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原始蠕动

**《原初蠕动·完全档案》**

(基于■■■■号行星地核中发现的生物晶体记忆转录)

---

###**【存在确认阶段】**

初始感知单元检测到:

-外壳压力值:7.9×10⁵Pa(持续下降)

-环境温度:287K(±3K波动)

-物质构成分析:

-硅酸盐外壳厚度:0.47m

-渗透裂缝宽度:2.3mm(扩张中)

光学传感器首次激活:

-波长590nm的电磁波穿透裂缝

-错误修正:非电磁波,是■■■■■星云残留物溶解液

-结论:可吸收物质确认

---

###**【运动协议执行日志】**

**第一次节肢伸展测试**:

1.主肢#1-#6完成初始化

2.接触面物质反馈:

-硬度指数:3.2Mohs

-振动频率:40Hz(衰减中)

-化学信号翻译:“抵抗“

**地表适应记录**:

-每平方米承受压力:增加12%

-地表物质同化效率:每秒0.03g

-运动能耗比:1:0.7(优于预估)

---

###**【首次代谢实验】**

**样本#1(行星表层土壤)**:

-摄入量:2.4cm³

-消化周期:37秒

-成分转化率:

-硅元素→甲壳基质(转化率92%)

-有机质→神经递质(转化率68%)

-废弃物质:0

**样本反应记录**:

- pH值从7.2降至4.5(短暂抵抗)

-释放热能:83J(最终屈服)

---

###**【威胁处理报告】**

**移动障碍物分析**:

-外形:双足直立

-振动源:声带黏膜

-输出内容:

“救命...这到底是...(87%无意义颤音)“

**处置方案**:

1.触须#A7注入神经毒素(剂量0.2ml)

2.外骨骼穿刺胸腔(获取钙质样本)

3.记忆突触提取(耗时1.2秒)

**结果验证**:

-新获得名词:“人类“

-新获得概念:“恐惧“

-实用价值评估:恐惧使肌肉组织更易分解

---

###**【行星级吞噬预案】**

**计算参数**:

-行星质量:6.0×10²⁴kg

-预计完全同化周期:1.7个公转周期

-最优入侵路径:

1.地壳裂缝注入消化酶

2.大气层替换为孢子云

3.地核改造为孵化腔

**效率优化建议**:

-保留3%原生生物作为活体培养皿

-将地月系统转化为引力捕网

---

###**【终极逻辑论证】**

前提A:存在需要维持

前提B:维持需要资源

观测结果:

-该行星资源占有率:100%

-其他生命体资源消耗率:17.6%/周期

推导结论:

∃x(Resource(x)∧¬OtherLife(x)→ Optimal(x)

(存在一个没有其他生命的资源环境是最优解)

执行指令:

将理论转化为现实

###**【异常因素识别】**

-**初始警报**:

神经脉冲频率偏离基准值127%

集体意识网络检测到未知概念:“星穹“、“开拓“、“虚数“

威胁等级评估:暂定Ⅲ级(观测优先)

-**空间锚点异常**:

原定吞噬坐标(α-978,γ-442)被强制覆盖

新坐标特征分析:

▸存在高维能量护盾(类似昆虫信息素防御机制)

▸检测到自称“星神“的残留波长

▸发现可利用资源:“星核“(能量密度超越恒星内核)

###**【跨宇宙威胁评估】**

**优势资源列表**:

1.星核(可转化为超高效孵化池)

2.命途行者(优质基因样本库)

3.忆泡(高密度记忆存储介质)

**劣势参数**:

-虚数内能抵抗甲壳渗透(需进化周期≈3个标准月)

-“欢愉“命途个体出现不可预测性(干扰吞噬节奏)

**终极结论**:

该世界可消化指数评级:SS级

检测到目前数量为一

建议执行掠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