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滇西独立团上校团长

这样一来,如果王凌组建一个九挺制的重机枪连的话,就可以得到三套高射枪架,把它们集中到某一个排里,就可以在不影响阵地火力密度的情况下,使营一级的部队获得难得的防空火力——1000米的射程,足以应对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低空威胁了,毕竟他们飞的都不像后世那么快。

其实高射机枪最好的选择是老干妈和德什卡,但是这两种枪都太重了,老干妈的全重将近六十公斤,跟82mm迫击炮的重量差不多,营级部队勉强装备个一两挺还行,多了就够呛了,而德什卡虽然威力可以称为世界第一,但是的全重达到了140公斤,简直就是无载具步兵的噩梦!

国内的部队哪怕再过二十年(以此时间为限),也达不到鹰酱一个步兵师没有一双脚板走路的程度,所以营一级的部队的装备还是轻一点的好。

总的来说,二四式重机枪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而且装备很广泛,使用过的人很多,招起人来也比较轻松。

所以,自然而然的,这款武器被王凌纳入了部队制式武器清单了!

……

“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阪坡前逞英雄,战退千员将,杀退百万兵,怀抱阿斗得太平。”

“还有张翼德,当阳桥前等,七啾喀嚓响连声,桥塌两三孔,河水倒流平,吓退曹营百万兵。”

“……”

嘹亮的歌声惊醒了禅达的早晨。

时间已经是十月下旬,此时已经是部队整训的第六天了,每天早上的晨跑也已经持续了五天,禅达人居然已经习惯了这般的喧嚣,并隐隐的感到一阵心安。

是啊,谁能拒绝驻扎在自己身边的部队是一支纪律严明、公平交易、不扰民的部队呢,至少在新来的王团座把城里的溃兵都给整编了之后,溃兵抢夺禅达居民的事情已经绝迹,几个死性不改的,也被王团座逮捕后交给了保安团,然后被保安团在县衙门口就地正法、明正典刑了!

是的,你没有听错,王凌现在是团座了——滇西独立团上校团座,授铨述陆军上尉军衔。

又是上校团长,又是陆军上尉军衔的,听着就很乱,但这其实又涉及到果军军衔制度的另一大特色——职务军衔和铨叙军衔。

这两种军衔的诞生,自然是源于果军内部的派系林立,以至于到了遍地都是将军的地步,为了统一全国的军衔制度,这两种军衔制度也随着全国范围内的部队整编而被普及开来。

铨叙军衔由国民政府主席签发委任状,属于终身荣誉,需通过铨叙厅严格审核(考虑资历、学历、战功等),晋升或剥夺都需要遵从一定的法律程序,铨叙军衔决定军人社会地位、终身福利(如退役待遇),行文格式为“军种+军衔”(如陆军少将、海军代将)格式。

职务军衔由那位常大队长直接签发任职令,临时授予军衔以匹配当前职务(如少将旅长、中将师长),该军衔随职务变动自动调整,职务军衔仅用于作战指挥便利,行文需标注部队番号和职务)如陆军第74军中将副军长),实际待遇可能低于职务军衔(如铨叙仅为上校却佩戴中将衔)。

以王凌为例,铨叙陆军上尉是他的铨叙军衔,也就是与他实际的资历相匹配的、在国防部备过案的军衔,不管他以后被调到哪里,陆军上尉都是跟随着他的军衔;

而滇西独立团则是他的军衔,也就是他在滇西独立团里就可以佩戴上校军衔标志,担任团长职务,但只要他离开这个部队被调到其他部门,那他就不再是上校军官了。

不过这样分只有一个意义,那就是说明他和他的滇西独立团被划归到了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序列里面——因为从7.7事变之后,除了一些嫡系部队和特殊部门之外,铨叙军衔的授予都被暂停了,一律只使用职务军衔。

这也加剧了果军军衔的混乱,以至于很难从一名军官的领章上来区别职务的高低——中将旅长、中将师长、中将军长、中将集团军总司令、中将战区副司令长官等挂的都是中将军衔标准,你让人怎么区分。

这也是果军内部中将军衔极度混乱的原因之一。

而王凌收拢、整训的这些溃兵部队也有了一个正式的番号:陆军滇西独立团。

那几个有肉吃还抢劫民众的,按军法应该枪毙的,但是王凌毕竟没有杀过人,实在动不了这个手,于是就把人交给了禅达保安团,让他们按军法办事,剩下的就不用告诉他了。

没办法,王大团座心善,听不得这些消息。

说回王凌的新番号,他的这个团有四个营的正式编制,还有守备滇西地方的职责,但一点技术兵种编制和人员都没有,就是一个大号的纯步兵团。

不仅如此,上面也就仅仅只是给了一个番号而已,军费、武器、物资等补充一点没给,王凌还是用自己从系统商城里买来的武器装备物资来冒充上面拨下来的物资,以此来安大家的心,告诉大家咱们师是嫡系,不是杂牌军。

不过也无所谓了,王凌本来也没指望上面能给予什么帮助,把他的番号和身份问题解决了就行了,免得自己在禅达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却还是只是个黑户。

其他的东西,有系统傍身的王凌是一点都不关心的——只要上了战场,那鬼子、伪军啥的,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和补给,足以支撑他的部队越打越强、越打越多。

系统才是王凌真正的底气,要是没有系统支撑着他,估计他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

两天前,也就是任务的完成期限的那一天,王凌已经把全禅达城里的溃兵都给包圆了——他原本以为有两三千就已经很多了,没想到最后统计得到的总数居然是四千三百人。

得益于王凌搞出来的大动作,除了一些老兵油子之外,绝大多数的溃兵都纷纷加入了王凌的麾下。

最后一统计,共得四千一百三十八人!

那些没被吸收进来的,要么是抽大烟的,要么就是老油条子,就算是送给王凌,王凌也是不稀得要的。

其中校官有两名,尉官有二十一名,士官三百二十七名,士兵三千七百八十八名,一共获得了44030点积分,完成任务后奖励翻倍,所以一共获得了88060点积分——这已经足够王凌武装起二十九个步兵连。

如果王凌只想组建一个纯粹的步兵师的话,这些积分已经够他武装起一个标准的三团制师了。

而就在所有四千余人全部登记完毕、完成了一次晨跑锻炼之后,系统的提示如期而至,告知他任务完成、奖励发放。

然后,就在当天吃完午饭的时候,一辆挂着军牌的汉斯产越野车开进了禅达城,穿过人群来到了临时驻地的门前停下,下来了一位挂着中校军衔的军官。

“请问哪一位是王凌长官?”中校走进院子,问道:“我是军政部的冯余,有关于您的任命要宣布!”

正在和关兴、林译等人商议部队整合训练和驻地搬迁的王凌闻言抬起头来,看着对方的样子,知道自己的番号来了!

说到关兴,王凌其实怎么也没想到小小的一座禅达城里居然还藏着一位在高卢军校留过学的大才,要不是对方因为失去了一只手臂而被迫回到禅达老家担任保安团职务,王凌觉得自己是怎么着也不可能招募到这样的大才的。

关兴,今年三十岁,禅达本地人,他就是剧里用大海碗给龙文章和迷龙倒酒的那位士绅的儿子,十八岁的时候进入高卢圣西尔军校学习,可以说是那位“畅通无阻”将军的校友了。

不过关兴二十二岁军校毕业之后就回国加入了滇军,从少尉排长一路干到了团参谋长,然后在禹王山上丢掉了左臂,负伤回乡。

但关兴在禅达也没有闲着,因为他身上还挂着中校的军衔,加上自家又是滇西这一片的大户,所以禅达县长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聘请他担任保安团的教习,连续训练出了两个较有战斗力的保安团出来,被滇军给吸收进正规军编制里了。

不知道为什么在电视剧里没有出现过,王凌猜测可能是重新加入了滇军,然后陨落在了野人山吧。

本来关兴也是想整合一下禅达城里的这些溃兵的,但是一个是受限于身份,另一个则是搞不来那么多的物资,所以就把这个时期给耽搁了下来。

因此在得知了王凌在整顿禅达溃兵的时候就好奇的凑上去看了看,看到王凌整军整的焦头烂额的就小小的显露了一下自己的能力,然后王凌一下子就被这个一只手还能画出一手漂亮的图上作业的人给吸引了。

然后……就被王凌给缠上了。

一番死缠烂打之后,关兴终于答应加入王凌的部队,成为了他的参谋长,王凌也直接命令下去,关兴说的话就等同于是他说的话,给了关兴“二把手”的位子。

关兴的加入,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就是王凌收到了禅达乡绅们凑凑送来的一份劳军慰问,不多,也就二百套军装、两千斤糙米和两头猪,但却是王凌第一次收到来自地方的慰问,这意味至少在禅达这地方,他也算是融入进去了,自然意义非凡。

第二个则是王凌有了自己的房子,说来也巧,正是剧里迷龙耍赖搞来的那套房子,一套典型的白族二进二层四合院,总计有大小二十一个房间,足以承载四世同堂了。这套院子其实是关兴卖给他的,友情价只要一百块大洋就能轻松拿下,而且还允许王凌分期付款,可谓是便宜到了极致。

最后一个好处则是给部队找到了一个新的驻地——禅达南城外一座附带了三十亩荒地的庄园,整片庄园都被用篱笆给圈了起来,正中的主宅是一座三进的白族二层四合院。

王凌去那里看过,是个挺好的地方,主宅可以直接当指挥部使用,三十亩荒地可以建设成营地,足以驻扎一个团的部队。

任命到来的时候,王凌和关兴、林译等人在那商量的,就是找人建设营地然后搬迁过去的事情,然后就等来了冯余。

王凌来到冯余的面前:“冯中校你好,我就是王凌!”

“长官好!”

冯余的一个敬礼让王凌一惊,赶紧回礼,然后道:“你我都是中校军衔,怎么能称呼我为长官呢!”

“长官已经被上峰任命为团长,一声长官自然是称得上的!”冯余先是笑着说了一声,然后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个文件夹,打开来念道:“军事委员会委任状!”

院子里的所有人都“啪”的一个立正,然后挺直了身子。

冯余继续念道:“兹委任王凌为陆军滇西独立团上校团长,授铨叙陆军上尉军衔,其部改编为四营编制之独立团,负责滇西等地防务,一应军官任免由其自决,上报军委会即可。”

“常凯申,民国三十年十月二十一日。”

合上文件夹,冯余将其递给了王凌,笑道:“恭喜了,王团长!”

王凌接过文件夹,大声道:“谢校长栽培,学生一定竭力为党国效忠!”

内心里他肯定是不愿意跟着校长干的,但现在毕竟是在果脯的地盘上,场面话还是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