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石墙小院前此起彼伏地炸响,红色的纸屑纷纷扬扬洒落一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火药味。几只麻雀受惊飞起,在屋檐下盘旋了一圈又落回原处,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陈阳带着孙莹、小波等人,簇拥着孙老一家走进新居。石墙小院大门上的红丝带在微风中轻轻飘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为这喜庆的场面增添了几分生机。
“快进来坐,都坐。”欧老师忙前忙后地张罗着,将一碟碟花生瓜子、蜜饯果脯摆上八仙桌,“这茶是我特意从城里买的龙井,大家尝尝。”
甜甜和玲珑两个小丫头提着铁桶,沿路捡拾没炸开的哑炮。甜甜的小脸被太阳晒得红扑扑的,却丝毫不觉得累,反而越玩越起劲。她们得意洋洋地向孙涛乐展示战利品,惹得小家伙眼巴巴地看着,时不时往奶奶那边瞟一眼,却始终不敢靠近。
“别玩了,小心炸伤手。”林老太见状连忙喊道,声音里带着几分焦急。
“没事的,林奶奶,这些都是哑炮。”玲珑乖巧地解释道,但还是把铁桶放到了一边。
屋内,陈阳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孙伯,我们得走了,钱伯那边还等着搬家呢。”
“对啊,差点忘了!”小波一拍脑门,长发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甜甜,该走了,我们要去新家了!”
“新家?太好啦!”甜甜蹦蹦跳跳地拉着玲珑的手,眼睛亮晶晶的,“玲珑姐姐也一起来住吧!我们可以一起玩!”
小波无奈地看着兴奋过度的妹妹,轻轻拉住她的衣角。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小姑娘白净的脸蛋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晕。
一行人告别孙老,沿着蜿蜒的山路往杏林方向走去。路边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不时有蝴蝶飞过,为这平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生机。
钱老的东西不多,几个女孩子轻松就能拿动。陈阳抱着一捆鞭炮走在最前面,等大家靠近时点燃引线。霎时间,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烟雾缭绕,石墙小院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哇!好漂亮啊!”甜甜拍着小手欢呼,“这个地方好美呀,就像仙女住的地方一样!”
钱老笑呵呵地看着这一幕,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欣慰。他轻轻抚摸着石墙小院的墙壁,仿佛在抚摸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甜甜一进屋就开始找最大的房间,但被小波拉住:“咱们住这间小的,你看,隔壁就是大黑猫,不怕吗?”
“才不怕呢!玉豆最厉害了,它比那只猫壮多了,必须干翻那只黑猫!”甜甜嘴硬道,但眼神却不自觉地往隔壁瞟,脚步也慢了下来。
“好了好了,听姐姐的话。”小波摸了摸妹妹的头,“这间房间朝南,采光好,而且离厨房近,方便照顾你。”
帮完钱老,陈阳又带人去帮永老搬家。永老的东西最多,光是那些花花草草就装满了半辆小货车。一盆盆兰花、牡丹、君子兰,每一株都被精心养护,枝叶繁茂,姿态优美。
路上不少人看到那些漂亮的盆栽,纷纷驻足询问。有人想买下几盆,但永老只是笑着摆手:“送几株给邻居还行,卖就不必了。这些花草跟了我十几年,都是有感情的。”
陈阳能看出老人眼角藏不住的得意。这些花草确实养得好,每一株都透着一股灵气,不愧是老园丁的手艺。
“大伙都累了吧?来,尝尝这西瓜。”永老将竹椅搬出来招待客人。这些椅子都是陈刚父子俩做的,做工精细,带着淡淡的竹香。
一位戴金丝眼镜的老者坐下后,仔细打量着手中的竹椅:“老哥,这椅子不错啊,做工考究,用料也实在,哪买的?”
“是村里陈德匠做的,要得话现在还有一套。”陈阳接话道,“三千五,包括八仙桌、条几、太师椅都有。”
“这价格实在,我要了!”老者一拍大腿,眼睛一亮,“对了,我姓陈,叫陈学智。听说这陈家湾的陈氏祠堂还在?”
闲聊中得知,这位陈学智老先生的祖上竟然和陈家湾有些渊源。他对村里的历史很感兴趣,不时询问一些往事,陈阳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送走客人后,陈阳骑着摩托车来回跑了好几趟,给订了西瓜的住户送货。好几十个大绿瓜,卖了三百多块钱。虽然不是什么大数目,但看着自己种出来的瓜果被人认可,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正收拾着,孙明远气喘吁吁地跑来,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往下滴:“小阳,赶紧给咱挑俩瓜呗!”
“民远哥这是怎么了?先喝口水歇会。”陈阳连忙递上凉茶,看着马明远焦急的样子,心想肯定是有什么急事。
孙明远一口气喝完凉茶,抹了把汗:“刚才镇上来了几个客人,说是要看看咱们的石墙小院。我寻思着得准备点水果招待,这不就想到你这还有西瓜。”
“镇上来的客人?”陈阳眉头微皱,“是冲着石墙小院来的?”
“对,听说是什么旅游公司的。”孙明远放下茶杯,“说是想把咱们村打造成旅游景点,专门来考察的。”
陈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帮孙明远挑了两个最大最甜的西瓜。看着马明远匆匆离去的背影,他心里突然涌起一丝期待。如果真能把村子发展起来,或许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机会。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竹林里传来阵阵蝉鸣,夹杂着远处孩子们的笑闹声。陈阳站在石墙小院前,看着这熟悉的一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无论未来如何,此刻的平静与温馨,都值得珍惜。
陈德波站在院子里,汗水顺着脸颊滑落,眼神闪烁不定。夏日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蝉鸣声此起彼伏。
“不坐了,家里还等着。”他犹豫片刻,压低声音道,“小阳,山上出了大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