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军饷的标准
- 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
- 竹山居士123
- 3805字
- 2025-05-15 00:28:39
“团座还管这个?钱发给我们了,不就应该让我们自己决定去哪儿花吗?”那人的声音瞬间就低了下来,但还是有些不服:“再说了,你咋知道团座不让去裤裆巷?”
“我听三连的人说的,他们连有几个被选去了宪兵连,现在正在努力的背团座和参座定的军规呢,等他们都背熟了,就要向全团公布了!”
“我也听说了,不过他们好像不叫宪兵,叫什么纠察。”
“挺奇怪的一个名字,不过据说是团座起的,选的都是跑得快的人!”
“是纠正纪律、督察风气的意思。”有个有点文化的人这样说道。
“管他奇怪不奇怪、什么意思呢,只要是团座起的,那就肯定是好名字!”
“听说军规一共有二十五条,其中一条就是不能逛窑子,发现一个逮一个,军法从事、军棍五十,再犯就是一百军棍,第三次发现就直接驱逐出军队了。”
“抽大烟也是禁忌,发现一次就直接驱逐出军队了,没有一点情面可讲。”
“听说以后宪兵连会专门派人在裤裆巷、大烟馆这些地方驻守,专门抓违背军规的人,听说行刑的时候也要当着全团的面执行呢。”
那人顿时觉得手里的鸡蛋不香了,但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最终叹了口气,道:“哎~团座管的好宽哟!”
……
滇西独立团现在每天都是高强度的训练,早上5点半就吹起床号了,所有人有15分钟的洗漱时间,5点45全团集合,轻装跑一趟驻地到禅达城的往返,7点25开始吃早餐。
早餐时间是7点25到7点45,早餐结束之后有15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但自由活动时间里所有人也不得离开驻地,8点钟全团集合后开始点名,点名三次未到者罚军棍十下,等所有人都到齐之后就开始以班排为单位进行早上的训练。
早上的训练一般以体能训练为主,科目为四百米障碍跑、单杠、双杠等,每一个小时为一节课,每节课之间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一直到十一点半结束。
11点半到12点是午餐时间,午餐结束之后有四十分钟的休息时间,12点40再次集合,开始进行下午的训练。
下午的训练则以技能为主,科目有射击、投弹、拼刺、土木等,同样是每一个小时为一节课,每节课之间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一直到六点半结束。
6点半到7点是晚餐时间,7点到7点半大家排队清洗各人卫生,7点半开始以连为单位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一直到九点结束,九点半吹熄灯号,所有人开始休息。
为了给全团这几十个连四五千号人找到足够的文化教员,王凌把禅达城里具有小学以上文凭的知识分子给清扫一空,就连那两个前朝的老秀才都被请过来了,给的价格还不低,因此这些人教的也很认真,甚至有人已经在考虑直接加入独立团了。
这对王凌来说,也算是个好消息了。
王凌对士兵们的要求是在11月底整训结束的时候,每名士兵都要认识至少三百个字,士官和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尉官则至少要认识五百个字,否则就取消以后晋升的资格。
和他们相比,那些被挑选出来将要担任营连级长官的军官们就比较累了,因为他们在文化课结束之后还要到团部里接受关兴参谋长的军事课程培训,一直到十点半才可以睡觉。
这些训练科目都是王凌学习后世的经验,结合关兴给出的建议,共同制定出来的。
在这样充实且严格的训练、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得到了快速的成长。
在丰盛的伙食供应下,没有一个战士有怨言,他们全都飞快的适应了现在的训练强度,身体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并且肉眼可见的强壮了起来。
或许用不了多久,就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一块块的腱子肉了。
到时候再跟鬼子拼刺刀,就可以看看到底谁才是白刃战的祖宗了!
如此十几天下来,王凌对全团现在崭新的面貌感到非常的满意,于是决定在十一月的第一天(也就是今天)公布军饷标准,并暂停当日上午的训练,给战士们发饷!
关于军饷待遇的标准,就这么明晃晃的贴在团部的大门口,还特意安排了林译在旁边给大家做讲解。
于是,刚刚还在食堂讨论发饷问题的人,刚出食堂的大门就看到大家都在往团部的门口聚集。
反正早餐之后是休息时间,只要不出营地就不算违纪,所以几人赶紧跟着人群一起往团部门口而去。
一路上,几人还不断跟同行的人打听什么情况,为什么大家都往团部那边聚集。
难不成是几顿好饭吃昏头了,想要来个聚众哗变闹饷?
但是一连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就是听到有人招呼往这边来,所以大家才一起过来的。
大食堂离团部又不远,毕竟原来的那个庄园就不大,后来虽然王凌又把周边的荒地也给买了下来,但总数也没超过500亩,就算大食堂在边上,两者之间的距离也没有多远。
所以众人没几步的路就看到团部门口的大白纸告示,副参谋长兼后勤处主任林译少校还提着个铁皮喇叭,就站在告示的旁边。
这时,才有人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团座要给咱们发饷了,那告示上写的就是咱们的军饷标准!”
“啊?还有军饷标准?不是一人一块吗?”
“一人一块那是杂牌军的标准,咱们可是中央军,是嫡系、是精锐,怎么可能就一人一块啊,你当还是你以前待的那个杂牌部队呢!”
“那就按照中央军的标准发呗,每人七块。”
“中央军发的那是国币,咱们团座发的那可是银元,国币兑银元是什么价你不知道?怎么可能按中央军的标准发!”
“所以团座就重新制定了军饷标准?”
“对,听说发的是半开,标准还不低嘞!”
“你咋知道的这么清楚?”
“你没看到林副参谋长站在那里,林副参谋长之前已经讲过一次这个事情了,不过我来的迟,没全听到。”
在众人的熙熙攘攘当中,林译看了一眼父亲留给自己的手表,时间是7点55,于是便举起铁皮喇叭,开始最后一遍的宣讲:
“弟兄们!弟兄们!都安静一点,我是林副参谋长,大家都听我说。”
现场立刻由嘈杂变为安静,只剩下了林译的声音在回荡:
“咱们团成立已经快半个月了,团座知道大家过的都不容易,所以筹集了一笔资金给大家发饷,让大家心里好有个慰藉,也能寄给家里补贴一下家用。”
“咱们团座是什么样的人,弟兄们都清楚,他是绝对不会忍心看着弟兄们受苦的,所以团座给大家发军饷,发的是银元!”
“不是国币啊,是半开!!!”
这句话,林译说的有些破音,听讲的士兵们也是激动的掌声雷动。
“国币的价值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大家都是知道的,一个月的军饷还不够买一碗面条的,而且军委会制定的军饷标准也不合适宜了,所以团座制定了一个全新的标准,只用于我们部队内部的军饷发放。”
“我旁边的这个告示上写的就是咱们团的军饷标准。”
“因为发放军饷这个事情以后就由我主管的后勤处负责,所以,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咱们团的军饷标准!”
“按照咱们团座的规定,咱们团的军饷分为薪饷、津贴、补贴和抚恤四个部分。”
“薪饷,就是大家的军饷,大家也可以称为月饷,非战时为公历每个月的1号发放,战时则进行累积,等到战事结束后一并发放。”
“并且,这些军饷都是足额发给大家的,不会扣除菜金、服装费这些杂七杂八的扣费项,说是13个半开,那发到大家手里的就是13个半开!”
“今天是公历西元1941年11月1日,也就是说,等会儿大家就能领到这个月的军饷了,会由团座亲自发放给大家。”
说着,林译走到了告示的前面,用手指着最上面的字,说道:“按照团座制定的标准,最低一级的二等兵每个月可以拿到13个半开的薪饷,士兵每升一级增加3个半开,到上等兵的时候每个月就可以拿到19个半开的薪饷。”
王凌把基准薪饷又给提高了一个半开,使得二等兵的月饷达到了13个半开的水平,也就是大洋6块5,比国难薪的标准只低半块。
即便是按照战前的法币币值来计算,这个标准也不差了,除了二等兵稍微低了那么一点之外,一等兵和上等兵的薪饷已经全面超过国难薪了,都比标准高5角。
“好!”认真听讲的战士们顿时轰然叫好,伴随着的是热烈的掌声。
王凌制定的这个标准,可谓是直接点进他们的心里了。
不管是在哪支部队,数量最多的永远都是士兵,其次是士官,最后才是军官,一支编制合理、健康的部队,士兵的数量最少也要占到75%的份额。
所以,高级军官的待遇只会让人羡慕,只有士兵的军饷标准才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因为现场基本上都是士兵和士官。
士兵军饷有三级,分别是二等兵、一等兵和上等兵,最低13个半开、最高19个半开的薪饷,实打实的发到士兵们的手里的话,足以让士兵们在禅达这个地方租一间过得去的房子,然后娶妻生子、养家糊口了。
前面就已经说过王凌为什么要制定这么高的军饷标准了,有系统傍身的他已经不在乎钱不钱的了,把钱分下去,让基层的士兵、士官和低级军官们享受到实际的福利,他们才会团结在他的身边,尊重他、拥护他。
现场的这一阵阵的欢呼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等现场稍稍安静下来之后,林译继续说道:“士官一级,起步的标准是24个半开每月,每升一级加5个半开,到上士是34个半开每个月。”
这个标准就全面超过国难薪的标准了,差一点点就达到了正常薪饷的程度了,而且发的是银元,币值坚挺,购买力更高。
“尉官一级的起步标准是42个半开每月,准尉算是尉官的起点,每升一级加8个半开,最高一级的上尉是66个半开。”
“校官的起点是80个半开,少校80、中校90、上校100。”
凭心而论,军官的这个标准肯定是低于国难薪标准的,但是考虑到国难薪发法币、王凌发银元,中央军也会克扣军饷、杂牌军迟发或不发军饷而王凌按时足额发军饷,也不好说军官们的实际待遇就降低了。
只能说,王凌是刻意降低了军官的标准而提高士官、士兵的标准,将有限的军费投入到改善基层官兵的待遇当中去了。
再说了,王凌给自己也只订了100个半开的标准,其他人有话也说不出来了。
你想要更高?
可以啊,先把王凌赶下台,自己当上团长再说!
你看这些基层的官兵们干不干你就完了。
哪怕你就是大队长亲自委派过来的副团长,再带一支班底过来,你看看你能不能成功夺权。
真要是逼急了,战场上死的人那么多,殉国一个副团长也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这玩意儿,谁能查的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