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各地HDI指数的编制和研究
- 任栋主著
- 2556字
- 2025-06-26 17:34:13
前言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创建人类发展指数3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1990年,由于认识到GDP指标并不能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程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自1990年开始,每年都会发布联合国各成员的人类发展指数,该指数现已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同,并在国际对比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人类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1990—2018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由1990年的0.485增至0.771,28年间升幅达58.97%,中国成为世界各国中唯一从低人类发展水平跨越到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其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于1996年突破0.55大关,中国中等人类发展水平;于2011年突破0.7大关,成为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用人类发展指数将联合国各成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组别)。
另外,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地区差异很大。虽然从省级层面来看,中国大多数省份也已步入高人类发展水平,但进一步向下细分,即若从市县乡村级层面来看,我国人类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准确地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有必要准确地认识到中国各地人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本书从拓展对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分析视角出发,除了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创建的人类发展指数原有的三个维度(收入指数、教育指数和健康指数)进行编制和分析之外,又追加了民生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两个维度,全面开展了对中国各地区人类发展水平的现状和差异程度的深层次研究,有助于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实施,形成有针对性的中国各地区人类协调发展新思路。同时,本书通过深入透视我国区域差异及其成因,也能帮助各地区结合自身的能力、基础和资源,形成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思路,这对于制定相应对策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以下七个板块:
第一板块(一至三章):人类发展指数理论框架的完善
从理论研究来看,如何科学评价中国各地区人类发展进程是跨学科研究的重大命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创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是建立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基础之上的。本书认为,作为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新时期中国人类发展的指数体系则需要更广泛的理论基础。作为人类发展指数构建的理论基础,还应当充分汲取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完善和改进现有的人类发展指数,构建更科学完整的理论基础和指数框架。
第二板块(四至六章):中国各地人类发展指数的测算和初步分析
在此部分中,本书系统回顾了社会发展指标发展的简要历史,并对包括人类发展指数在内的国际五大社会发展指标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人类发展指数是五大社会发展指标的最佳指标的结论。同时开展了中国各地人类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展示出中国各地人类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发掘出一些中国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板块(七至九章):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各分项指数的分析
首先,本书编制了中国及各地区的预期寿命指数,并进行了预期寿命指数的国内外比较分析。其次,本书编制了中国及各地区的教育指数,并进行了中国教育指数的国际对比研究和国内各地区教育指数的对比分析。本书认为:虽然人类发展的三大维度都很重要,但教育维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两大维度有明显的支撑作用。收入指数是反映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指标。本书在中国收入指数的测算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收入指数的国内外对比分析和中国各地收入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板块(十至十三章):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拓展及拓展指数的测算与分析
本书认为:HDI指数仅仅从健康、知识和体面的生活三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忽略了科技进步、生态文明、社会福利改善对人类发展的积极贡献。基于上述分析,本书在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分项指数基础上,追加了可持续发展指数和民生发展指数这两大分项指数,构建和测算了更加完善的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体系(CHDI)。
第五板块(十四至十七章):拓展前后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对比研究和因素分析
通过拓展前后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对比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中国人类发展指数(CHDI)及各构成指数中,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民生发展水平还处于低位。第二,在CHDI的五个分项指数中,可持续发展指数增速平缓,显示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堪忧,导致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数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反映资源环境保护情况的碳排放指数的降低。因此,在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对于提高我国的人类发展水平至关重要。第三,在CHDI的五个分项指数中,民生发展指数增速最为强劲,使得我国民生发展指数表现优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障指数的大幅提升。
第六板块(十八至二十章):不平等调整和全球视域下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分析
UNDP所构造的人类发展指数,有可能掩盖平均数之下的区域不平衡或不平等现象。为了捕捉各国内部人类发展成果的分配情况,UNDP引入了IHDI的概念以反映人类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状况。本书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方法,基于不平等调整的中国人类发展指数(IHDI)进行了分析,测算了不平等调整后的中国各地的人类发展指数。
第七板块(二十一章、二十二章):以省份为例的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分析
本板块分别以江苏和安徽为例,进行了热点问题和地级市层面上的人类发展指数的分析。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各地HDI指数的编制和研究”课题组的集体成果。本书的首席专家为任栋,子课题负责人为毛中根、史代敏、喻开志、夏怡凡、朱雨可。参与本专著撰写的主要执笔人有:任栋、毛中根、黄敏、郭建军、夏怡凡、张捷、曹改改、吴翔、黄祖军、刘洋、代青云、陈小亭、毛一舟、余毅翔、龙思瑞、贾俊、陈航、刘诗雅、刘怡然等。在此瑾向对本课题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中国各地HDI指数的编制和研究”课题组
首席专家:任栋
2021年9月于光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