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认知战场

“方舟”简报室内,先行者所筑起的“认知防火墙”,其沉重代价犹如冰冷的合金枷锁,沉甸甸地悬挂在每一位CCT成员的心头,让他们无法忽视,也无法逃避。埃利亚斯的声音划破了凝滞的空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在这片未知的领域,选择权是奢侈的,时间更是。逆模因实体并非博物馆里静静陈列的标本,而是就潜伏在我们中间,已经开始悄然‘觅食’。被动防御无疑是慢性死亡,我们需要的是立刻行动——定位那污染的源头,量化其侵蚀的进程,寻找任何可能的弱点,哪怕那只是理论上的。”

随着埃利亚斯的话语落下,CCT的核心资源被瞬间调动。深藏于阿尔卑斯山腹地、代号“棱镜”的顶级高能物理实验室被紧急征用,摇身一变,成为了认知防御研究的前沿堡垒。实验室内部宛如未来主义的蜂巢,超导磁约束环、量子计算阵列、高精度引力波干涉仪等尖端设备林立,此刻却被重新定向,连接到一个全新的、代号“思维穹顶”的神经认知场域映射系统。

李哲站在“棱镜”的主控室,透过厚重的观察窗,俯瞰着下方巨大的实验室腔体。穿着防护服的技术人员正在调试连接志愿者大脑的精密非侵入式神经接口阵列。这些志愿者来自不同科学领域的精英,其认知活动将被实时映射并数字化,构建一个动态的“集体认知场”模型。

“思维穹顶的核心,”坎蒂丝站在李哲的身边,指着下方庞大的神经接口矩阵和中央悬浮的、由无数光点与连接线构成的全息模型,缓缓说道,“是捕捉思维网络中特定‘概念节点’的激活状态、关联强度以及逻辑推理路径。我们建立了‘基准认知图谱’,涵盖了从基础数学到前沿统一场论的关键知识节点及其联系,逆模因污染一旦发生,目标节点及其关联通路将出现异常衰减或逻辑断链,就像大脑扫描中的‘缺血暗区’。”

就在这时,埃利亚斯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冷静而严峻:“监控系统已上线。启动‘深潜’协议第一阶段:基础物理常数认知稳定性测试。”

指令下达后,主控室内巨大的全息屏分割成数十个子窗口,如同万花筒般绚烂多彩。每个子窗口都显示着不同志愿者在进行特定思维任务时的神经活动热图、逻辑流分析以及“思维穹顶”模型对应节点的亮度变化。测试内容从简单的牛顿力学问题逐渐深入到量子纠缠诠释和广义相对论时空曲率计算,如同攀登科学的高峰,一步步挑战着人类的认知极限。

初始阶段一切正常。代表关键概念的节点在模型中心稳定发光,逻辑推理路径清晰明亮,如同神经网络中流淌的理性之光。李哲紧盯着代表“光速不变性”及其相关推导逻辑的节点簇,而这是“冥渡者”事件的核心疑点之一,此刻它们运行正平稳。

“进入第二阶段:统一场论破缺点推演。”埃利亚斯命令。

测试难度陡增。志愿者们开始处理一些悬而未决的理论物理前沿问题,需要高度复杂的逻辑跳跃和概念整合才能找到出路。全息模型中的某些区域开始出现细微的波动,如同湖面泛起的涟漪。但在极限思考压力下属于正常范围。坎蒂丝密切监控着几个理论物理专用的高风险节点,尤其是涉及超弦理论中“紧致化维度稳定性”和“膜宇宙碰撞概率”的关键推导路径。

突然,负责监控7号志愿者(理论物理学家奥坎博士)的屏幕发出低沉的嗡鸣警报。这警报声如同午夜梦回时的惊雷,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代表奥坎博士处理“卡鲁扎-克莱因理论中额外维度几何稳定性与引力子质量关系”任务的神经活动热图中,一个核心概念节点——“额外维度紧致化能标”——及其周边的关联逻辑路径,亮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衰减!同时,奥坎博士的实时思维流分析显示,他正在进行的复杂数学推导卡在了某个点上,逻辑链条出现明显的断裂和混乱回环。

“7号节点,概念‘紧致化能标’关联强度下降37%!逻辑路径‘能标→引力子质量计算’出现严重衰减!”分析员急促报告。

几乎同时,监控奥坎博士生理指标的屏幕亮起黄色警告:额叶前皮质特定区域血氧水平异常波动,伴随轻微的语言中枢混乱信号。奥坎博士本人似乎也感觉到了异常,他停下操作,困惑地揉了揉太阳穴,对着麦克风说了一串断断续续的话:“奇怪……这个耦合参数……我好像……算不下去了?推导过程……变得很模糊……”

“污染确认!”坎蒂丝的声音紧绷,“目标:‘额外维度紧致化能标’相关认知!启动深度扫描!隔离7号节点信息流!”她的命令如同利剑出鞘,果断而坚决。一场与逆模因的较量,就此拉开序幕。

在“思维穹顶”模型之上,代表关键概念的节点如同被黑暗吞噬的星辰,迅速变暗、萎缩,连接它的逻辑路径也变得黯淡、扭曲。这并非简单的遗忘,而是一种精确而冷酷的“切除”。更令人心悸的是,模型显示,这种衰减并非孤立存在。几个与之存在弱关联的节点,比如“普朗克尺度下的时空泡沫”和“宇宙弦能量密度”,也出现了轻微但可测的同步波动。

“‘污染’在扩散!”加西亚盯着信息熵模型,声音中带着无法掩饰的焦虑,“它在利用概念间的弱关联进行试探性渗透!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启动‘逻辑防火墙’!阻断该节点与其他高风险理论区的非必要关联!”

技术员们迅速操作,在“思维穹顶”的虚拟模型上,人为增强了某些逻辑路径的“绝缘屏障”。奥坎博士的思维混乱暂时稳定下来,但他对那个特定概念的认知深度已明显受损,仿佛其大脑中有一块区域被永远地擦除了。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棱镜”实验室如同一个认知战场的前沿哨所,警报声此起彼伏。

事件A:凝聚态物理组进行“拓扑绝缘体表面态受时间反演对称性保护机制”推演时,代表“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的微观起源”的节点及其相关数学工具路径在三位志愿者脑中同时发生剧烈衰减。一位资深研究员在推导过程中倏地陷入茫然,反复询问助手:“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时间反演’?它在凝聚态里……很重要吗?”——他关于该对称性在材料电子态中核心作用的关键连接被切断了。

事件B:在测试涉及“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中暗物质晕并合模型”时,负责“引力透镜效应质量重建算法基础”的节点在模型中出现大面积逻辑路径崩塌。参与测试的天体物理学家们对算法中一个关键公式的推导基础产生了集体性的逻辑混乱和质疑,而这个公式在一天前还是他们烂熟于心的工具。

事件C:最令人不安的事件发生在量子信息组。志愿者们在模拟“基于量子纠缠的分布式共识协议”时,“思维穹顶”模型捕捉到一次针对“量子退相干机制不可逆性”核心论证的精准攻击。该节点瞬间黯淡,逻辑路径崩解。同时,实验室用于维持超导量子比特相干态的外部磁场稳定系统毫无征兆地发生了短暂的、无法解释的微小扰动,导致一个关键实验的相干时间异常缩短了15%。系统日志显示一切参数正常,物理层面找不到任何干扰源。

“它在反击!”王磊工程师(依从“视界哨兵”调至CCT)看着量子实验室的异常报告,脸色发白,声音中带着颤抖,“针对‘量子退相干’的攻击……和磁场扰动同步发生?这不可能只是巧合!”

加西亚调出信息流监控数据,指向一段异常复杂的、试图侵入“思维穹顶”核心处理器的加密数据包:“不是巧合。我们在模型捕捉到认知攻击的同时,也拦截到了针对实验室物理环境监控系统的数据污染尝试。它在测试!测试认知攻击是否能引发、或是否与现实的物理扰动相关联!那次磁场波动,很可能是它的一次‘火力侦察’!”

埃利亚斯站在主控台前,看着全息屏上标记出的、代表已被侵蚀或处于高风险状态的认知节点,眼神深邃而凝重。这些侵蚀点并非随机分布,而是精准地分布在理论物理、宇宙学和量子力学的关键交汇处——这些领域,恰恰是可能触及宇宙深层运行机制、甚至触及先行者所畏惧的“禁忌知识”的桥头堡。

“它在系统地削弱我们理解宇宙根本规律的能力,”李哲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洞察的寒意,“就像拆解一栋大厦的承重柱。量子退相干、暗物质建模、高维时空理论……这些支柱一旦崩塌,我们的基础科学大厦将轰然倒塌,应用科技也将成为无源之水。”他指着量子实验室的异常报告,“更可怕的是,它展现了‘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它能感知我们的观测和抵抗,甚至尝试利用认知攻击与现实物理效应之间的潜在联系!这不是自然现象,这是有策略的战争。”

主控室的气氛降至冰点,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压力。逆模因实体不再是抽象的威胁,而是无形的掠食者,在人类集体思维的殿堂中悄然游走,精准地啃噬着文明的基石。它不仅能删除知识,还能感知防御,并尝试反击。被动等待防火墙的“阉割”方案,此刻显得更加令人难以接受,那无异于在猛兽的注视下主动缴械。

“我们不能再等了。”埃利亚斯的目光扫过众人疲惫而凝重的脸,最终落在李哲身上,“‘棱镜’的数据就是战报。被动监测已无法满足防御需求。我们需要更积极的策略,需要能反击的武器,哪怕……”他顿了顿,声音中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哪怕这武器本身也带着剧毒。启动‘普罗米修斯之火’预案可行性研究。目标:找到一种能伤害它,或者至少能干扰它的东西。用我们自己的思想,作为子弹。”

“普罗米修斯之火”——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窃取天火的僭越与不祥的预兆。李哲看着全息模型上那些黯淡下去的认知节点,又想起“视界哨兵”外那片吞噬了“冥渡者”的虚无。人类的知识之光正在被无形的黑暗吞噬,而此刻,他们不仅要守护这光芒,还要尝试用这光芒本身,去灼烧那不可见的敌人。这是一场在认知深渊边缘的豪赌,赌注是整个文明的未来。

实验室的警报灯无声地旋转着,将冰冷的红光泼洒在每一张严峻的脸上,照亮了这个没有硝烟,却更加凶险万倍的战场。敌人在思维深处潜伏着,而反击的火焰,亦将从那里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