剥落。

阁楼里堆满了泛黄的实验报告,苏小满蹲在灰尘里翻找,白球鞋踩过的地板竟浮现出荧光绿的公式。李小乐注意到她后颈处有片淡褐色的胎记,形状和自己发旋处的彩虹云一模一样。“看!”女生突然举起一本夹着三叶草标本的笔记本,扉页上是两人父亲的签名,中间贴着张泛黄的合影——二十年前的周明抱着襁褓中的李小乐,旁边的年轻女性正是苏小满的妈妈。

“所以我们从出生就被绑定了?”苏小满晃着标本册,三叶草突然悬浮在空中,沿着两人之间的直线旋转,“上次我数学考砸想作弊,你头顶冒乌云,结果我的自动铅笔变成了转笔刀;你帮王磊打掩护时,我手腕上的答案就会发烫——这是不是实验里说的‘双锚点共鸣’?”

窗外突然传来野猫的叫声,李小乐头顶的彩虹云此刻正与苏小满发梢的光晕重叠。他想起上周值日生时,女生主动留下帮他擦黑板,粉笔灰落在她睫毛上,他鬼使神差地伸手去拂,结果粉笔突然在黑板上写出“天生一对”四个大字,吓得两人同时跳开。

“这里!”苏小满突然指着报告里的重点标注,“‘当双宿主距离小于 1.5米时,防作弊系统将启动协同保护机制’——所以上次教导主任想搜你书包,我的学生证突然飞进他的茶杯,其实是系统在搞事?”

木板楼梯突然发出“吱呀”声响,周明的咳嗽声从楼下传来:“你们俩的彩虹云都快把天文台顶照亮了——明天还要模拟考,赶紧回家!”苏小满慌忙合上笔记本,却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老式收音机,电流杂音中突然传出清晰的倒计时:“距离系统完全觉醒还有 29天——”

回家的山路上,苏小满的自行车和他的并排而行。月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会有萤火虫从中间穿过,像在连接两个发光的小点。“其实,”女生突然低头拨弄车铃,“我早就发现了。你每次紧张时,校服第二颗纽扣会微微发烫,和我妈妈日志里写的‘锚点反应’一模一样。”

李小乐摸了摸胸前的纽扣,想起今天在教室,苏小满俯身捡笔时,他确实感受到一阵暖意。远处传来教导主任电动车的警报声,两人相视而笑,同时加速蹬车,车链转动的“咔嗒”声与头顶若隐若现的彩虹云,共同编织成这个夏天最神秘的青春密码。

深夜,李小乐翻开苏小满塞给他的半张实验报告,泛黄的纸页上,父亲的字迹格外清晰:“6月 1日出生的两个孩子,将成为彼此最好的盾牌与钥匙。”他摸着后颈处突然发烫的皮肤,想起苏小满后颈的胎记,突然明白为什么每次她靠近,自己的“防作弊系统”总会出现奇妙的波动——那不是警报,而是某种跨越二十年的温柔呼应,那不是警报,而是某种跨越二十年的温柔呼应,那不是警报,而是某种跨越二十年的温柔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