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在线阅读
会员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张昌彩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政治中国政治7378字

更新时间:2019-02-12 18:30:09 最新章节:第7章 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文是《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辅导》中的一篇,作者张昌彩为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长。全文分为“经济持续加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发展成就斐然”“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七个方面。
品牌:中国言实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言实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昌彩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干部选拔尤其是产生人选的一种方式。本书采取历时性与现时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思与提炼相结合的方法,从全景叙述、实践考量、认知述评、学理诠释、外部借鉴、对策建议等维度,对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进行了多视角的系统研究。本书提出的一些阐释性理论观点、实践诊断性分析以及方式和技术改进的对策,对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干部选拔的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
    吴志华 叶超 廖志豪政治22.3万字
  • 会员
    从嘉庆元年(1796)起至宣统三年(1911)云南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地方统治止,是清王朝统治云南后期,变革是其最大特征,国家治理面临着内忧外患多重挑战。本书作者大力收集和综合利用档案、文集、官修私撰著述等文献资料,运用时空分析的视角和方法,点面结合,独辟蹊径,尝试对清代后期封疆大吏群体认知云南省情与国家治理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云南封疆大吏群体作为国家治理实施主体,是清代后期云南历史演进的重要动
    许新民政治21.2万字
  • 会员
    本书分析了唐与四夷关系类型,因四夷政治归属不同,关系的基本性质不同,进入以唐王朝为中心的天下秩序的四夷分属性质不同的政治圈层,唐与四夷政治秩序的结构是性质不同的层级结构;唐王朝的国家体制与对外关系体制,或与外部世界,在法律制度上有着明确的界定;唐王朝国家体制内四夷是唐王朝推及政令、法令的对象;册封与授受官爵是唐王朝与四夷建立政治秩序的基本途径。
    王义康政治22.2万字
  • 会员
    自201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中东欧国家的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比较的学术活动。本书汇集了来自中国、匈牙利、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学者的文章,内容既涉及宏观的社会结构变迁,又涉及健康、教育、农村等领域,还包括最新的网络研究方法。本书为我们从比较视野全面理解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社会变迁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参考资料。
    赵克斌主编政治29万字
  • 会员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周晓虹 谢曙光主编政治21.2万字
  • 会员
    契丹王朝先后建立东京、上京、南京、中京、西京五个京城。辽朝前期采取“分国而治”的策略,以东丹国控驭渤海故壤,以大辽国统治燕云汉地。此后,“分国而治”逐渐转化为“分区而治”,东京用渤海制度,南京、西京用汉制,上京、中京则是汉制、契丹制度兼而有之。诸多迹象表明,辽朝并不存在“京道”一级的高层政区,而是在中后期逐渐形成了财赋路和军事路并行的复式政区。辽朝后期,行国性质的政治中心在捺钵,城国性质的政治中心
    康鹏政治22.5万字
  • 会员
    《韩诗外传》一书,为西汉初年诗经博士韩婴所编著,反映其立处秦汉鼎革之际,承接汉初百家余绪的“杂家”学术立场,经世致用的旨趣十分明晰。本书结合秦汉历史实践,通过对这一文本的分析,得出“王有天下的政治资源占有、礼法同治的政治治理手段、移孝作忠的政治伦理规范、君臣一体的政治角色肯认与天人合一政治思维模式”这一传统政治的话语体系,从核心价值、规范制度、社会伦理、政治角色和思维模式等五个层面,构筑出一幅传统
    宋清员政治19.6万字
  • 会员
    本书旨在考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施行政机构改革的全过程,分析国民政府为实现“建国”任务而做的努力,如开放政权、成立民意机构、厘定事权、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等。战时改革有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步骤,体现了行政领域的制度化与现代化倾向,体现了国民党权威人物对完成“建国”的强烈愿望。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豫湘桂大溃败后改革被迫中断,留待战后继续推行。
    刘大禹政治26.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大国”和“大国形象”为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历史方位,围绕“什么是大国和大国形象”“构建什么样的大国形象”“怎样构建大国形象”展开分析研究。本书综合运用理论界重要研究思路方法,分析“大国”的存在方式、核心变量等要素,形成对“大国”内涵的基本定义;并结合近代以来中国构建大国形象的历史进程和探索经验,提出在新时代
    方正政治18.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