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陈莎拉
- 重生NBA:我的模板是张伯伦
- 破除2.CS
- 2248字
- 2025-05-03 13:00:07
夏季联赛结束,张兆华的表现简直是在国内篮球圈扔了颗原子弹。尤其是那记骚得没边的击地穿裆绝杀助攻,还有硬刚榜眼阿尔德里奇、跟掘金队内线较劲的画面,被剪辑成各种版本,在网上、电视上、报纸上疯狂传播。
之前那些因为他拒绝国家队征召而冒出来的质疑声,跟夏日里的蚊子似的,瞬间被拍死了大半。
现在主流声音是啥?“牛逼!”“干得漂亮!”“华夏骄傲!”“新科乐透秀!”这些标题跟不要钱似的,铺天盖地,让人看花了眼。
湖人队的新闻官是个精明人,一看这热度,赶紧安排了张兆华的第一次大型媒体群访。地点就在训练馆旁边的小会议室,布置得挺正式。
张兆华走进会议室的时候,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小小的空间里挤满了人,长枪短炮、录音笔、手机,啥都有,跟打仗似的往前怼。
闪光灯咔嚓咔嚓闪个不停,屋子里嗡嗡的人声,感觉能把屋顶掀开。
他被新闻官带到中间的座位上坐下,深吸一口气,脸上挂着那种标准的新秀微笑。记者们像饿狼扑食一样,问题一个接一个地砸过来:
“张,夏季联赛打这么好,新赛季有什么目标?”
“洛杉矶生活习惯吗?喜欢吃什么?”
“跟科比聊过吗?他怎么看你?”
“觉得自己哪方面最需要提高?”
这些问题,张兆华已经能流利地用英语应付了。
他按照经纪人教的,官方、谦虚、滴水不漏地回答着。夸夸球队,夸夸教练,表示自己是菜鸟,要努力学习。
就在他机械地回答着这些套路问题时,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人群外围。然后,他看到了一个身影,跟周围那些急吼吼的记者不太一样。
那是个亚洲面孔的年轻女记者,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没怎么化妆,看着挺清爽。
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拼命往前挤,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个普通的小本子和一支笔,眼神却很亮,带着一种专注和审视。她的气质,在嘈杂的人群里显得挺特别。张兆华心里嘀咕了一声,这记者有点意思。
轮到她提问了。她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但很清晰,带着点细微的口音,但普通话很标准:“张兆华先生,你好,我是ESPN的陈莎拉。”
张兆华点点头,示意她问。
“您在夏季联赛的表现非常出色,特别是那记绝杀助攻和对阵阿尔德里奇时的强硬。”陈莎拉先肯定了他的球场表现,这让张兆华觉得她做了功课。接着,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认真了,
“但同时,我也关注到您从华夏来到美国,从大学赛场直接进入NBA,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篮球上的适应。您在面对文化差异、生活方式改变、语言障碍(虽然您英语不错,但完全融入还是有过程的),以及最重要的——来自国内和美国媒体巨大的舆论压力时,遇到了哪些具体的困难和挑战?您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消化这些关注、赞美,甚至是质疑和误解的?”
这个问题一出来,现场瞬间安静了几秒。其他记者都愣住了,连旁边的湖人新闻官脸上都闪过一丝惊讶。这问题问得太深了,完全跳出了篮球数据和场上表现,直接触及到一个年轻人在异国他乡、聚光灯下的内心世界。
张兆华心里一震。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这正是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经历和思考的。他看向陈莎拉,她的眼神很真诚,带着探究,但没有那种猎奇或者看笑话的意思。
他深吸一口气,回答得比之前任何一个问题都认真:“谢谢你的问题,陈女士。你问的这些,确实是我一直在面对的。”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文化差异是肯定的,衣食住行,跟国内都不一样。语言虽然能交流,但很多俚语、文化背景的东西,还需要慢慢学,才能真正融入。”
“心理压力……非常大。”他没有回避,“打得好,有人捧你;打得不好,有人骂你。国内球迷对我的期望很高,我知道。这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至于舆论,”他顿了顿,“好的声音,让我觉得很温暖,很受鼓励。不好的声音,比如之前关于国家队的那些,我也看到了。”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但语气很平静,“我能做的,就是专注于自己。专注于训练,专注于比赛。用场上的表现去回应一切。尽量不去想太多外界的东西,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让它们过去。”
“我还在学习如何处理这些,”他看向陈莎拉,眼神里带着一丝坦诚,“不仅仅是打球,还有作为一个职业球员,如何面对这一切。我正在努力变得更强大,不仅仅是身体和技术,还有内心。”
他的回答真诚而坦率,让在场的记者们都有些意外。他们习惯了球员们官方、客套的回答,张兆华的坦白反而显得与众不同。
群访很快结束,记者们开始收拾东西散去。陈莎拉没有急着走,等大部分人都离开后,她才走上前,来到张兆华面前。
“张先生,谢谢您刚才真诚的回答。”她微笑着,递过一张名片,上面印着“陈莎拉 ESPN记者”字样,“特别是您对舆论压力的看法,我觉得您对这些的理解很深刻。”
她语气诚恳地问道:“我能跟您约个时间,做一次单独的深入采访吗?我想聊聊更深层次的东西,关于您的成长经历,您为什么选择来美国读大学,您对篮球最初的看法,以及您对未来的规划。我认为这些内容,会帮助更多人理解您,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球员,更作为一个来自华夏的年轻人,如何在陌生的环境里追逐梦想。”
张兆华接过名片,指尖摩挲了一下。眼前的女记者很年轻,但眼神里透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锐利。她的问题确实和其他人都不一样,带着一种人情味和深度。他心里对她产生了一丝兴趣。
“可以。”他点了点头,“你联系我的经纪人约翰吧,他会安排时间和地点。”
陈莎拉脸上露出一个职业性的微笑:“好的,谢谢您。期待我们的谈话。”
看着陈莎拉离开的背影,张兆华捏着手里的名片。这个陈莎拉,确实有点意思。他觉得她和其他那些只关心数据、噱头、甚至想挖点花边新闻的记者不一样。
然而,就在他对陈莎拉产生好奇的同时,脑海里又闪过了那条匿名短信的内容。那句“小心你身边的人”像一根刺一样扎在他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