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青铜时代:殷墟与三星堆的神秘城邦
- 名城印象:历史光影中的城市风情
- 高山流云
- 5960字
- 2025-05-22 11:42:42
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青铜时代在此留下了数不胜数、令人瞩目的遗迹与珍贵文物。而殷墟和三星堆这两座神秘莫测的城邦,就像两颗最为耀眼、光芒四射的星辰,从众多历史遗迹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青铜时代文明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它们各自所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仿佛拥有穿越时空的神奇魔力,跨越了数千年漫长岁月的重重阻隔,直至今日,依然强烈地吸引着全世界人们的目光,像一把把钥匙,开启了人们内心深处无尽的探索欲望之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寻那段神秘而又辉煌的历史。
殷墟,静静地坐落于现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方向的小屯村一带。从外表看来,这片土地或许显得平凡无奇,仿若一位低调内敛的隐者,但它却如同一个深藏无数宝藏的神秘宝库,默默隐藏着一段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历史。早在清朝末年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当地的农民们如往常一样在田间辛勤劳作,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他们偶然间发现了一些刻有奇怪符号的龟甲和兽骨。在当时,这些甲骨并未立刻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与重视,朴实的农民们仅仅将其当作普通的药材“龙骨”,随意地出售给了药铺。然而,随着时间如潺潺流水般缓缓流逝,这些甲骨上神秘莫测的符号,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逐渐泛起了涟漪,开始引起了一些独具慧眼的学者的注意。1899年,命运的机缘巧合之下,金石学家王懿荣在一次极为偶然的机会中,敏锐地察觉到甲骨上的文字与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神秘而微妙的联系。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寻宝者,瞬间意识到这些甲骨极有可能蕴含着巨大无比的历史价值。从那一刻起,甲骨文的发现正式拉开了殷墟考古发掘这场波澜壮阔的大幕,一个沉睡千年的古老文明开始逐渐苏醒,向世人展露它神秘的面容。
随着考古工作有条不紊、逐步深入地开展,一个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得如同精密机器一般的古代城邦,如同从历史的迷雾中缓缓走来的巨人,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殷墟作为商朝晚期的都城,其城市规划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成熟度。宫殿区、居民区、手工业作坊区、墓葬区等各个功能区域划分得极为明确,各司其职,仿佛一个井然有序的小型社会。宫殿建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夯土筑台技术。工匠们不辞辛劳,一铲一铲地夯实厚重的台基,在坚实的台基之上,矗立起高大雄伟的木构架建筑,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当时高超绝伦的建筑技艺,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居民区如同众星捧月般分布在宫殿区的周边,房屋的样式丰富多样,有半地穴式的,这种房屋巧妙地利用地下空间,冬暖夏凉,反映出当时人们因地制宜的居住智慧;还有平地起建式的,展现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居住需求,这些不同类型的房屋,宛如一部部无声的史书,生动地反映了不同阶层人们的居住状况。手工业作坊区则宛如一个工业的心脏,集中了铸铜、制骨、制陶等各类作坊。其中,铸铜作坊遗址规模尤为庞大,在那里,考古人员出土了大量的陶范、坩埚以及铜器残片。这些珍贵的文物,就像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当时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的大门。想象一下,在那个古老的时代,无数工匠们在炽热的炉火旁,挥汗如雨,各司其职,协作完成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那是一幅多么壮观而又充满活力的画面。
殷墟最为世人所熟知、津津乐道的,当属数量众多、精美绝伦得令人叹为观止的青铜器。后母戊鼎,这件被誉为“镇国之宝”的巨型青铜器,宛如一座巍峨耸立的山峰,重达832.84千克。它的造型庄重雄伟,工艺精湛绝伦,达到了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巅峰。鼎身以细腻繁复的云雷纹为底色,如同一片神秘的云海,四周精心装饰着威严神秘的饕餮纹和灵动飘逸的夔龙纹,每一道纹饰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耳部外侧装饰的双虎食人首纹,更是气势恢宏,栩栩如生,让人望而生畏。在当时相对简陋的铸造条件下,要完成如此巨大的青铜器,其难度超乎想象。据考古学家们推测,仅制作鼎身的陶范,就需要几十块甚至上百块,每一块陶范都需要工匠们精心制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浇注铜液的过程,更是一项艰巨无比的工程,宛如一场宏大的战役。需要准备大量的燃料,熊熊燃烧的炉火照亮了整个作坊,众多工匠们齐心协力,将滚烫的铜液准确无误地倒入陶范之中,稍有差池,便可能功亏一篑。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商朝晚期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更彰显了当时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能够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了后母戊鼎这颗耀眼的明星,殷墟还出土了大量其他种类丰富、造型各异的青铜器,如鼎、尊、觥、爵、觚等。这些青铜器宛如一座艺术的宝库,每一件都不仅造型多样,各具特色,而且纹饰精美绝伦,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妇好鸮尊为例,整体造型为一只威风凛凛、昂首站立的鸮(猫头鹰)。它的头部高高昂起,双目圆睁,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翅膀微微展开,如同即将振翅高飞,双足有力地踏在地上,展现出一种不可一世的威武气势。鸮尊的周身装饰着细腻入微的云雷纹、神秘威严的饕餮纹和灵动逼真的羽纹等,这些纹饰相互交织,相得益彰,将这只神秘的鸟类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它随时都会从尊上飞下来一般。妇好墓是殷墟考古中最为重要、意义非凡的发现之一。在这座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温润细腻的玉器、珍贵稀有的象牙器等随葬品,其中青铜器的数量就多达468件,宛如一个地下的宝藏世界。妇好,作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她可不是一位普通的女性,而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军事统帅。在那个男尊女卑观念盛行的时代,她却能脱颖而出,多次率领军队出征,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为商朝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随葬品,就像一面镜子,不仅清晰地反映了妇好高贵尊崇的身份和显赫无比的地位,更从侧面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商朝的繁荣昌盛,国力雄厚,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
在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中,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宛如古老文明的密码,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它们的出现,为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提供了最为直接、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个古老的时代。从甲骨文中,我们得知商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商王高高在上,作为天下共主,统治着众多大大小小的方国。在经济领域,商朝的农业生产已经相当发达,种植的作物种类丰富多样,有黍、稷、稻、麦等,这些农作物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同时,畜牧业也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饲养的家畜有牛、羊、猪、马等,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肉类、奶制品等生活物资,还在祭祀、战争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甲骨文还详细记载了商朝频繁的战争,商王经常亲自率领军队对外征伐,为了扩大领土,掠夺丰富的资源,一场场激烈的战争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上演,书写着商朝的兴衰荣辱。
与殷墟遥遥相对、相互呼应的,是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三星堆。三星堆遗址静静地坐落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方向的鸭子河南岸,它的发现过程同样充满了戏剧性,宛如一部精彩的传奇故事。1929年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当地农民燕道诚像往常一样在淘沟。突然,他的锄头碰到了一些坚硬的东西,当他好奇地将泥土拨开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让他惊呆了——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些玉石器造型奇特,工艺精湛,仿佛来自另一个神秘的世界。虽然在当时,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玉石器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广泛关注,但它们却如同埋下的一颗种子,为后来三星堆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埋下了重要的伏笔。1986年,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两个大型祭祀坑的惊世发现,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三星堆遗址震惊了整个世界。在这两个祭祀坑中,出土了上千件珍贵无比的文物,其中以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它们就像一群神秘的使者,向世人传递着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
三星堆的青铜器以其独特得令人称奇的造型和神秘莫测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在世界青铜文化的舞台上独树一帜。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2米,重约180千克,宛如一个巨人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人像。大立人像头戴高冠,那高冠仿佛象征着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或地位,身着长袍,长袍的纹理细腻逼真,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他的双臂夸张地向两侧伸展,双手呈握物状,仿佛正在举行一场庄严肃穆、神秘莫测的仪式。其面部特征十分奇特,浓眉大眼,高鼻阔嘴,耳朵上还戴着穿孔的耳饰,整个形象给人一种威严而神秘的感觉,仿佛他来自遥远的神秘世界,知晓世间万物的奥秘。关于大立人像的身份,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蜀王,是古蜀王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手握大权,统治着这片神秘的土地;有人认为他是巫师,是人与神之间的沟通使者,能够传达神灵的旨意;也有人认为他是祭祀活动中的主持者,负责引领人们与神灵对话。无论其身份究竟如何,这座青铜大立人像无疑已经成为了三星堆文化的象征之一,宛如一颗闪耀的明星,展现了古蜀人那丰富得超乎想象的想象力和卓越非凡的青铜铸造技艺,让人为之惊叹不已。
青铜面具也是三星堆青铜器中的一大鲜明特色,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些面具造型各异,大小不一,每一个都仿佛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魂。有的双眼突出,如同一对粗壮的圆柱,仿佛能看穿世间的一切虚妄;有的耳朵巨大,仿佛能听到天地间最细微的声音,捕捉到神灵的低语。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青铜纵目面具,其双眼呈柱状向前突出,长达16厘米,耳朵向两侧展开,宽达138厘米,造型极为夸张,让人过目难忘。关于纵目面具的含义,学界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它可能是古蜀人对祖先蚕丛形象的神化。传说中,蚕丛的眼睛是竖着的,古蜀人怀着对祖先的崇敬之情,通过这种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来塑造祖先的形象,将祖先的形象高高供奉在心中,以表达对祖先的深深敬意和无尽怀念。另一种观点认为,纵目面具可能与古蜀人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它代表着一种具有超凡视力的神灵,这种神灵能够洞察世间万物,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逃不过它的眼睛。它宛如一位守护天使,保佑着古蜀人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除了青铜大立人像和青铜面具这两大标志性的青铜器,三星堆还出土了大量其他精美绝伦、令人拍案叫绝的青铜器,如青铜神树、青铜鸟、青铜兽等。青铜神树高达3.96米,宛如一棵通天的神树,由树座、树干和树枝组成。树座呈圆形,上面装饰着精美的云雷纹和山形纹,仿佛是一座神秘而巍峨的神山,承载着古蜀人的信仰和希望。树干上有三层树枝,每层三根,树枝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树枝上分别栖息着一只神鸟,鸟身装饰着羽毛纹和火焰纹,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展翅高飞。青铜神树的造型独特,充满了奇幻色彩,仿佛来自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它可能与古蜀人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有学者认为,青铜神树可能是古蜀人崇拜的“建木”,在古老的传说中,它是连接天地的神树,通过它,人类可以与神灵沟通,传递人间的愿望和祈求,聆听神灵的教诲和指引。
三星堆的青铜器不仅在造型上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在制作工艺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堪称古代青铜工艺的杰作。这些青铜器大多采用了范铸法,这是一种复杂而精妙的铸造工艺。工匠们首先精心制作出预先设计好的陶范,然后将高温熔化的铜液小心翼翼地倒入陶范之中,待铜液冷却凝固后,再将陶范小心地打破,取出精美的青铜器。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还巧妙地运用了分铸、铆接、焊接等多种先进工艺,使得青铜器的各个部件能够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如同天衣无缝的艺术品。以青铜大立人像为例,其头部、身体和双手等部位就是分别铸造后再通过高超的组装工艺连接而成的,其组装工艺之精湛,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此外,三星堆青铜器的表面还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和装饰,有的采用了镶嵌绿松石、玉石等工艺,这些珍贵的宝石与青铜相互映衬,使青铜器更加绚丽多彩,宛如一件件璀璨的艺术品,闪耀着古蜀文明的光辉。
从出土的文物来深入分析,三星堆所代表的古蜀文明无疑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宛如一颗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璀璨明珠。虽然目前尚未发现类似殷墟甲骨文那样成熟、系统的文字系统,但三星堆出土的一些器物上刻有一些神秘的符号,这些符号或许就是古蜀人早期的文字雏形,如同星星之火,为我们研究古蜀文明的文字起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在经济方面,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海贝、象牙等物品,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蕴含着重大的历史信息。海贝可能来自遥远的印度洋地区,在当时,它们是一种珍贵的货币或装饰品,这表明古蜀人已经与外界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往来,如同一条条无形的纽带,将古蜀文明与外界紧密相连。象牙则可能来自东南亚一带,这进一步证明了古蜀文明在当时已经融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贸易网络之中,其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仿佛一个兼容并蓄的大熔炉,吸收着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和资源。
在政治方面,三星堆的大型祭祀坑和众多精美绝伦的礼器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表明古蜀社会存在着高度的等级分化和严密的宗教统治。祭祀活动在古蜀社会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它宛如一座桥梁,不仅是人们与神灵沟通的重要方式,更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阶级权威的重要手段。那些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青铜器,很可能就是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礼器,它们承载着古蜀人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求。同时,这些礼器的制作和使用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对社会资源的高度掌控能力,他们如同指挥家,调配着各种资源,打造出这些精美的礼器,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殷墟和三星堆这两座神秘城邦,虽然在地理位置上远隔千里,一个位于中原大地,一个地处西南边陲,但它们在青铜时代却各自绽放出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宛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交相辉映。从青铜铸造技术来看,两者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堪称当时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然而,在风格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殷墟的青铜器造型庄重、纹饰严谨,宛如一位正襟危坐的君子,体现了中原文化的正统与威严,彰显着一种大气磅礴、沉稳内敛的气质;而三星堆的青铜器则造型奇特、风格神秘,仿佛来自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奔放不羁的魅力。从文化内涵来看,殷墟的甲骨文宛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清晰地揭示了商朝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其文化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传承性,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一脉相承;而三星堆的文化则更多地隐藏在那些神秘的青铜器和祭祀坑之中,宛如一个神秘的宝藏盒,虽然目前我们对其了解还相对有限,但它所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超前的想象力,却让人为之震撼,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三星堆的青铜器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制品,它们更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承载着古蜀人的信仰、希望和追求。每一件青铜器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让人在欣赏它们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呼唤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