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光环的英雄:东北革命根据地农村参战军人战斗生活故事
- 肖殿昌编著
- 4718字
- 2025-05-16 16:17:33
03.王占臣——给共产党要饭的棍子

王占臣,79岁,原四野43军121师骑兵团班长,富锦市二龙山镇永善村人(现居住富锦市)。14岁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父亲带领下,在山东昌邑县(今昌邑市)参加了抗日武装游击队,母亲被日军残害致死。解放战争时期,部队改编到四野,他随部队参加了四平战役、辽西战役。在南下时他所在的部队改编为骑兵团,他又参加了海南岛渡海战役。 1951年复员,他被分配到了三棵树铁路机务段工作;1955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到永善村建设农村初级社。(2006.1.18)
王占臣14岁就在老家山东昌邑县参加了抗日队伍。他的父亲早年就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由于党组织遭到破坏,他的父亲被叛徒出卖,敌人没有抓到他的父亲就要抓王占臣当人质,他的母亲就把他藏了起来,他整个夏天都睡在野外不敢回家。他父亲一看,这样长期下来没法生活,就秘密回来把他送到了抗日武装基干队,也就是当地的游击队。父亲还偷偷告诉他说,要是游击队领导嫌你岁数小不要,他们走哪里你就跟到哪里。他到了游击队后,游击队队长还真就让他

王占臣复员时的照片。
回家,王占臣说什么也不干,天天跟着部队,人家也不给他发枪,就这样他当了一个“小兵张嘎”式的游击队员。敌人抓不住他,就在一次扫荡时把他母亲抓了去,在村子的大庙台阶上,日军逼着她交出丈夫和儿子,他母亲宁死不屈,当时他母亲已经怀孕8个月了,敌人一脚把她从台阶上踢了下去,当场流产引发大出血,孩子生下来就死了,他母亲挣扎了几下也惨死在地上。
当时的游击队也就20多个人,没有什么武器,就有些土枪和洋炮,白天找个老百姓家里睡觉,晚上出去摸敌人的岗哨弄几支枪。王占臣跟着人家屁股后面出去打游击,大家怕他人小跑不动,容易被敌人抓去,就总是照顾他。在打马潭日军据点时,游击队想进行突袭战,不料里面冲出来40多个日本兵,就与日军打了交手仗。战士们没有几支枪,很多人都是拿扎枪跟人拼,当时游击队员牺牲了好几个人。有个日本兵朝着王占臣过来,王占臣拿着扎枪左挡右挡,使出吃奶的劲跟高大的日本兵拼杀,无奈他人小,势单力薄,招架不住,就看日本兵一枪朝他的肚子狠刺了过来,他赶紧推开刺刀,结果还是刺到了他的膝盖上。正当危急时刻,那边一个队员一枪把日本兵打死了,王占臣也不知道害怕,也不管受没受伤,马上捡起日本兵的三八枪就跑。他兴奋于自己终于有了枪,跑出去几十里地他也不知道疼,还坚决地表示轻伤不下火线。王占臣从小在家胆子就大,家里外头都说他是个野孩子,他有了枪胆子更大了,有股生龙活虎、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在打潍坊的李家铺子据点时,他还像以往打仗那样,第一个冲锋在前面,在他跳进战壕里准备上炮楼的时候,突然撞见了一个日本兵。他掏出手榴弹就向敌人扔了过去,那个日本兵同时也向他这里扔手榴弹。就听“轰隆”一声响,也不知道谁的手榴弹响了,把日本兵炸死了,而他的腿也炸伤了。受伤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跑到半路上别人看到他大腿流血,他才
感觉出疼痛。他参加游击队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受了两次伤。
日本投降时,王占臣所在的部队由杨成武带领,秘密到山海关接收日本的武器装备,到了东北后他们就被整编为四野43军,此后他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开辟根据地的斗争。在过长城西风口的时候,战士们就用绑腿当绳子从长城上往下跳,很多战士都掉到了长城的山崖下摔死了。国民党军队发现解放军进关后就开始围追堵截,致使他们连续转移连饭都吃不上。

政府颁发的“革命军人”家属证和光荣纪念章,这是王占臣全家参加抗日的特殊纪念。他的父亲是党的地下工作者,他的母亲被日军残害,他和两个弟弟先后都被送到抗日队伍中。为此,他的家乡昌邑县政府特意给他们颁发了这个奖章。一个平凡的奖章,是他们一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解放战争期间四次攻打四平,王占臣所在部队都参加了。最艰苦的是第二次攻打四平的战斗,国民党军队有飞机、大炮等精良的武器装备,因此解放军在攻城时牺牲了很多战士。打了40天仗,也连续下了40天雨,大路上的车道沟里淌的水都是红的。王占臣说:“那都是共产党人的血呀!”在张家窝铺向鞍山进军的时候,敌人的飞机过来了,朝着他们就扔下一个大炸弹,当时就炸死了40多名战士。王占臣当时就被炸弹炸飞的冻土块崩伤了脑袋,大家看着他满头是血昏了过去,都以为他也死了。在掩埋牺牲的战士时,有几个人抬他时发现他还没有僵硬,大家说,这都两个多小时了还没有僵硬,可能没有死,就从死人堆里把他抬了出来。后来大家把他送到卫生所抢救了过来,他整整昏迷了两天,伤好后耳朵就有些听不见了。

王占臣在战争中受伤留下的伤疤。他的耳朵被炮弹震聋了,现在依靠助听器辨别声音。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斗争,王占臣也成长为一名坚强勇敢的战士。他个头高,有一米八十多,一表人才,身材魁梧,人也机灵,作战也勇敢,进入部队不久,他就被部队抽调当了7个月的侦察兵。部队专门发给他一支手枪,他一想,到敌人的地方手枪是不能明面用的,只是在万不得已时防身用的,而紧急情况下还来不及使用,不如找个棍子防身,还不会被人注意到。于是他找了一个老头专门做了一根又粗又结实的要饭棍子,从此王占臣就携带它经常化装成叫花子和小贩,深入敌后侦察敌情。在朱家窝铺侦察时,他就用这个要饭棍子换了一支枪。
在出发的时候,他把手枪装到大腿里侧特意缝制的裤兜里,找老百姓要了一个筐,到地里拔了一筐大葱,就到朱家窝铺镇子里去卖。在国民党的营部驻地门口,一伙国民党兵把他的大葱抢了,他装作哭哭啼啼的样子,跟进营部里面去找人家要钱。他说,我家有80岁的老母亲,卖葱准备买衣服穿呢。有个当官模样的人出来,找人了解了情况,包赔了他两筐葱的钱。他侦察完了敌人的全部情况后,在出城的时候,站岗的国民党兵翻他的大葱筐,看看没有什么,对他还有些疑惑,就伸手要搜他的身。他这时想,不能让敌人这样搜,一旦翻出手枪,再喊叫其他站岗的敌人来,他再想脱身也难了。王占臣四下里迅速扫了一眼,一看身边就一个敌人,他迅猛地抄起要饭的棍子,狠狠实实地打在敌人的后脑勺上。那个敌人一下子倒在地上昏死了过去,他快速捡起敌人的枪,一口气跑了回来。那天半夜,部队就根据他侦察的情况,把朱家窝铺的敌人消灭了。从那以后,他那根要饭的棍子就始终没有离身。
这个保存了将近60年的棍子,就是王占臣1948年在辽沈战役做侦察兵时用过的要饭棍子。从那以后,这个棍子他随时带在身边,行军当棍拄,平时多个武器壮胆。他还把它绑在马背上,随着他南下渡海,一直到参加工作到农村。现在,他人老了,这根棍子更是不离身,成了他寄托无限感情的伙伴。他管它叫“给共产党要饭的棍子”,他还告诉儿女说,就是他死了,也要把这根棍子给他带到棺材里去。

辽西战役前,王占臣又被部队抽调到骑兵营当联络兵,专门负责为军部联络情况。在塔山阻击战的时候,由于要堵截四处逃窜的国民党军队,127师和129师跟军部失去了联系。军长把王占臣叫了过来,掏出手枪啪地一下子拍在了桌子上,严肃地对他说:“你完不成任务别回来!”王占臣知道情况紧急,如果联系不上这两支队伍,不但不能够取得全胜,还有可能反被敌人消灭。他骑马跑了一天一宿,把马都累垮了。他回来报告说马跑不动了,要换马。军长说:“你骑我的马再去找!”他没敢骑军长的马,而是骑着参谋长给他找的一匹马,又跑了一天一宿才找到了两支部队。这一路饭都没有吃,渴了就跟跑累的马一起喝口路边水沟子里的泥汤子。其间,他遭遇了敌人的两次追击,一次是敌人的零星部队,他打老远就发现了敌人,但是他没有别的出路,他骑着快马从远处冲过来。等敌人发现时,他已经从敌人眼前冲过去了,敌人在后面用卡宾枪追击扫射,他就伏在马背上躲过了敌人的乱枪。半路上又遭遇了敌人的大部队,这时冲过去是不可能的了,他灵机一动,趁远处敌人看不清的当口,他就装作敌人通信兵的样子,大模大样慢慢绕过敌人的队伍,之后再快速地飞马跑了过去。事后,军长和参谋长说:“这小子还真行,我当时就看他能够完成任务。”
平津战役结束后,王占臣和部队南下追击国民党军队,一直到雷州半岛,在海边开始训练,准备渡海解放海南岛。没有开战前,他们的英雄5号船就出了名。训练的时候,王占臣是组长,一组是三只船,一只船十几个人,他们的5号船是营部的指挥船,他是组长兼舵手。那天,在海上进行作战训练,平时都是在海门里面,可是那次是营长上船亲自指挥,和指导员一起带领两个排的人,又和另一个组共6只船,开出了海门外。国民党的大军舰专门堵在那里,他们刚出海门外就遇见了敌舰。发现敌舰的时候,距离他们只有几百米了,想跑是跑不了的,要是硬打就是拿鸡蛋碰石头,就几个老百姓打鱼的小木头船,怎么能够对付得了敌人的钢铁大军舰呢?如果不打,就会被敌人生擒活捉。当时营长灵机一动,下令各船全部散开,大家佯装投降,然后听命令伺机反扑。战士们为了麻痹敌人,把枪支都扔到了海里,高高举起双手投降,有的战士把白衬衫脱下来,当作“白旗”来回挥动,吸引敌人上钩。在此之前,120师有两个排,也曾经在训练时遭遇了国民党埋伏的军舰,而他们在紧急情况下不知所措,结果被国民党全部俘虏。
这次国民党军舰一看又是两个排的木船,以为又能抓到俘虏,他们自以为得意就放松了警惕,这时上来很多敌兵,用大钩子拽最先靠近的5号船。王占臣和战士们在佯装投降时,已经把成捆的手榴弹都偷偷准备好了,等敌人军舰靠近拽他们船的时候,营长一声口哨响,大家一起猛烈向敌人的军舰上扔手榴弹。此时,王占臣一只手抓着两颗手榴弹,拉线早都挂在手指头上了,右手扔完左手也甩了过去。就听一阵轰隆隆爆炸声,敌人的军舰顿时被炸起了火,不一会儿就被炸得开始下沉,足足沉了一小天。这边他们刚炸了国民党军舰,那边国民党的飞机就过来了。天上6架敌机转圈轮番对着海上的6只小木船扫射投炸弹,狠狠地报复,炸得海面上都翻了花。木头船都被炸得四下横飞,战士们被纷纷打落海中。王占臣他们的5号船被敌人扔了3发炮弹但没有炸着,王占臣机灵勇敢地驾驶5号船左右躲避,后来就剩他那只孤船了,敌人的6架飞机东西上下来回穿梭,疯狂地轮番轰炸扫射,不一会儿他们的船也被敌机的机关炮打得四处漏水,他们只好快速撤退。最后,敌机集中扔了几个炸弹,炸弹一连串地爆炸,他们的5号船被炸得粉碎。营长和指导员都牺牲了,王占臣也落到冰冷的海水中。几口海水呛得他都要没有气了,他拼命抱着炸碎的船板浮上海面。这时,敌人的飞机还穷追不舍,向海里的战士投弹扫射,直到打得看不到目标为止。太阳已经落山,天渐渐黑天了,王占臣和另两名生还的战士,抱着船板在黑夜中随海浪漂泊。第二天天刚亮,经过一夜的冻饿浸泡,他们的身体已经极其虚弱。在靠近海岸线的时候,他们有幸赶上了涨潮,就这样他们被推到了海边上。山上高炮营的战士在监视海面时,在望远镜中发现了他们,这样他们才被救了上来。过后,师部开大会表彰他们作战勇敢,授予他们一等战功,命名他们的船为“英雄5号船”,并号召全师向他们学习。

王占臣于1951年复员,被分配到了三棵树铁路机务段工作。1955年国家动员城市工人建设北大荒,工作组动员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是党员,应该起带头作用,积极听从组织分配,于是他就带着城里的妻子报名来到了这里的农村初级社。后来很多人受不了这里的艰苦条件,都纷纷退却回城了,他却坚持在这里扎了根。
王占臣在农村生活几十年,当了几十年的队长和书记。乡下条件再艰难困苦,他也从没有向国家提出什么要求,没有粮食吃没有房子住,自己年龄大了需要治病,他都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不久前,他的大腿摔骨折了,住院花费7 000多元,他没有向政府要照顾,他说:“我这个人就是像牛一样吃的是草,还会低头拉车;像马一样干活,临死还不倒槽。”
王占臣有4个孩子,在困难时期,他们都自立自强,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和老伴在农村没有人照顾,儿女就把他们接到城里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