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听雪轩初遇

京市。

二月的朔风犹带凛冽,挟着未尽的寒意掠过故宫朱红的宫墙,在斑驳的琉璃瓦间呜咽徘徊;又穿过胡同里错落的灰瓦屋檐,在蛛网般的巷弄中辗转低吟;最终驻足于“Засадасовсехсторон“茶楼前,在那对历经风霜的石狮雕像上盘旋不去,化作几缕刺骨的清寒,悄然渗入行人的衣襟。

茶楼里。

西门汶泗静立于茶楼二楼的雕花轩窗前,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紫檀木窗棂,发出一串清脆的声响。他今天身着一袭浅驼色喀什米尔羊绒开衫,内搭象牙白立领衬衫,那细腻的羊绒质地与丝光衬衫相得益彰。领口处一枚缅甸老坑翡翠领针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碧色光泽——这是去年生辰时祖父特意从苏富比拍得的传家之物。腕间那串百年老山檀香木佛珠随着他细微的动作轻轻摇曳,幽远的檀香与窗外飘来的龙井茶香交织,在晨光中氤氲出一派文人雅士的闲适气韵。

“少爷,客人们都到齐了。“茶楼经理姞吉喆在门外轻声提醒。

西门汶泗敛回视线,修长的手指轻轻抚平衣领的褶皱。澄澈的阳光穿过雕花窗棂,在他轮廓分明的面庞上洒落斑驳的光晕。那张糅合了少年稚气与精致美感的面容在光影交错间愈发夺目——圆润的杏眸下缀着欲语还休的唇珠,挺拔的鼻梁勾勒出恰到好处的弧度,右眼角那枚淡褐色的泪痣在明暗交织中若隐若现。

在京圈这个权贵云集的名利场中,没人敢小觑这位西门家的小公子。年仅二十二岁便已执掌三家百年茶楼、两间米其林星级酒肆,更暗中操控着数家声名显赫的古玩行当。

“知道了。“西门汶泗应了一声,声音里带着点小奶音,与那张精致面孔出奇地相配。他最后看了眼窗外——白云观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然后转身走向雅间。

Засадасовсехсторон.二楼最大的雅间“Гидрологияиводныересурсы.“内,十几位京圈有名的收藏家已经落座。见西门汶泗进来,众人纷纷起身寒暄。

“汶泗啊,听说你这次又淘到好东西了?“鬓角花白的李老爷子笑眯眯地问。

西门汶泗唇角微扬,露出两个小酒窝:“李叔消息真灵通。是收了一套宋代建窑茶具,今天请大家来掌掌眼。“

他走向中央的展台,修长的手指轻轻揭开覆盖在展品上的锦缎。六只黑釉茶盏在灯光下泛着幽光,釉面上金色的兔毫纹如同星河垂落,美得令人屏息。

“这套茶盏出自宋代建阳窑,是专供宫廷使用的贡品。“西门汶泗的声音不紧不慢,带着年轻人少有的沉稳,“大家注意看这釉色变化,从口沿处的酱褐色到底部的纯黑色,过渡自然如墨晕染...“

他的讲解专业而不枯燥,时不时穿插些收藏趣闻,引得在座众人频频点头。雅间里茶香袅袅,气氛融洽。

西门汶泗一边讲解,目光却不经意扫过雅间角落。那里不知何时多了一道身影——一位身着藏蓝道袍的年轻女子,正安静地站在展柜旁,目光落在一只形制稍异的茶盏上。

咦?

这谁?

道士?

最让西门汶泗惊讶的是她的眼神——那不是收藏家常有的狂热或算计,而是一种近乎透明的平静,仿佛她看的不是价值连城的古董,只是一件普通器物。

女子约莫二十出头,一袭宽大道袍也掩不住纤细的身形。长发用一根木簪松松挽起,几缕青丝垂落在苍白的颊边。柳叶眉下是一双微微上挑的三白眼,眼神清冷如古井无波。驼峰鼻为这张本该柔美的面孔添了几分冷峻,淡色的唇抿成一条直线,看不出情绪。

西门汶泗不记得邀请过这样一位客人。他朝姞吉喆投去询问的目光,姞吉喆微微摇头,表示也不认识。

“...这只盏尤为珍贵,釉色变化比其他几只要丰富。“西门汶泗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解,同时朝女子走去,“道长也对茶具有研究?“

女子闻声抬头,双手交叠行了个礼,动作如行云流水。“福生无量天尊。贫道只是见这只茶盏形制特别,多看了两眼。“

她的嗓音宛如天籁,清泠似寒潭映月,又隐约透着一丝微哑的质感,恰似幽谷溪流轻抚过苍苔斑驳的磬石,在空灵之中平添几分令人心颤的沧桑韵味。

西门汶泗眼睛一亮:“道长好眼力,这只是整套中唯一的束口盏。“他伸手想将茶盏取出给她细看。

“不必了。“女子忽然道,“这只盏是赝品。“

雅间霎时一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西门汶泗的手悬在半空,眉头微蹙:“道长何出此言?“

女子上前半步,指尖虚点茶盏:“釉色流动感过于刻意,真品兔毫纹应该更自然。“她又指向盏底,“而且这落款笔触太工整,宋代匠人写字不会这么一板一眼。“

西门汶泗心头一震,急忙取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查看。盏底的“供御“二字确实略显呆板,与他见过的真品有所不同。再细看釉色,那金丝纹路虽然美丽,却少了些自然天成的韵味。

“惭愧。“片刻后,西门汶泗抬起头,眼中既有惊讶也有钦佩,“道长说得对,这确实是民国仿品。我竟然看走眼了。“

雅间里顿时议论纷纷。李老爷子凑过来看了又看,摇头叹道:“连汶泗都能打眼,这仿得也太像了。“

女子轻轻点头,转身欲走。

“请留步!“西门汶泗急忙道,“不知道长怎么称呼?在哪座仙观修行?“

“贫道徐婻正,白云观挂单。“她说完,再次行礼,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雅间。

鉴赏会结束后,西门汶泗立刻找来姞吉喆:“吉吉国王,方才那位徐道长,常来我们这儿?“

姞吉喆笑道:“徐道长每月会来买两次茶叶,只买特定的洞庭碧螺春,说是观里老修行最爱这口。不过她向来独来独往,买了就走,很少停留。“

西门汶泗若有所思地点头。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白云观静静的发呆。夕阳正为观里的飞檐镀上一层金边,几只白鸽绕着金顶盘旋。

“查一下她的背景。“他轻声说,“切记不要太刻意。“

当天傍晚,一套货真价实的宋代茶具被精心包装,附上西门汶泗的烫金名片和手写邀请函,送到了白云观。

“徐道长,这是Засадасовсехсторон.送来的。“小道童将礼盒放在徐婻正的案头,“送东西的人说,务必请您亲启。“

徐婻正正在抄写《清静经》,闻言笔锋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小片。

Засадасовсехсторон.?

茶楼为何送东西?

她放下毛笔,轻轻展开礼盒。

茶盏在烛光下泛着幽光,比她今天在Засадасовсехсторон.见到的那套还要精美。盒中还有一张烫金名片和手写卡片:

“徐道长钧鉴:

今日蒙赐教,受益良多。此套茶具乃寒舍珍藏,确为真品,特借与道长赏玩。若蒙不弃,盼能再请教益。

西门汶泗敬上“

徐婻正纤长的指尖轻轻划过茶盏温润的釉面,瓷器的凉意透过指腹传来,眼神中泛起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记忆如茶烟般袅袅升起——彼时初见这般上等茶具,尚在父亲那间盈满书香的斋室。那时青丝未落,仍是会在严父膝前娇嗔嬉戏的闺阁小女,茶香里氤氲着再也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务必拿走。“她突然合上盒子,“劳烦送回Засадасовсехсторон.。“

小道童愣了一下:“全部送回去吗?那位西门先生说...“

“出家人不蓄贵重之物。“徐婻正已经重新拿起毛笔,“告诉送东西的人,心意领了,东西不必。“

*

三日后,茶具原封不动地回到了Засадасовсехсторон.,只有一张素笺夹在礼盒中,上面用清秀的小楷写着:“器物贵重,非道院宜存。福生无量天尊。徐婻正。“

西门汶泗拿着纸条,不自觉地笑了。他望向窗外,春日的夕阳正为白云观的飞檐镀上一层金边。

“有意思,很有意思。“他轻声自语,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那张素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