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类历史在线阅读

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英)斯图尔特·克拉克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文化文化史12.4万字

更新时间:2023-08-14 14:38:34 最新章节:文后插图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从第一次仰望星空开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在文明进化的每一段进程中,星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智人祖先仰望星空,将其当作时钟,计算时间的流逝。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揣摩周围的世界,思索如何在其中生存,以及他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和意义。星空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认知革命!按照传统的观念,农业触发了文明的诞生。但这本书认为,天文才是文明之源!为了修建针对星空的固定仪式场所,人类开始走向定居,走向农业时代。农业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星空既是敬奉神明之所,也可以用作观看天象之处。对星空的崇拜,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仰的时代。而这一时期形成的宇宙观主导人类思想近2000年,甚至时至今日仍旧束缚着一些人的思想。现代科学探索宇宙的历史,也是人类理性崛起的历史。科学革命的到来,让星空变成物理的场域,不再是神圣的天堂……随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演化,这种不断变化的认知也在影响并塑造着我们的文化、宗教、艺术和社会。可以说,对星空的理解,始终支配着人类在大地上的生活。仰望夜空试图寻求意义正是我们人类难以磨灭的特征之一。从石器时代到太空时代,本书探索了世界各地对星空共同的迷恋。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朱进 王雨铃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斯图尔特·克拉克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此书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蒋维乔在日本学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纲》基础上撰写的著作,对民国以后的中国佛教研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基本读物。本书的特点为简要系统,不乏卓识;语言畅达,不失曲雅风趣;资料丰富,存厥存疑。不无为国人的佛教研究开辟道路之意。
    蒋维乔文化19.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书中依据历史演进的顺序,讲述中国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的思潮、文化现象与文化制度的发生与发展,内容照顾到点与面,时间与地域,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勾勒出中国文化的全貌,培养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观念和认同感。
    柳诒徵撰文化史20.2万字
  • 会员
    本书汇集全球医疗史领域18位优秀学者和学术新秀的前沿学术成果,以本草环球史为主线,对1600多年长时段、跨地区的医药产品,如大黄、阿魏、人参、丁香、中国根、金鸡纳等进行追踪,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多维度展现贸易与全球医药产品流通及健康知识生产的关系。在方法论上作了两重创新,即全球史方法和物质文化史方法。医学史领域的未来不仅需要对物质文化展开全球史研究,还需要探索新的史料和数字模拟分析方法。本
    高晞等主编文化史2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口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纵向的梳理和现实横向的分析,聚焦于三个核心议题:第一,现代口罩是如何而来的?(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角度展开);第二,口罩是如何从专业群体走入寻常百姓家的?(从医学到流行病防治,再到空气污染等);第三,口罩对现代社会的多维度影响(流行文化、艺术、政治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解析,展现小口罩里的大世界和东西方对待口罩的文化异同,并由此引发读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
    周凯 高福进文化史9.7万字
  • 会员
    首次回溯哈佛推动的历次美国社会变革,读懂了哈佛,也就读懂了美国。世界越混乱,我们越需要追求真理。本书对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做了一次全面彻底的历史回顾,展现了哈佛从一所清教思想主导的学校成长为全球科学和社科人文教学研究重镇的历程。最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呈现了哈佛与美国数百年来社会变革与动荡的紧密联系。哈佛历任校长和校务委员会秉持着“真理”(VERITAS)这一校训,在“旧世界的桎梏”中不断突破前行:从
    (美)安德鲁·施莱辛格文化史20.4万字
  • 会员
    《中国人文小史》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家谱。它以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中国文化清晰的文脉,为每一个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提供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图。读这样的书,如风之入松、鱼之进水,能让你感受到天地之间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气和神韵。具体分九个章节:文字;书籍;书道;宋以前的绘画;宋以后的绘画;文学的变迁;小说与戏曲;史学的变迁;经学的变迁。
    叶鋆生文化史5.9万字
  • 会员
    不同于主要作为新知识、新生活方式集散地的上海、天津、广州等口岸都市,“晚清北京”的意义更在于新旧共生、士庶交涉、旗汉杂居,传统政教与近代文明相交融。这一文化空间,既不失其固有的政治资源,更在清末“中西学战”、新旧社会冲突、上下关系变化、中外习俗更迭等一系列文化转型过程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将晚清北京视为一个“文化空间”,探讨其间各个社群在各种场合运用多样表达方式的共生关系,带
    夏晓虹主编文化史23.7万字